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汽車租賃企業儀式折射的走向

(2023-01-24 01:32:58) 下一個

汽車租賃企業儀式折射的走向

                              2007年12月15日

何必

北京•人民大會堂 2007年12月12日,北京神州汽車租賃有限公司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隆重的開業慶典暨新聞發布儀式,宣布正式進軍中國汽車租賃市場……(略。)

看看,多麽喜慶的場麵。

就這麽一個汽車租賃企業的開張儀式,就能夠吸引如此大名鼎鼎的官產學大腦袋們悉數到場捧臭腳,這也很是說明問題了吧。

這個汽車租賃公司到底是個什麽樣的背景呢?該報道倒是沒有忘記對此介紹一番。“據了解,北京神州汽車租賃有限公司(China Auto Rental Inc.,簡稱神州租車)總部位於中國北京,由國際知名企業和風險基金聯合投資而成,是聯合汽車(中國)有限公司(UAA)全資控股的子公司。作為中國領先的全國性連鎖汽車租賃企業,神州租車積極引進國際上成功的汽車租賃模式,結合中國客戶的消費習慣,為全球客戶提供中國大陸地區的全國連鎖汽車租賃服務,以及與之配套的全國救援和其他增值服務。”

這就是了。有著這麽多“國際化”的成色,怪不得那麽多貪官汙吏和窮凶極惡的人們來捧場呢。

報道也一本正經地提到,雖然汽車租賃業在中國剛剛起步,但在汽車工業發達的國家,汽車租賃業不僅是汽車產業中不可或缺的關鍵鏈條,更是人們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何必注,略。)

那些大腦袋,不能白拿錢不幹事吧。既來之則安之,到了現場總得說點子什麽吧。對此,該報道采用了很鮮明卻很迂腐而老套得俗不可耐的手法,平鋪直敘地記錄了大腦袋們的說辭,在各自發言之間甚至連相關鏈接或者信息都懶得做了。

而新改選的全國工商聯,更是體現了仨代表當中對於資本家們的搖尾乞憐。在這個汽車租賃企業舉辦的儀式上,其副主席的發言就作為了打頭陣的貨色。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在講話中表示:(何必注,略。)

……

該報道也沒有忘記提一句:“國內各大主流媒體參加了本次活動。”

從企業公關的角度看,如此活動也算是興師動眾了。有那麽多的大猩猩小星星前來助陣,也體現出現如今中國官產學沆瀣一氣狼狽為奸到了什麽程度,抑或,老郎(鹹平)所謂“鐵三角”是如何在運轉中形成自適應與自調節的牢不可破的係統。

而“國內主流媒體”,則表現出媒體、特別是所謂主流媒體在這種狐假虎威的陣勢當中充當吹鼓手,為鐵三角鳴鑼開道推波助瀾的肮髒行徑。

看著那些大腦袋們個個人模狗樣搖頭晃腦的說辭,其內容簡直就是胡說八道。什麽汽車租賃可以緩解交通擁堵,什麽改變人們出行方式,什麽促進汽車產業良性循環……就這麽個汽車租賃貨色,居然能夠起到如此石破天驚的作用,也實在讓人看到,經曆過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中國人,真是無所畏懼,連帶著來中國的洋鬼子,也膽大妄為可以口無遮攔。

實際上,中國的汽車租賃業,出現可有些個年頭了。光我是曾經供職的電視新聞節目,就沒少涉及此類信息;特別是到了逢年過節的前夕,信息會出現枯竭的跡象,衙門紛紛忙於跑部錢進請客送禮中飽私囊,不會有什麽新的政策法律出台,社會上也是無心於日常事務,都在為節日進行忙活,這時候,最大的新聞無非也就是什麽商場打折促銷了。這時候,拿著比如汽車租賃業務的狀況以及分析來濫竽充數,就成為媒體的不二選擇。

對於日益交錯的新聞與評論混合的報道來說,汽車租賃業務屬於非常麻煩的類型。如果針對業務本身而言,評論的層麵就很是狹窄而淺薄,新聞當中的信息已經把比如什麽車型、保險、手續、資質等等都囊括進去了,評論時很難有所作為;而如果撇開報道內容,涉及到租賃市場綜述,又遠非一個簡單的新聞可以承載的。

特別是今年7月份北京電視台出了紙箱包子餡兒事件後,媒體進入了全麵白色恐怖或者紅色恐怖環境當中,負麵報道大量消失,新聞評論也全麵噤若寒蟬,一片歌功頌德的犬儒姿態,太多此前可以喋喋不休的題材,現如今都已經無言以對,隻能采取“一句話接廣告”的方式應付差事。

比如,汽車租賃業務,說到底還是第三產業當中的一個部分。而說到服務業,則就會引起人們的嗤之以鼻。我曾經供職的電視節目在評論當中,公開說出了“現在的中介約等於騙子”的蓋棺定論,這恐怕是官方媒體所能夠發出的最為危言聳聽的聲音了吧?

