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誌得意滿昂首闊步大部製出師不利

(2023-01-28 01:22:13) 下一個

誌得意滿昂首闊步大部製出師不利

                           2008年2月27日

何必

外國媒體對“兩會”的關注程度正逐年升溫……(略。)

這篇題為“境外記者關注兩會動向 大部製和人事安排成焦點”的報道,實際上點出了今年兩會所謂十大熱點當中的兩個最為重要的內容。

從人事安排方麵說,這並不是什麽新鮮事,而且,內地媒體啞口無言,但卻攔不住海外媒體對此津津樂道。王未名給我發來(非常感謝這個與我在2002年央視時的同事,能夠一如既往長年累月地給我發送國內看不到的材料)的BBC和《世界日報》的相關報道。

習近平傳將接國家副主席

(何必注,略。)

全國政協 鞏俐、林毅夫未連任

(何必注,略。)

鄧樸方 將任新政協副主席

(何必注,略。)

港報:中國新領導人敲定

(何必注,略。)

其實,由政治局敲定政府各個職位,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橡皮圖章的全國人大,隻不過是個圖具其表的擺設而已。

所謂的代議製,由此也就很明顯地告訴咱們,究竟是個什麽樣的貨色啦。

人說,無代議者不納稅,可作為中國特色當中昏天黑地的咱們,不納稅試試?找死呢吧!

這種人事安排,凸顯了俞可平咋咋呼呼所謂“民主是個好東西”能夠抄底撈出什麽玩意兒來。

至於說到大部製,那就更被媒體吵得不亦樂乎。一群臭不要臉的中國新聞人,跟隨著當局的屁股後麵,為了這個製度創新而喋喋不休地歌功頌德。

也能夠收到我如此文字、自我感覺已經被邊緣化了的碼字者給我發來了他對於大部製的看法。

2008年1月17日 5:29

從民主製度和權力結構上杜絕地方官員的不作為與亂作為

(本文僅屬於理論探討)

田忠國

(何必注,略。)

由此看來,他對於共和國的未來,還有著些許期待或者幻想,渾然不曉於,他本身被邊緣化,也就意味著他的期待和幻想同樣麵臨著邊緣化的處境。

外電對於本次中國大部製的製度設計和供給也有著人模狗樣的描述。

中國部委精簡構想初見端倪

(何必注,略。)

而清華崔之元則發來了中國鄉村合並與大部製之間關聯的蛛絲馬跡。

Cui Zhiyuan

2008年1月30日 22:31

山東莒南縣實行的村莊合並: “大村莊製”與“大部製”

(何必注,略。)

實際上,撤並鄉村,這本身是一個非常重大的製度選擇。中國的政治權力在鄉村層麵上的頹敗與撤退,表明中國在統治(或者可以客氣地表述為“治理”)方麵的無能為力。

在中國委府財政收入成為暴利、居然能夠達到年均30%的增長率、超過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一到兩倍、更是與人均收入(姑且不說人均收入在貧富差距擴大的情況下的確切意義)增速有著天壤之別的背景下,對於農村的公共財政支持卻日益稀缺,形成了農村公共產品與服務的嚴重不足,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長期破爛不堪,最終連農村組織資源也消耗殆盡,鬧得農村鄉村黨政機構基本處於癱瘓狀態,使得作為共產黨打天下的依托的中國農村完全脫離了共產黨的勢力範圍,使得農村包圍城市具有了改革開放之後新的與時俱進的含義,昭示著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逐漸消弭漸行漸遠的基本走勢。

人們注意到,撤並鄉村之舉,有著巨大的政治風險,如果搞不好,會觸發社會動蕩。但是,委府已經無法顧及那麽多啦,得過且過,度日如年啦。還管它什麽長治久安。

因此,撤並鄉村與大部製,原本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回事。

而人們對於現如今意識形態方麵倒退得非常嚴重、卻津津有味地不斷製造出新的提法和概念,也有著各自的解讀。崔之元發胡鞍鋼煞有介事注釋全麵改革的高談闊論。

Cui Zhiyuan

2008年2月24日 8:11

胡鞍鋼解釋“全麵改革”

(何必注,略。)

嘿嘿。

胡鞍鋼就中國全麵改革的解析,恐怕也帶有作為具有行政權力者的言不由衷了吧。

其中,對於機構改革,人們也是莫衷一是。多年的朋友許崢給我發來的材料當中,也有對於大部製的設想。

【形勢要點:能源部必須實行“大部製”】

(何必注,略。)

其實,對於大部製,各方早就議論紛紛。但情況如何,在中國缺乏最基本的透明度的情況下,也隻能霧裏看花了。王未名發相關報道。

2008年01月14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5:00北京時間 23:00發表

 轉寄朋友   打印文稿 

中國“大部製”改革 將成立能源部

(何必注,略。)

開春大事 兩會受矚目

(何必注,略。)

但是,人們注意到,十七屆二中全會上,把毛澤東思想棄如敝屣,而且預期,會將馬克思主義也拋到九霄雲外。崔之元發郵件裏,有人就對此就有著明確判斷。

在 08-2-23,x zhang *** 寫道:

好像這是近年來黨的文件中第一次明確提出"全麵改革"一詞。或許未來幾年會釋放更多的動作。

另,今天參考消息載報道,"革命烈士"以後將改稱"烈士"。

據說,在將毛澤東思想排除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係之後,幾年後將更大幅度地淡化馬列主義的痕跡。

深化行政管理體製和機構改革,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我國全麵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胡錦濤主持政治局會議 決定25-27日召開十七屆二中全會

(何必注,略。)

政治局:大部製是發展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何必注,略。)

而有關大部製的具體模樣,現在也有著基本的框架廣為流傳。崔之元發其內容。

Cui Zhiyuan

2008年2月22日 23:32

最新國務院大機構改革方案

(何必注,略。)

對於大部製這種製度創新的背景,崔之元也發來了相關信息。

Cui Zhiyuan

2008年2月22日 23:25

Fw: 大部製裁減百名部長

(何必注,略。)

大部製果然能夠暢行無阻嗎?

崔之元發來的另一篇內容,或許對此做出了令人拍案叫絕的解讀。

Cui Zhiyuan

2008年2月23日 12:03

Fw: 鐵道部否認撤銷傳言:溫家寶強調鐵路要穩定

(何必注,略。)

嗬嗬。

可以說,大部製還沒有在兩會上粉墨登場,就已經遍體鱗傷。

其實,我早就說過,不管大部製或者其他什麽貨色,都隻不過是新瓶裝舊酒,換湯不換藥。在權力機製依然如故的情況下,表麵上對權力機構的結構調整,根本不能觸動現行體製的核心缺陷,無法解決權力不受製約這個最基礎性的問題。

誰會相信,將28個部委局辦減少成21個,中國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向計劃經濟體製回歸的倒行逆施就得以煙消雲散?

即使單純從大部製推行方麵,我們也可以看到,一場真槍實彈的拚死拚活已經開始啦。鐵老大率先發難,對著毫無國務院部委局辦經曆的製度設計者喋喋不休微詞攻殲風起雲湧。

這就告訴咱們,政令出不了中南海,那不是說著玩兒的。

什麽叫中南海失靈?這就是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