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聯想推出智能手機也不過是回光返照

(2023-01-16 14:00:53) 下一個

聯想推出智能手機也不過是回光返照

                          2007年4月3日

何必

聯想移動推出全新智能手機……(略。)

這是該節目裏那個著名的軟廣告板塊【資訊速遞】中的一則。這幾天,這個板塊簡直就像爆炸般的密集著鋪天蓋地的類似內容,昭示著有償新聞的命數。

手機簡直是個太濃烈的創新啦。網上就有這手機時代的內容。

短信喜劇時代(搞笑)

(何必注,略。)

其實,有關移動通訊,在中國實在是個太讓人心癢難撓的地界兒。比如涉及單向收費、3G、短信詐騙等等,都讓人愛恨交加。為了這,俺還在中央廣播電台專門聲討多短信陷阱的節目裏在演播室胡說八道來著。

而涉及到尼葛羅龐帝所謂“數字化生存”時代,人類也越來越被這個現代化科技圍剿得水泄不通。去年7月20日出版《每日工業快訊》報道,(何必注,略。)

話雖這麽說,可坊間還是看到了在數字家庭的叫囂當中,在整體上的短視功利浮躁的社會氛圍裏,中國企業的衰亡周期日益縮短,在企業生存戰略以及產品研發方麵,都在得過且過急功近利的狀態下苟且偷生。

也正是這種背景下,盲目跑馬占地進行著多元化經營的消費電子廠商出現了讓人慘不忍睹的業績。去年4月21日快訊,(何必注,略。)

怎麽樣?曾幾何時,中國的手機產業何等風光無限,麵對著席卷時光攻城略地占據了市場大部分份額的狀況樂不可支,媒體也對此津津樂道連篇累牘,號稱是中國民族產業收複失地的絕妙精彩之舉。不成想,這群扶不起來的阿鬥們是如此的日薄西山,在短暫的歡喜之後全線節節敗退,在擁有強大的研發投入所形成的競爭力的國外巨擘麵前俯首稱臣,成為一個國際性的巨大笑話。

現如今,這聯想又一次高調出征,在讓人眼前一亮的同時,更是很振爽地還給我們一個“人類失去聯想,世界也沒怎樣”的惶惑。去年6月28日快訊,(何必注,略。)

可據消協的材料,針對聯想的投訴呈現出上升的勢頭,其售後服務質量並沒有因所謂新服務戰略的推出而得到改觀。

而聯想那次讓中國人很有著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上虛幻滿足的針對IBM的收購行動,也並沒有讓1996年就很豪情壯誌地咬牙切齒要“堅決要向500強目標挺進”的柳傳智、以及舉家遷往美國總部的楊元慶等聯想人有所誌得意滿。去年8月24日快訊。(何必注,略。)

由於中國在太多的事務上保持著所謂的“中國特色”,讓國際上對於中國的所作所為充滿狐疑,決然不曉中國人到底能幹出什麽樣的事情。新華社《國際先驅導報》曾經約我就德國興起的“中國要把德國買空”的盛傳進行分析,我也就聯想的事例說三道四,認為在資源和人口的壓力下,中國的擴張衝動是顯而易見的,不過就中國企業的德行樣來看,距離悉數拿下已經走出東西德合並所帶來的經濟低迷困境而且重新超越法國成為歐盟經濟發動機的德國來說,顯然是望文生義胡說八道。

所以,拿聯想像模像樣地又在手機領域裏的行動來說,我還是願意本著已經成為美國鬼子的張洵的看法,那就是中國企業依然處於張洵稱之為“數量營銷”階段,除了廣告和價格戰之外連第三板斧都沒有,到了張洵式的“質量營銷”那種理想化的層麵,還真是有著十萬八千裏的差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