去年8月16日出版的《每日工業快訊》報道,(何必注,略。)

咱們幹的是所謂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市場經濟前麵加了那麽多的前綴,看上去就像是給市場經濟戴上了緊箍咒似的,讓市場經濟必須服從於咱當代中國人的頤指氣使。

其實,我對於有些“專家學者”提出來的什麽“好的”市場經濟和“壞的”市場經濟的分類法不以為然。市場經濟就是市場經濟,並不存在什麽好的和壞的之分。市場經濟作為一種形態,本身應該屬於工具理性範疇。如果非得要其承載價值理性的功能,的確讓其不堪重負。這就如同一把刀一樣,並不存在什麽好的和壞的之分,不能因為刀到了仁人誌士手中就成為廚房工具或者治病救人家夥而就是好的,而到了違法亂紀分子手中就由於打家劫舍偷雞摸狗而成為壞的。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種稱謂把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在中國結合起來,形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怪胎。在理論上,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如何對接,這還是個問題。而在實踐當中,市場經濟所要求的基本條件,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環境裏麵並不存在。比如,平等的市場行為主體,公平交易的市場規則,誠實信用的市場基礎氛圍,尊重與保護私有產權的市場原則,等等。沒有了如此這般的前提性因素,也就無所謂什麽市場經濟。也就是說,現如今中國根本不存在什麽市場經濟。

從山西省黑磚窯事件當中,就足以表明,奴隸製的存在,本身就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欺世盜名的謊言的絕妙諷刺。而全國各地無處不在的強製性拆遷,更是告訴我們,別把自己當作什麽公民,在威權之下,咱充其量隻不過就是貪官汙吏們隨時隨地可以魚肉的對象罷了,如此大背景下,說自己是市場經濟當中的責任人,癡人說夢去吧。

因此,中國所謂好的市場經濟或者壞的市場經濟,無非是一塊設計得並不高明的遮羞布。

於是,問題自然而然也就出來了。當全世界都在進行產業結構升級換代的時候,中國也不甘落後,基於提升服務業的規格、檔次、水平。但是,第三產業依靠的並不是有型產品,而是服務。這對於社會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賴於責任和信用的服務業,在中國就無可避免地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尷尬。在除了騙子和母親之外的其他所有都可能是假的垃圾國度裏,服務業拋棄中國,當然是順理成章的結局。

而在事實上興盛著的大政府(實質上應該是大委府)小社會的趨勢裏,權力對權利的剝奪慘不忍睹,政府將社會逼到了死角,曆經了58年,委府讓社會徹底失去了自身修複、調節、適應、容錯等全部功能。李昌平認為,中國社會形成共識的是,所謂的三農問題,說穿了就是農民組織化程度地的問題,因此,提高農民的組織化水平,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中之重。他也提到了農村組織資源匱乏的事情。但這是可以改變的嗎?從委府高壓打擊那個什麽邪教的舉動上,就可以看出當局統治的基本路數,那就是不遺餘力地消滅任何可能的組織資源;而對於中國內地打擊傳銷逼仄直銷盈利層級等方麵看,人們注意到了委府於此的崇洋媚外,但卻鮮見從政治方麵的分析與解讀。最簡單的事情就是,光是在北京市,90%以上的社區的業主委員會的成立遭到了相關衙門(建委)的暗中抵製和阻撓。為什麽?舒可心認為,中國的民主就是要從業主行使自己權利開始。而這恰恰是當局最為害怕的。如果這種組織資源被調動,並喚醒了人們的包括組織意識在內的權利意識,對於正在實施搶劫的貪官汙吏們來說,那可是個太危險的事情了。

公權力失靈,社會又孱弱到了根本不值一提,中國還能夠剩下什麽呢?

有趣的是,昨天,新加坡聯合早報上刊發了一則消息,說胡錦濤發出聲音,中國已經出現“管治危機”。這則消息被也能夠看到我每天文字者將內容轉發給我。而我去聯合早報網站看的時候,國內路徑已經隻能看到標題,頁麵無法打開;再過了個把鍾點,國內路徑下的聯合早報網站上連標題都不存在了。知情權?啊呸!

我早就提過“中南海失靈”的說辭,看來,這種預測得到了來自最高層的印證。周邊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危機指日可待。

那些樂觀主義者們總是善意地期待,事情也許不會有俺這等悲觀主義失敗主義烏鴉嘴所喋喋不休的那麽糟糕,麵包會有的,糧食會有的;太陽照樣升起,地球繼續旋轉……

可我無論如何也不相信,就這麽個破爛地界兒,還能夠出現什麽起死回生。最起碼的,現如今沒有任何跡象可以表明,類似開篇高朋滿座的汽車租賃企業的什麽儀式,就不是咱們生存環境回光返照的架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