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我們讓中國孩子成為人類垃圾

(2023-01-19 00:59:04) 下一個

我們讓中國孩子成為人類垃圾

                                2007年6月1日

何必

六一了,家長開始忙著給孩子買禮物……(略。)

網上有關那個破小孩的內容有。

 “有熱的嗎?”第一次讓破小孩自己到麥當勞去買東西,他非常地緊張。收銀員微笑地把他請過去:“小朋友,你要什麽?”“我,我要一份套餐。”“大人的,還是兒童的?”“兒童的,”破小孩鬆了口氣,於是他故作老成地追加了一個重要的附屬問題,“嗨,有熱的嗎?”

社科院唐鈞兄對我如此路數嘻笑為凡是有這種說破小孩的內容都可以跳過忽略不看。

我隻不過是在文字裏添加點子正統到了裝孫子的語境裏不可能等大雅之堂的市井內容罷了。

六一國際兒童節又到了。每當遇到這個當口,媒體總是會煞費苦心,找些個新鮮的題材來說事。可作為一個經年累月的新聞節目,每年都要針對這兒童節做選題,還要避免與過去已經做過的選題重複,更要防止與其他媒體的選題撞車,這可不是什麽容易的活計。

特別是,在目前意識形態控製非常嚴厲的情況下,還不能做那些負麵報道,宣傳部門的指令就像是發撲克牌似的無所顧忌,使得新聞機構經常處於選題策劃、設計、安排、操作等過程中突然接到禁令不得不前功盡棄,因此媒體也會為了安全性選擇風險小的無關痛癢的選題,最終使得媒體集體性粉飾太平。

這個節目後,有亞洲食品信息中心中國代表郭小雲在演播室裏出現,並且解讀新聞的內容。對於孩子肥胖現象,也算是集中展現真實狀況了。緊接著,節目又有一則很具有所謂服務性的內容。(略。)

我們看到的情況是,中國的孩子裏,肥胖已經成為一個很嚴重的問題。而其中,又以北京為甚。孩子的肥胖率已經僅次於美國,高於其他發達國家。這個結果恐怕會讓很多中國人大驚失色:在中國社會未富先老的情況下,同時發生著中國孩子集體性的未富先肥。換句話說,如果把現如今還能夠喘氣的人都算上,我們這些中國人正在幹的,就是迅速將中國推入老齡化時代,同時又將中國的孩子們悉數毀掉。

這些天,媒體鄭重其事說,北京現在按照人均GDP達到了6000美元的檔次,已經到了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我對於這種結論嗤之以鼻:人均GDP不過就是個掩耳盜鈴的工具,就是個自欺欺人的幌子。本來在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就是個沒有意義的概念,根本沒有比如社會保障方麵任何的含金量,如果再用產值代替收入,就更加別有用心了。

即使在人均GDP的層麵上,我們了解到的是,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而兒童肥胖率卻已經高居全球次席。這也算是中國對全人類做出巨大貢獻不可或缺的一個可歌可泣的範例吧。馬克思說,“希臘人是正常的兒童。”(選集二第114頁)我很想知道的是,如果他現在還活著,對於中國人會怎麽說呢?“中國兒童是正常的人”?這有些扯淡吧。

中國是舉世聞名的餐飲業大國。中國人能吃會吃,這恨不得在全世界家喻戶曉。我在歐洲看到與我同用一個廚房的那些歐洲人在吃時那樣的湊合,不住懷疑洋鬼子們活著的價值:就那麽敷衍了事,毫無烹炒煎炸咕嘟燉的製作過程享受,更沒有色香味俱全美輪美奐的四菜一湯,如此的傳統也不具備,還活什麽勁呢?

看看咱中國人的菜譜,那個不是浩浩蕩蕩層層疊疊?一個傳統相聲段子《報菜名》,被當作是內容複雜到了可以讓人數落著直到喘不上氣來的地步,其中的滿漢全席更是讓祖祖輩輩的中國人垂涎三尺。連作為飼養家畜的泔水都能夠命名為珍珠翡翠白玉湯,可見中國飲食文化之博大精深了吧。

非典把果子狸當作了元凶,禽流感撲殺了太多的家禽,福壽螺讓北京談之色變,多寶魚引起了全國性的恐慌,卻也沒改中國人啥都敢吃的豪情壯誌,網絡上流傳著的取活著的熊的膽汁食用的畫麵,甚至有廣東等地競相吃人類的嬰兒的圖片,也是現實中國和諧社會的真實寫照。

