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高校擴招不應該停止

(2023-01-02 00:23:33) 下一個

高校擴招不應該停止

                                       2006年5月20日

何必

,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反而被“就業難”的門檻絆倒了。於是很多人都開始指責擴招是一個錯誤,而擴招最初的建議者湯敏也被推到了風口浪尖……(略。)

一眼就能看出來,這是個應景之作,就是針對溫家寶在國務院會議上的表態而作的報道。而且,筆者在央視供職時曾經做過湯敏的演播室采訪節目,此後也多次與其打交道,知道他的為人。這次溫家寶的講話,在客觀上又使得人們想起了湯敏當年提出的高考擴招的政策建議。如此,現在的政策變化應該是又將湯敏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適當控製招生增長幅度,穩定招生規模,從一方麵看,是對目前我國高等院校越來越粗製濫造狀況的一種遏製,並且,學費高漲的狀況愈演愈烈,高校成為國民財富的提款機,高等教育淪為赤裸裸的搖錢樹,但製造出來的產品卻與勞動力市場嚴重不對接。盡管包括教育部在內的行政主管部門麵對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不得不三令五申高校必須將畢業生就業當作工作的大事、甚至出台了以就業率衡量辦學能力以及對院係存亡具有決定性的指標,可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氛圍裏,這種規定也演化為各高校在畢業生就業簽約率上弄虛作假的與上級玩貓捉老鼠遊戲的升級版本,對畢業生就業並無實際助益。於是,形成了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的景況。如此,高校擴招也就在所難免地成為大學生供給與需求雙方矛盾日益突出背離更加尖銳的眾矢之的,不無冤屈地背負起整個高等教育陷落的罪責,成為一個替罪羊,並在政策變換之際被當作是首當其衝的受害者。

但另一方麵必須看到,中國的大學生到底是多了還是少了?這似乎不應該是個問題。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2006年全球競爭力排名出爐,中國與印度的排名則大為提升,反映出中印在經濟崛起的實況(何必注,略。)

依靠經濟總量的提升而獲得的排名提升,足以使我們喜極而泣,中國排名靠前,對於破碎而模糊的意識形態起到著牽強附會的振爽作用,並且像奧運會金牌效應那樣,在中國完全失去了運動競技成分,不僅僅被商業化,更被政治化了。而其中處於負麵的那些分析肯定是讓自尊心畸形的國人怒不可遏,往往以中國人特有的急赤白臉失去理智的性格應對政商德行描述。

人們記得,2003年,位於瑞士達沃斯的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世界競爭力排名當中,中國的次序較之前年又有所下降。在有關“成長競爭力”的三個指標中,除了宏觀經濟指數差強人意外,技術指數和公共機構指標都有所下降。其中在技術指數方麵,比起前年僅比印度落後1位來,2003年卻拉大到了9位。國內很多人對一片大好形勢下卻有了如此排名的結果感到疑惑、不滿乃至憤怒,就此,該論壇首席經濟學家奧古斯都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提到中國大學生人口僅占總人口的3%,而中國大學入學率僅名列世界第78位,並提醒中國“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因為未來畢竟是要靠現在正在接受教育的人來實現,教育是未來的發動機。故此,中國的大學生並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中國應當加大財政等方麵的投入,切實提升大學生占總人口比重,並經此以及其他方式提高國民教育總體水平。

在進入考察的全世界128個國家中,中國的教育支出占國民收入比重的排名處在第97位。這樣的數據讓我們該如何心曠神怡?

中國人很注重自己在國際上的地位,很注重上麵那些在國外很為人嗤之以鼻的排名,國內媒體也樂得以此興風作浪誇大其詞侃侃而談。當中國排名下降之際一片譴責質疑之聲,而當上升之時則奔走相告喜不自勝。從排名的指標上看,中國在大學入學率方麵並沒有什麽實質性的改善。

當然,這並不妨礙中國人自己自摸自慰。中國社科院日前發布了國際形勢黃皮書《2006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何必注,略。)

4月11日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中國過去十年經濟迅速增長,已把自己推到全球經濟的中心舞台,成了“世界工廠”。(何必注,略。)

綜合看,高校擴招並不是什麽敗招,隻不過是將失業人群進入勞動力市場的時間向後平滑推移了四年而已。高校擴招不僅不應該停止和限製,反而應該加速。

當然,考慮到高等教育成為搶劫國民財富、高校成為腐敗重地、中國經濟發展對就業的拉動能力日趨下降(就業彈性迅速降低)、就業問題已經逼近中國社會安全警戒線等因素,對此似乎應該有謹小慎微的政策思路,並尋求應對之策。但是,投鼠忌器因噎廢食並非治理原則,更不應該將所有問題都簡約化為某一顯而易見的因素。對於高考擴招就是這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