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汽車國際巡展資訊帶來的浮想

(2023-01-01 22:52:37) 下一個

中國汽車國際巡展資訊帶來的浮想

                           2006年4月18日

何必

第四屆中國汽車國際巡展活動日前啟動……(略。)

這又是該節目幾乎每天都有的固定板塊『資訊速遞』中的內容。

其實,將被當作當下中國與房地產共同成為中國經濟支撐點的汽車領域裏的變化放置在資訊板塊當中,凸顯出對於這類題材處理上的棘手。事實上,無論從具體汽車企業行為策略表現上,還是從汽車產業發展態勢上,都可以有不少可為之處。

2006年2月15日,韓國汽車工業協會對世界各國2005年的汽車生產數據(在國外的產量歸入當地產量)進行了分析。2005年,美國汽車產量排在第1,達1194.7萬輛,自1994年以來一直穩居首位,排在第2、3的分別是日本(1078萬輛)和德國(575.7萬輛),排在第4的是中國,產量達570.8萬輛,同比增長12.6%,和德國相差無幾。韓國的汽車產量高於法國,回升1位,重新回到世界第五。排在第6~10的是法國(349.5萬輛)、西班牙(275.3萬輛)、加拿大(268.8萬輛)、巴西(244.8萬輛)和英國(180.2萬輛)。

這樣的消息,應該足以使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非常強烈並且頗有扭曲變形的國人為之彈冠相慶。中國的汽車產量在短短幾年中就實現了產量上的飛越,跨入世界汽車生產大國的行列,而且一舉把法、英等老牌汽車生產強國甩在了身後,而超越德國也就是個時間問題,按照目前的速度,年內超越德國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

中國的國際地位就這麽被抬升起來。而且,這種提升在物質領域裏似乎是全方位的。2004年,德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貿易老大,把米國人把持了幾十年的貿易霸主位置掀翻,在國際上引起了軒然大波。而僅僅在一年後,中國就把國際貿易中的巨頭、亞洲原本無可挑剔的老大日本給擠到了後麵,躍居全球老三,並且給了G8集團一個響亮的耳光:沒有中國人的參與,那算是什麽狗屁體係!聯想到近來國內為了應對鐵礦石漲價而采取行業聯盟對外談判、國內廠商麵對越來越頻繁的反傾銷訴訟而自發結盟應訴,都表現出加強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發言權以及規則製定參與權的架式。

而且,國內汽車競爭也日趨白熱化。2005年12月14日出版的《每日工業快訊》報道,(何必注,略。)

可眾所周知的是,中國在服務領域裏麵臨著巨大的全行業危機。坊間認為,中國經濟患上了“關節炎”。關節是連結、協調人運動的關鍵環節。但凡關節炎都是慢性病,如果沒有得到很好治療,最後基本都會引發“絕症”如心髒病。有學者說,現在中國經濟有點像全身都得了“關節炎”的人,很多“關節”未得很好的“照料”。從房地產中介到貨運代理到金融中介,沒有一個中介行業得到市場的“認可”!一些中介帶來數百億的壞賬最後卻由政府買單,比如“股票中介”。一些中介行業國有的搞不好,還不讓市場自己搞。

所以,在國際生產體係中所謂的“微笑曲線”上,中國就隻能叨陪末座在底部的加工流水線上充任國際民工。

從整個產業方麵看,情況也並不樂觀。(何必注,略。)

而作為民間資本進入汽車生產標誌的奇瑞、吉利等,都已經選擇了將銷售體係擴充甚至目標鎖定在海外的市場戰略,最近奇瑞在馬來西亞被眉開二度獲準銷售、以及在中東地區的搶攤,也被坊間看作是擺脫國內無序的一種努力。

民營企業在國內遭遇非國民待遇,這種狀況在汽車市場領域體現得也很充分。中國企業的法律、政策和社會地位還不如外資,這也是貨真價實的中國特色。如此,不出去等什麽呢?

不隻如此。在國家發改委2004年5月21日出台了針對汽車生產廠家強有力的保護卻將經銷商的利益進行非法剝奪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這種明顯背離市場經濟規則而有著明顯的傾向性的產業規劃性國家精神和立場條文後,中國的汽車產業就進一步走上了畸形變態踉蹌蹣跚之旅,企業在法律和政策上的不平等,直接導致產業前景堪憂。

而地方各自為政,爭先恐後將汽車生產當作本地經濟發展支柱,更是形成了產能的迅速聚集形成嚴重過剩,大量資源要素被消耗在重複建設之中,成就巨大的產業泡沫。

而在國內房地產市場泡沫越吹越大越來越神乎其神到了似乎空前絕後的巨大陷阱行將把全體中國人裝進去不可自拔的同時,作為經濟支撐點中的難兄難弟的汽車生產領域,也舉步維艱踉踉蹌蹌如履薄冰,時時刻刻麵臨著泡沫破碎的挑戰和威脅;而與房地產作為不動產不同的是,汽車生產領域的高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的特點,將迫使全行業開始進行群體性大逃亡。

如此,在國內市場變形的時刻,外資撤離,國內企業不得不將目光盯住海外市場,這才是那個資訊所應該昭示的玄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