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開發商強勢折射社會未來

(2023-01-02 23:33:00) 下一個

開發商強勢折射社會未來

                                    2006年6月9日

何必

由於在收房時帶頭組織業主請監理公司驗房,購買了朝陽旺角的尹先生因此惹惱了開發商,以致於拖了很長時間仍拿不到房子的鑰匙。這還不算完,最近開發商的律師通知尹先生,房子不打算給他了,並指出了兩條路讓他選擇,一是乖乖地退房,二是上法院起訴他,要求他退房,而且在沒有任何通知的情況下,有人已經在尹先生的房裏大興土木,做起了裝修工程……(略。)

這又是一起房地產開發商利用強勢地位橫行霸道的典型事例。

按照記者介紹,開發商與搜房網合謀,目的就是要必須將這個業主清除出去。但由於事主害怕報複,不敢麵對攝像機說出這段內容,隻能在關機的情況下介紹,開發商威脅說,除了上述兩種選擇外,第三種選擇就是少一條腿!

不過,在節目播出前與製片人、主編和主持人討論稿子時,對這則報道卻很難獲得傾向性的意見。開發商要求購買者退房,購買者堅決不從。所有起因就是這個買者私自聘請監理企業對房屋進行驗收。其實,業主為了自己購買房屋進行自費的檢測,是其正當權利,與開發商無關。當然,如果查出房屋有質量問題,隻能找開發商興師問罪。可恰恰是這個買者的如此舉動,惹惱了開發商,要求買者必須退房。雖然報道中沒有涉及買者的房屋是否有質量問題,但從開發商的態度上看,分明是觸及到了其敏感神經,才致使其如此暴跳如雷大動幹戈。

但節目點評還是對此路數視若無睹,以為這隻是個簡單的交易糾紛,開發商收回不願出售的房屋是其權利。

對此,我無語。

實際上,無語的不止這些。對於開發商的強勢和暴戾,似乎再說什麽都是多餘的了。比如,北京房地產領域每一天就能產生一個億萬富翁,比如現在的房地產開發商都與黑社會關聯,比如,按照《民法通則》“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四大基本原則,這個案件顯然是有違公平信用,比如物業公司從業主物業服務和設備設施管理的角色完全變成了開發商的走狗,比如,我的朋友和曾經的同事(我現在借住的房子就是其幫忙找的)、現北京市人大代表張耘在《中國改革》2006年第5期上發表《透析北京物業糾紛》中指出,中消協信息網,北京市整體物業服務水平之差、服務收費之高,為其與上海、深圳三城市之首。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市物業管理”課題組對北京70個居民小區的調研結果,業主與物業管理公司發生過嚴重糾紛的小區占到了80%!其中產生肢體衝突和暴力衝突的占37%(不包括受到威脅和恫嚇)。這些糾紛中的“導火索”是因為業主共用財產被嚴重侵犯和剝奪的占60%。……來自中國社會調查所的調查數據顯示,物業管理公司侵占業主權益的情況普遍存在。北京大約有將近4000個居住小區,其中90%的小區都存在著物業管理公司利用小區共用部委和設施設備牟取私利的情況。……警惕物業公司的黑社會化……

所有這些,在目前的經濟、社會、法律和政治製度的安排下,都成為天經地義的。

朋友給我發來網上的一則內容,倒是很可以為這則消息進行些許注解。

“文化大革命”是政治“放療”

(何必注,略。)

這種民間的說辭,透露了非常樸實而真切的感受,並且正在獲得著越來越多的讚同。而我們這個越來越奇形怪狀的社會,就在如此評價與絕望當中與時俱進著。毫無疑問,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對中國社會的絕望人群當中,對於這個社會來說,絕不是什麽牛逼哄哄,更等待著石破天驚。

現在逐漸成為共識的是,中國社會中最為軟弱貧窮的農民、進城務工人員和城市貧民已經被剝奪得一幹二淨,在相對貧困化和絕對貧困化方麵已經登峰造極無以複加,再剝奪也沒有什麽油水了,於是,強勢利益集團們紛紛開始調轉槍口,把目標瞄準在了城市所謂的“中產階級”和白領人群上,通過日益昂貴和醫療、教育、住房和偽公共服務,完成新一輪的掠奪,目的就是讓社會徹底斷絕藏富於民的念向,謀殺掉整個一個“中產階級”,使他們淪為赤貧,成就財富進一步的集中。當財富集中到了極少數人手中,權力也迅速寡頭化之際,我們還不應該為之歡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勝利麽?

可以預想的是,這則官司打起來沒那麽容易。因為中國的法律並不是保護弱者的。

暗自竊喜的是,通過官商聯合起來對國民的絞殺,越來越多的人落入到了我這種被邊緣化的地帶,同盟軍的規模還是迅速擴大著,其速度正好和國民財富被掠奪速度相應。這倒不是老潘幸災樂禍,隻是慶幸於相對比較早地看清楚了這個社會的發展趨勢,並且深深為自己能夠目睹和見證這麽個混帳時代的變遷而膽戰心驚惶惶不可終日。

而當整個社會都在被類似開發商那種“少一條腿”的威脅裏鴉雀無聲時,我們的社會就徹底和諧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