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這堆爛銀行還有臉對咱們凶巴巴的

(2023-01-08 01:44:17) 下一個

這堆爛銀行還有臉對咱們凶巴巴的

                           2006年9月25日

何必

前段時間,本欄將中資銀行同幾家外資銀行進行了一番對比……(略。)

昨天我就該節目沒有按時給我發節目文稿的事說了點子什麽。結果,今天早晨來看,兩天的稿子並在昨天接近午夜時分一起發送了。

其實,即使在周末,我隻要看看節目,就知道什麽可以作為數落的材料。而前一天的節目我看中了幾條都是可以操作的,無奈就是沒有文字材料,隻能懸空著說點子不著邊際的話。

對於銀行服務,這也是該節目一貫熱衷的題材。其實,按照我的理解,金融領域還有很多題材可以操作,但節目組更多考慮觀眾是否能夠接受,采取了跟隨而不是引領的立場,似乎觀眾的檔次都有欠缺。

而今年12月份,是中國入世承諾徹底放開外資銀行在大陸從事人民幣業務的期限。這樣,越到臨近的關頭,人們就越關注中國自己的銀行到底是什麽樣。而節目也樂於把各式各樣的銀行進行比較,並發出巫婆般的預測。針對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指責,也就分外熱鬧,那些死活扶不起來的阿鬥們,除了給人們添堵之外,了無生機。於是,不光我這等烏鴉嘴,即使是很平常心的人士們也會發現,中國的銀行們的存在更多的就是為了惡劣大家的心情的,真是接受了那些破爛銀行的服務後才會發現,不烏鴉嘴都對不起那些銀行。

我們的媒體總是熱衷於粉飾太平。7月14日出版《每日工業快訊》報道,(何必注,略。)

其實,從這個每年必被中國人崇拜得五體投地但充其量不過是米國人弄的一本雜誌的結果上看,今年中國企業帶給我們的,除了那些巨頭上榜的速度有所加快這種令人彈冠相慶後馬上就覺得與我何幹的失落感外,還能夠看到,中國那些上榜的企業無一例外全部都是國有企業,而且都是那些人浮於事臃腫龐大的怪物。對於規模和類似米國人那本雜誌上露臉的熱望,使得中國從上到下都有著進入500強的衝動,為此不惜弄虛作假,拉郎配般地將不同企業合並到一起擴大資產負債表上的黑字,借此來自欺欺人,製造強大的假象。

當然,國際上也樂得配合中國人好大喜功的市場化走勢。7月31日快訊,(何必注,略。)

其實,中國一直人為壓低各種要素價格,從勞動力價格到人民幣內(利率)外(匯率)幣值再到土地價格,幾乎無一不是采取非常惡劣的方式長期地進行廉價而瘋狂的盤剝,並借此在忽略了諸如資源消耗以及生態和環境的情況下成就著中國特色的增長。而其中,中國的銀行起到了推波助瀾助紂為虐的突出作用。今年一季度的銀行信貸額度就已經接近完成全年額度的70%,凸顯出中國的銀行在加劇金融乃至經濟危機來臨方麵是如何不遺餘力的。

而現如今中國形形色色的銀行的上市過程也如火如荼並被各方熱炒。媒體報道,中行通過6月份的首次公開募股(IPO)籌集至多98億美元的資金,這可能成為中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IPO。目前已經有12家基礎投資者承諾,將認購中國銀行約21.6億美元的股票。中行計劃發行約255億股股票,占其擴大後總股本的10.5%。市場數據提供商DEALOGIC稱,如果15%的超額配售權得以執行,中行將取代AT&T Wireless Services Inc.,成為全球有史以來的第四大IPO,並將成為全球6年來規模最大的IPO。

