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汽車業當然是新聞多發之地

(2023-01-06 00:33:58) 下一個

中國汽車業當然是新聞多發之地

                             2006年7月31日

何必

國家發改委本周發布新車公告,下半年一汽大眾、東風標致、北京奔馳-戴姆勒•克萊斯勒等國內合資轎車生產企業將有十餘新款車上市……(略。)

這是例行的一周車市聚焦中的一則消息。

如今,涉及車市的全部幹巴巴就是這麽點子新車下線上市的內容。舍此而外,幾乎沒有其他。相比起我在央視時所做的財經新聞節目來,現在有關汽車領域的所有新聞都相對膚淺。

至少,業內的一些在宏觀層麵的分析似乎從來就無力染指。比如,7月12日出版《每日工業快訊》針對中國汽車市場總體份額占有情況進行了分析。(何必注,略。)

這種中國汽車被外資企業占據半壁江山的狀況,該讓我們如何進行評價和判斷,原本應該是新聞媒體更多關注的事情,從單純的產業或者市場新聞向外擴散開來,關聯到投資、安全、消費等領域。

其實,所謂的蝴蝶效應在一個國家裏麵更是會體現得敏銳而迅捷。3月28日快訊,(何必注,略。)

於是,這種宏觀稅負的調整對於汽車市場整體走勢的影響,至少對汽車價格變化的作用,當然是媒體應該進行密切注意跟蹤並分析的。

從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上說,到現在中國自主知識產權下的產品非常弱不禁風,而人們對此也是議論紛紛。4月25日快訊,(何必注,略。)

大概這種說法早就不是什麽危言聳聽。在越來越多的聲音從喧囂當中麵對現實後發現了真實的發展路徑後采取唱衰看空的基調後,有太多的看法向著悲觀的方向一往無前。

當然,對於中國汽車也並非都是傷感悲涼的底色。6月29日快訊,(何必注,略。)

這種樂觀的情緒和基於此之上的快樂分析,似乎給猴子們指出在一潭深不可測的水泡當中浮動閃爍著日益龐大並且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月亮,指引著各路人馬前赴後繼,很有點滑鐵盧戰役中拿破侖軍隊以血肉之軀填平敵人挖掘的溝壑讓後續力量踩著戰友屍體鋪就的道路前行的悲壯意味。

去年4月8日《東方早報》數據(現在該媒體已經由於沒有伺候舒服宣傳部門而消失),江淮汽車董事長左延安指出,在外資不斷加強控製的情況下,(何必注,略。)

不過,從總體上看,汽車產業產能過剩,是個不爭的事實;今年最高當局定下的能耗指標下降的目標非但沒有完成反而能耗效率卻出現進一步下降,也讓人對“政策出不了中南海”的景致有了愜意的體會;今年2季度11.3%的GDP增長率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最高的經濟增長率,給最高當局科學發展觀以及和諧社會的路徑選擇做出了極為尷尬的注釋。坊間普遍認為,最近胡溫在多種場合的講話,已經透露出對中國經濟越來越大的擔心。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汽車市場的風雨飄搖,也當然就是非常值得大書特書的區域,遠不止節目中那般簡單可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