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的國際貿易環境日益惡劣不可避免

(2023-01-21 07:32:48) 下一個

中國的國際貿易環境日益惡劣不可避免

                       2007年7月29日

何必

外匯貸款大量投放,力促湖南外向型經濟發展……(略。)

這是湖南省黨報的一係列連續歌功頌德報道當中的一則,說的是金融對於該省經濟的助推。

從中,我們真是能夠體會到,中南海失控到了什麽樣的程度。從省級委府機關報上,對於貸款規模擴大的樂不可支,以及在對外貿易方麵的孜孜以求,完全與中南海憂心忡忡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和巨大的反差,貸款的過度增加和進出口的過快增長,已經是中南海的心病,而到了省一級,卻在其喉舌上震耳欲聾地反其道而行之。甭管是政令出不了中南海還是中南海出不了政令,中南海門外,部委局辦與地方委府沆瀣一氣,助推中國走向萬劫不複的深淵。

國際貿易方麵,中國的形勢越來越麻煩。去年6月19日出版《每日工業快訊》報道,(何必注,略。)

到了今年,歐盟方麵已經開始擬議對來自中國的產品采取禁運這種非常嚴厲的手段;美國則在國會以壓倒性多數表決結果通過了對華更加嚴格的製裁法案。當假冒偽劣的中國貨彌漫全球之際,全世界的新一輪排華浪潮也不可避免地風起雲湧。

中國貨物的國際上麵臨著全麵遭遇抵製的局麵。去年2月13日快訊,(何必注,略。)

這個打火機現象曾經在國內引發了廣泛的關注,人們議論紛紛,如此風波是不是會繼續蔓延,擴散到其他領域當中。實際上,作為全世界加工廠的中國,從來就不是核心技術的擁有者,一旦在知識產權領域當中被國際上盯住,幾乎無一幸免潰不成軍。

可即使如此,還是攔不住中國人拚死拚活地要擠出國內“衝出亞洲走向世界”。去年7月11日快訊,(何必注,略。)

到了今年,進出口增加值更是令人瞠目結舌地竄升。即使去除掉7月1日起開始的出口退稅政策的影響,整個國際貿易順差的增長還是取得了居高不下的同比以及環比效果。而國內製造商們在對外貿易領域惡性競爭低價傾銷自相殘殺,也極大地破壞了國際貿易的正常秩序,迫使中國官方不得不屢屢出麵進行幹預。去年5月11日快訊,(何必注,略。)

不僅如此,商務部在針對具體產品領域不法行徑的防範方麵也算是用心良苦。去年7月6日快訊,(何必注,略。)

從商務部連續不斷地針對國內出口企業的重拳打擊手法上看,都帶有中國特色的罰款經濟特征,並且在中國社會整體上處於破產和失敗的情況下,如此手段到底能夠取得什麽樣的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采用高壓政策,也未能讓中國產品在國際上淪為過街老鼠的局麵有所改觀。去年6月16日快訊,(何必注,略。)

而幾乎在同時,中國的化學品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詰難。去年6月22日快訊,(何必注,略。)

對於中國出口產品接二連三地遇到來自國際上步調一致的非難,國際輿論給給予了分析。去年7月7日快訊,(何必注,略。)

小日本這麽說,也倒是無可厚非。本來,中國在國際貿易方麵經常項下經年累月的順差當中,並不是對日本。中國與日本的貿易當中,中國一向都是逆差承擔者。其實,不僅僅是日本,中國對亞洲、特別是遠東和東南亞國家的貿易當中,一直也是逆差承擔者。中國采取的友鄰富鄰政策,意在緩和國境線周邊的國家間關係,為自身贏得發展的環境。換言之,中國通過花錢買安全的方式,構築著韜光養晦的不冒頭德行。不過,無論從東盟10+3的現實格局上看,還是從日本國內對話情緒的變遷趨勢上看,或者從次區域合作進展狀況上看,中國的政策也都在麵臨越來越嚴峻的挑戰。

中國方麵采取了形形色色的製度供給,試圖在國際貿易方麵挽救敗局。不過,這林林總總的措施,卻沒有取得中國當局夢寐以求的成效。去年7月19日快訊,(何必注,略。)

人們更注意到,去年,美國貿易辦公室2月14日發布的一份報告表現近日中美兩國貿易關係並不輕鬆。報告稱,中國入世5年後,在全球貿易體係中的“學徒期”已結束。美國將建立一個名為“對華執行辦公室”的專門機構,監督中國遵守國際貿易條款的情況。這是美國首次建立針對特定國家的執行辦公室,既便在20世紀80年代美日貿易高度緊張時,也沒有類似做法。另一方麵,為了加強與中國的經濟合作,日本外務省日前也決定今年4月新設“日中經濟室”。從2004年開始,中國已超過美國成為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國。

事情發展到了今天,問題卻變得在中國與幾乎全世界不共戴天方麵愈演愈烈。許崢給我發來的文字當中,將這個現象做了危言聳聽的描述。

“中國製造”成國際大事

(何必注,略。)

但這是可能的嗎?

雖然中國一向具有崇洋媚外的民族情結,寧肯把最好的產品讓洋人使用,自己則勒緊褲帶艱苦奮鬥,但中國社會已經與毛澤東時代不可同日而語,消費主義和享樂主義逐漸占據了上風,而官方對於意識形態的控製和對國民知情權的褫奪,使得宣傳娛樂化傾向日益成為主體,拜金主義伴隨著全社會信用體係的土崩瓦解,讓中國成為人類飛地。

“讓那些有投票權的外國消費者滿意”,說得好聽。中國人何嚐不想讓洋鬼子滿意,何嚐不想確保中國產品“物美價廉”的稱號?麻煩在於,中國哪兒還有這種讓洋鬼子滿意的貨物呢?當中國製造已經或者轟轟烈烈或者悄無聲息地變成了假冒偽劣的代名詞之際,連中國人自己都會認為,消費安全不過是癡心妄想,洋鬼子怎麽會看到來自中國的滿意產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