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居家養老補貼舉措不過自欺欺人

(2023-01-12 01:55:13) 下一個

居家養老補貼舉措不過自欺欺人

                              2007年1月9日

何必

“市民政局新政策  居家養老有補貼”……(略。)

記者在建議觀點裏寫道:(略。)

這是個什麽性質的報道呢?其實很簡單。1月8日《北京晚報》報道,今天上午,在北京城市管理廣播城市零距離“市民對話一把手”係列節目開播的第三天,北京市民政局局長趙義對2006年北京市民政局的工作做的整體評價是:多項工作都有亮點。他詳細解釋:最大的亮點就是進一步完善了城鄉救助體係,城鄉低保分類救助,對低保救助群體的分類管理以及應急救助的完善。市民政局統計,去年北京市的敬老院數量在增加,全年增加了5千多個床位。趙義說,居家慰老服務政策,就是讓老人在家在社區養老,同時又能享受社會化的服務以及福利院的服務,比如在衛生和日常起居生活所需照顧方麵以及醫療服務方麵,會對一般情況的老人適當收費,對家庭困難的高齡老人完全免費。

原來就是這麽的在媒體上政府部門一把手麵向公眾的表演,並在這類宣傳中發布些個政策。

看上去,這是個很值得全社會歡天喜地的事情。委府終於下大力氣為民辦點子正經八百的實事了。

可是,盡管在如此報喜不報憂的宣傳當中,我們卻還是看到,北京市委府所提供的那些針對養老的政策,實在讓人感覺蜻蜓點水隔靴搔癢。

給居家養老的老年人提供些個廉價飯菜,也算是製度創新,並且也大模大樣地拿出來狠狠宣揚一通;北京市敬老院一年增加了5千多個床位,也得人模狗樣地讓這位局座搖頭晃腦大書特書一番,真虧得委府幹得出來。

對一般情況的老人適當收費,什麽叫做一般情況?什麽又叫做適當收費?顯然,“一般”和“適當”的尺度都掌握在政府手裏,想怎麽著就怎麽著,納稅人的錢隻要進了委府的口袋,再想拿出來沒那麽容易。

比如,什麽樣的老年人能夠獲得免費呢?2006年12月21日《新京報》透露了其標準:1、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的城鄉低保老人;2、家庭人均收入高於當地城鄉低保標準,而低於當地城鄉低保標準180%的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的老人;3、60周歲(含60周歲)以上市級以上勞模和歸國華僑的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的老人;4、除上述人員之外的80至89周歲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的獨居老人,90至99周歲的獨居老人,100周歲以上的老人。

通看這些標準就明白了,除非是低保或者接近低保的貧困人群中不能自理者、市級以上勞模(這又是個把政治待遇與社會待遇混淆的典範之舉)和歸國華僑(這又是個崇洋媚外實行內外有別政策的典範之舉)中不能自理者、以及非得到了80歲以上的孤家寡人,才能享受如此待遇;換句話說,隻要還沒低保、隻要還能動彈、隻要還有家人……那注定是不能被委府標定為享受如此免費服務的。

《工人日報》1月8日載文稱,我國現行的養老方式是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會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家庭養老方式。(何必注,略。)

實際上,這次北京市委府所推出的鼓勵居家養老的政策,還是個委府推卸責任之舉。類似送餐服務到了第三年當局就撒手不管了的做法,充分表現出委府在社會管理方麵能推就推能退就退的原則取向,最終還是會以市場化為借口,回避委府的義務。現在,不過是采用等級森嚴的差別化政策設計思路,階段性購買公共服務,並借此做了一次很充分的自娛自樂還得捎帶上全社會的自欺欺人把戲。

可以看到,改革開放的進程伴隨著計劃生育作為基本國策的實施過程,這樣的雙重壓力導致中國社會的轉型期間,一方麵要應對由於體製變化而帶來的社會運行規則以及價值觀方麵的劇烈動蕩,並不得不愈發強烈地采用強製性暴力手段應付製度真空所必然導致的道德真空及帶來的社會失序,另一方麵還必須同時吸納全部由於人口結構的迅速變遷而對中國社會中最基本元素的家庭的古今中外前所未有的毀滅性打擊的影響和後果。

勿庸置疑的是,中國的改革開放走了一條非常畸形的道路。在整個的發展進程當中,出現了對於經濟發展的過度倚重,而在社會發展方麵卻被抑製到了極點,結果形成了跛腳形態,經濟高速增長,但社會卻逐漸萎縮。在公共政策供給方麵,經濟政策居高不下,而社會政策卻一直裹足不前甚至發生著嚴重的倒退和淪落,社會的功能日趨殘缺削弱,自我修複循環維護功能幾乎喪失殆盡,到現在才有了“給改革判一個死刑”的聲音。

中國社會未富先老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在中國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步履蹣跚進一步退兩步之際,社會還必須要麵對和承受銀發時代來臨這種由於封建專製體係中製定並頒行的計劃生育政策的惡劣後果,讓經濟學家們曾經忘乎所以的“人口紅利”時期轉瞬即逝,從而在人口結構上迅速失去了競爭力。換言之,人口生育高峰期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勞動力充沛的人力資源競爭優勢還沒充分展現,就要麵臨隻相當於發達國家四分之一的時光就完成了全社會向老齡化的演進,在國民普遍貧困化的情況下,養老卻異軍突起,讓整個中國不堪重負。

如此背景下,再碰上個無所作為的委府,中國社會還好得了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