而其他幾家國有商業銀行的上市,同樣引來了社會的廣泛矚目和褒貶。

其實,人們更注意到,地方政府因素加大了未來金融政策的不穩定性。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政策動向課題組5月10日發布報告指出,今年金融政策的特點是“內疏導,外分流”。其中,“內疏導”,一是疏導銀行資金,設立不同的貸款門檻,調節貸款的行業分布;通過融資融券等方式,開通銀行資金流入股市的合法渠道。二是通過發行基金和設立各種理財品種,引導居民金融資產進入直接融資市場。“外分流”,一是可能利用龐大的外匯儲備加大境外重要資源或資產購買力度;二是加速拓寬居民和企業境外投資的渠道,鼓勵國內儲蓄“走出去”。為了達到以上目的,存款準備金率、利率和匯率政策都有可能在適當的時候進行調整。但因為銀行和地方的“銀政合作聯盟”,具體政策安排具有較強的不確定性。

同時,媒體也將視角放到了這些銀行的業績上。農業銀行5月18日公布的2005年年報摘要顯示,其不良貸款額超過了7400億人民幣,占到同期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10725億元的69%,與整個商業銀行係統相比,這一比例仍然高於50%。另外,當年淨利潤10.44億元人民幣,較2004年20.03億元大幅下跌48%。按貸款五級分類標準,截至2005年底,其不良貸款占比高達26.17%。無論是不良貸款的消化的速度和數量,農行都遠遠落在其他三大行後麵。

該項報告一麵世,人們就猜測其中的水份到底有多少,並也分析其他幾家銀行的表現是否如此可圈可點。按照目前的情況看,銀行本身成為腐敗重地的狀況沒有絲毫改善,其報告的可信度自然也應該被大打折扣。

從其他方麵看到的消息,也印證了如此判斷。1998年財政部發行2700億元特別國債補充四家國有商業銀行資本金;同年治理金融“三亂”,中行給各省補貼資金2000億元左右;從四大商業銀行剝離1.4萬億元不良資產;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從央行再貸款6700億元;向中行、建行、工行注資600億美元;股改中核銷不良資產、免稅超過1萬億元;給農村信用社兌付票據1700億元;給農村信用社專項補助200億元,還有個別政策性補助近2000億元;這兩年處理17個處於風險中的證券公司。要解決這種對金融機構過度救助問題,必須建立完善的金融機構市場退出機製,而目前時機已成熟。

可政府為金融機構來不來就注入5萬億元的資金,這卻是個抹煞不掉的事實。我們在為那些破爛銀行支付著越來越高昂的代價,卻隻能享受越來越惡劣的服務。

從宏觀經濟方麵看,過度依賴投資拉動增長,我國將麵臨巨大金融風險。根據發改委統計,本世紀頭三年我國增量資本產出率(ICOR)是5,而國際經濟資料庫數據認為,最近三到五年的ICOR是5-7,美國、德國法國和印度則為1-2,即每增加1億元的GDP需要投資1到2億元。吳敬璉認為,目前企業投資主要靠銀行信貸支持,而投資率過低意味著銀行信貸回收的前景就有問題。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不但會造成能源緊張、破壞生態環境、加大就業難度,還會引起長期的金融問題。因而轉換增長方式的關鍵是轉變政府職能。

對此,國際上也憂心忡忡。7月11日快訊,(何必注,略。)

但是,所有的貨幣政策的設計與實施的前提,都是銀行果然就是個銀行,而不是個政府的小金庫,更不能淪為地方政府的哈巴狗。目前國際上對於人民幣幣值的聲討一浪高過一浪,這不過是對於中國社會製度與國際接軌的結合點上所存在巨大縫隙的不滿和叫囂。這種狀況遠非是改變匯率形成機製那麽簡單,而涉及到超乎金融甚至經濟層麵的重大症結。

前天,9月22日《華爾街日報》中文版消息,據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工商銀行已於周四獲得香港交易所的上市批準,(何必注,略。)

就那麽些個破爛銀行,無一例外地都在海外市場廉價出售著,無論是故意低估資產價值以獲得中國特色好大喜功的良好市盈率,還是從背景當中要素價格原本就被嚴重扭曲貶低,都隻能體現出這種上市的真實曆程,無非又是搜刮國內民脂民膏而出賣給國際大款們的行徑。

可他們就這麽幹了,對咱們這些儲戶卻還是那麽居高臨下聲色俱厲,憑什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