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扼殺房屋出租就是怎麽發生的

(2023-01-16 00:06:08) 下一個

扼殺房屋出租就是怎麽發生的

                                2007年3月7日

何必

從2月1日開始,“本市個人出租房屋收入應按5%綜合征收稅率征稅”,但過去一個月了,地稅部門表示,征收的情況並不理想……據了解,有關部門正在起草《北京市房屋租賃管理辦法》,……以方便征稅。(略。)

記者在建議觀點裏寫道:(略。)

網上流傳的有關出租房子的段子也挺有趣。

洗到那裡

一間房子出租給多名男女,浴室共用,洗澡都要排好久。某夜小吳從外頭回來,想去洗,但正好浴室有名女子在洗。於是小吳問:「小姐,妳下麵有人洗嗎?」那小姐生氣的回:「下麵我會自己洗啦!無聊」小吳:「喔!不是啦!我是說:後麵有人洗嗎?」小姐回答我後麵自己也會洗啦!」小吳:「嗯!不是的.我是說:等一會兒會有人來洗嗎?」小姐更生氣的回答:「我現在已經在洗了呀!」小吳正要急著辯解時.「嗯!我...」小姐急忙答到:「好啦!要進來就進來啦!討厭.」

從節目正文裏看,應該是硬傷非常明顯,那就是其一,那兩個“業內人士”,一個是北京市房屋中介公司經常會配合媒體采訪的人,這很可以看作是企業行為;另一個是無論什麽話題都願意出鏡的所謂學者,滿足於在電視屏幕上露一臉。而記者的懶惰,也使得節目中總是充斥著那麽幾張讓人看上去不勝其煩的麵孔蠕動著口無遮攔的家夥指點江山喋喋不休。第二也是最為重要的是,如此明顯的涉及到建委和稅務工作方麵的題材,竟然根本沒有任何官方的態度(當然,這個現象並不是節目製作方能夠解決的,原因是相關衙門都不接受采訪,出台如許政策卻羞於公開表態,故而,別相信什麽政務公開和什麽委府發言人製度頒行,真到了新聞媒體操作上,成天到晚麵對委府拒絕采訪時才知道什麽是執政為民)。還有,行文中對新聞要素沒有進行必要交待,比如征收情況不理想,這種表述缺乏基本的數據支撐,到底不理想到什麽程度和狀況?光是一個“不理想”的含混模糊就能夠結論新聞事實?

沒轍,成天到晚與這樣的稿件打交道,以前還有動力對記者說及稿子,現在懶得管那麽多事。隻能自己查找相關內容。《北京青年報》2月1日載:“北京出租房屋應交七種稅”。(何必注,略。)

看看,北京市針對這房屋出租要捋胳膊挽袖子大動幹戈啦。

對於出租房屋,北京市可算是絞盡腦汁無所不用其極。針對北京市流動人口犯罪率居高不下的情況,北京市規定,如果租住人員違法犯罪,房主也要承擔連帶責任,房主有義務和責任對那些賣淫賭博造假販私的房客進行察覺和舉報,從而把警方的事兒推卸給了房主,並且劃出了與時俱進的株連九族的璀璨光芒。

出租個房屋,就要交七種稅,說現在的稅負多如牛毛似乎並不為過。現如今,比起當年國民黨稅多共產黨會多來,鐵證如山的是共產黨會也多稅也多,多到了國民納稅痛苦指數高居全世界第二的程度(國民黨還沒這個本事),多到了稅收增長幅度高出經濟增長一倍、高出國民收入若幹倍,多到了國務院一把手要在那倆會上對著全世界鄭重其事高喊要治理官員奢侈,多到了納稅人不堪重負繳稅但享受到的權利日漸萎縮。

就這樣,那個假模假式的官僚學者還振振有辭地數落著國民納稅意識淡漠。真不知道,如果國人再提高納稅意識,該到什麽樣的程度,是不是悉數上交了全部收入之外還要倒貼給這狼吞虎咽的委府。

北京市要針對出租房屋課以重稅,這並不是什麽新鮮的舉措。當行政成本日益剛性化(25年間中國行政開支增加87倍)、並呈現荊輪效應那般隻能增加不能減少之際,稅負超重也就在所難免,否則,拿什麽來供養曆史上官民比例最讓人目瞪口呆(現在,中國最貧窮的西部地區,竟然到了9個農民供養一個官員的地步)的龐大昏庸且無所事事的衙門?

可問題是,我們麵對的是一個張牙舞爪搜刮民脂民膏的衙門,很強有力不是?可人家卻連自己分內的事情都懶得做,懶到了連稅源情況都不願意弄清楚的程度,真讓人想起老年人常說的這人懶到了把餅套在脖子上也隻咬前麵的,懶得轉圈而餓死的經典傳言。北京市隻能根據推算來得出理論上的數據,真實情況究竟如何怎麽著也搞不清楚。

怎麽辦呢?北京市衙門想到了動用小腳偵緝隊,讓街道老太太們幹那些原本是行政部門責無旁貸的事兒。這就麻煩了。一方麵,中國供養的官員人群越來越大,稅務人員超過百萬,而那些稅務人員飽食終日無所用心,摸清出租房屋這類事竟然要推給街道辦事處代辦,實在不知道我們納稅豢養了那麽多公務員,而公共利益如何才能得到“切實而有效”的保障,這種委托行為本身的合法性就很值得質疑,委府將自身職能外化,那要委府做什麽?另一方麵,這小腳偵緝隊是那麽好惹的?一旦出現了公權力被擴散和濫用,事情還了得?老太太們取得了公權力,該怎麽手舞足蹈胡作非為才能滿足壓抑了太久的青春期和更年期混和裏的迷茫和躁動以及無邊無際的欲望?

動用協管員,這是個什麽樣的行政執法舉措?

我們太熟悉的是,北京市大街小巷裏遍布的交通協管員,而這些協管員遭人痛恨的程度並不亞於官民對立,那些協管員偷偷摸摸從遠處拍攝違法停放車輛,根本不執行法律法規中有關必須對停放者加以提示和警告的規定,隻是為了完成拍攝任務,為罰款經濟增光添彩,讓機動車主們知曉中國與汽車時代的確切距離。近來日益增加的對交通協管員進行毆打甚至殺害的惡性事件,已經對協管製度本身進行了鮮活的注釋。

現在,又弄出了個針對出租房屋的協管員這種讓人啼笑皆非的製度創新,並以此作為對北京市出租房屋強製性課稅的法寶。不過其可操作性如何?挨家挨戶敲門問是否出租房屋?這種規定動作能夠招惹到什麽樣的社會待遇?

更何況,如今的人們越來越意識到,這納稅無非就是為貪官汙吏們做貢獻而已。以我個人來說,雖然處於社會最底層,可還是知曉責權利,依然對納稅避猶不及。長年累月租住,卻從來不會對居住地聲明租賃性質,如果有好事者發問,也隻是回複作借了朋友的房子無償使用。如此情況在周圍比比皆是,甭說什麽協管員,就是辣椒水老虎凳也不會如實招來。

所以嘛,房屋出租要被強製性納稅,是委府斂財的招數。但在現實操作過程中,還是逃不過老鼠過街的命定結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