可這豐富多彩的飲食當中,到底吃什麽才是衛生安全的,卻沒有了調性。甭說兒童,成年人誰知道吃什麽是健康的,或者反過來,吃什麽是危險的?反正我很無知。

溫鐵軍給我發來了有關的材料。

世界衛生組織評選的最健康與最垃圾食品

(何必注,略。)

由於在這樣的文字裏,是超文本格式,無法表現溫鐵軍發郵件中的圖文並茂的原文,在數字序號上也就如此了。

最近,台灣的一個名叫林光常的博士,風靡全球,其有關如何合理安排飲食的著作史無前例地在全世界位於暢銷書排行榜前列。這個瘦猴子在大陸到處演講,所到之處也呈現出洛陽紙貴的景象。他援引國際上的研究結果,告訴中國人,預防癌症的最佳食品,第一位的是紅薯,第二位的還是紅薯,隻不過有生熟之分。一時間,全國紅薯價格猛漲,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脫銷。

這個家夥不僅僅在現場作秀,還跑到電視節目中推銷丫挺的貨色。被央視心懷鬼胎在315晚會上公報私仇往死裏整的郭德鋼,在現如今央視公信力急遽下降的背景下,郭在北京電視台所做的節目依然紅極一時;而這樣的節目裏把那個博士弄了去,更是相得益彰,極大地影響了北京人的飲食習性。

反正,我現在也在吃紅薯。

瘦猴子還認為,牛奶是個壞東西,促進了人體內礦物質的流失。這番說辭又讓人們對牛奶敬而遠之。

可這卻犯了大忌:如果推舉紅薯,那還可以幫著農民;可如果反對牛奶,則動了牛奶生產者和經營者的奶酪,更是與溫家寶擴大中國人牛奶消費量的最高指示精神背道而馳。

而這時,央視又不失時機地冒了出來,人模狗樣一本正經地聲稱,台灣博士對牛奶的指責沒有根據,是不準確的。這表現出,央視在與地方電視台競爭中屢屢敗北裏麵的酸葡萄心態。

如果超出這種你來我往的刀槍劍戟拚殺,我們能夠看到什麽呢?實際上,中國在飲食營養和安全領域的知識、經驗、理論、實踐、市場、監管等方麵的現狀是何等荒蕪破敗不堪一擊。就那麽個台灣瘦猴子,就攪得全中國雞犬不寧,乳製品廠商對其恨之入骨,家畜生產者也對其咬牙切齒(他反對吃家畜的肉類食品)。

數據顯示,日本人平均每300個人就擁有一個受過專門訓練的營養師,而我國目前所有的營養師加起來也不過2000多人,平均65萬人才有一位。

咱還不說,中國這點子訓練有素的營養師裏,又有多少人平步青雲進入貪官汙吏行列,有多少人雞犬升天不務正業,有多少人紅杏出牆全世界忽悠,有多少人鬱鬱寡歡悶悶不樂,有多少人離經叛道聲東擊西……最後,還能有幾許正兒八經為人民服務。

這也難怪一個台灣瘦猴子把中國大陸弄得天翻地覆烏煙瘴氣——製度供給不足嘛。

成年人尚且如此,遑論孩子乎?

我因為其太囉哩囉嗦而很反感的那個法國大文豪雨果說,“沒有什麽能跟兒童的偉大相提並論的東西。”(《笑麵人》P187)但是,中國人卻能把兒童的偉大化為腐朽,把兒童的健康弄到全世界名列前茅的差勁地步。這當然是我們的豐功偉績了。

我在挪威結識的朋友、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徐月賓博士在其《發展型社會政策及其對我們的啟示》一文中指出:在大多數發達國家,保護兒童、改善兒童的成長環境是政府最早致力的社會福利之一。不僅各種針對兒童的福利計劃具有悠久的政策曆史,為兒童提供福利也是一個極少受到爭議的社會政策。但是,在發展型社會政策理論中,投資兒童不僅被認為是切斷貧困“代際轉移”鏈條的措施,也是提高勞動力素質和國家競爭能力的策略。換言之,投資兒童的目的不隻是讓兒童“不要輸在起跑線上”,而是為他們的生命起點盡可能提供最好的條件(best possible start in life)。因此,不僅發達國家,很多發展中國家都有很多政策用以保證兒童獲得恰當的教育、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家庭環境等,這些都是發展型社會政策投資兒童的重要措施。   

可現在的中國社會,對待兒童卻全然沒有了這份關切。在所有人都胡吃海塞之際,對待孩子,也不可避免地任憑其在起跑線上就淪為人類的垃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