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鄉村開超市?

(2022-12-09 22:54:54) 下一個

鄉村開超市?

                                             2004年6月18日

何必

今日2,北京市商務局宣布,在今後3年將大力扶持“名牌”連鎖企業在鄉村開辦新店……(略。)

看來,北京市在解決三農問題方麵又是大張旗鼓地幹些實事了。在舉國上下都在拿三農問題說事的當口,在這個問題上標新立異,很能取得往日不可能獲得的宣傳效果,對於政府各級部門的業績定當有事半功倍之利,何樂不為;而且,按照行政習慣,黨政高層部署任務,下邊各個部門都要在自己所管轄的地盤上弄出點子眉目來,也算是對上級有所交代。

可如此通過獎勵的方式讓北京的連鎖企業到鄉村去開辦超市,卻還是有不少令人不解之處。

首先,在市場裏,企業是主角,並不比誰傻,尤其是在商業機會及其所附帶的利益與風險方麵的測算、估計、判斷與選擇上,更是精於此道。在市場化程度不斷提升、市場越來越趨近於成熟的環境裏,企業完全有能力自己去尋求生存與發展的機會,並不需要他人越俎代庖從中間插一杠子。如果企業認為北京郊區鄉村適合於開辦連鎖超市,早就不會等到現在,而會像蒼蠅聞道了臭味哪樣忙不迭地尋蹤而去,搞不好還會出現資源重置。從國內這些年各個領域稍微有點似是而非的機會就引得一窩蜂衝將上去打得頭破血流的場景中,就可以看出市場配置資源的能力以及我們的企業惟利是圖的急不可耐。

那麽,為什麽京郊還基本上沒有什麽超市呢?那是因為在那裏開辦超市不賺錢。眾所周知,商業是要在人口相對稠密地區才能經營的。生產可以分散,可以安排到星羅棋布的家庭去加工而不影響其效率,但消費則必須以人口數量為其不可或缺的前提。很難想象,在一個隻有10幾戶人家的村落會有洗浴桑拿歌廳酒吧,同理,在那裏開辦超市也會有經營上的風險。在消費方麵,人口稀疏地區的錢不值錢,理由就是如果考慮到那裏的配套設施與消費環境,很難享受到鬧市區的消費效果。極端地設想,如果一個人壞揣100萬到了荒漠之中,那錢就變得一文不名,因為無論消費什麽都幾乎是不可能的,誰也不會為了那點錢而去為其鋪路架橋騎通一平地服務。北京郊區有些地方水電供應有問題,於是電視機冰箱洗衣機的消費就成問題,商家也不願意更多攙和,理由就是如果上門修理的人工成本令人咋舌。遑論基礎設施建設方麵的城鄉差別了。這也是近來人們熱衷於談論使農村人口相對集中,用城鎮化帶動城市化的理由之一。

同時,農戶收入低也是造成其消費能力差的直接原因。近些年來,農村家庭均收入一直呈現下滑趨勢。而從1998年開始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時候,各方就開始說要振作消費,或者是啟動消費,但卻出現了連續五年的消費品價格走低。個中原因,人們幾乎共識於農村消費疲軟,如果占總人口2/3的國民沒錢消費,再怎麽增加公共開支來帶動家庭增加開支也是枉然。去年開始,人們終於可以在媒體上理直氣壯地討論三農問題了,也在關注農民收入的增長。接著,就采取了一係列措施來使農民增加收入,包括各地爭先恐後的取消農業稅、農產品直接補貼等促使,在轉移支付手段方麵動用了大量的資源。雖然在這方麵還存在著不少的爭議,例如在糧油供銷體製未作大的調整之際僅僅依靠減稅是否能使農民收入真正得到增加等,但畢竟聊勝於無,而且動機還是不錯的。

如此,在農民手裏沒錢的情況下,跑到鄉村開辦超市究竟能收到什麽樣的效果?要知道,商業形態是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相匹配的。在城市裏,超市可以滿足居民大規模購物的需要,而在農村,門可羅雀的小店是與那裏的消費能力相對應的。如果按照北京市有關部門的政策設計思路,鄉鎮一級營業麵積要近千平米,這就需要大致100萬元的投資,這種投資究竟是什麽樣的規格?村一級雖然品種麵積有所降低,但對於經營者資格限製卻沒有任何鬆動。而這類超市開業後,立即就會有營業員、保安、後勤等人工成本,還要有物品損耗、倉儲物流配送等方麵的開支,而由於農村消費效率低而且路途較遠,運輸相對成本就要增加。在投入成本遠遠大於城市、而可能的收益卻遙不可及的情況下,再來看這種政策設計,實在是有些荒唐。於是,這種在鄉村開辦超市的想法更像是個昏招。

這次,北京市商務局與財政局聯合搞出這麽個動作,規定了入圍企業必須具備的資格,並發布了獎勵辦法。但是,獎勵還是納稅人的錢,拿著這種錢去做賠本買賣,是向誰負責任?具體到超市規模上,不顧北京郊區不同的條件差異,整齊劃一規定營業麵積與經營品種,帶有很強的想當然和一刀切色彩;並還一廂情願地謀劃了今年開店的數量,這種扶持期也要3年之久;而且還規定此項措施目標必須是優質企業,莫不是想把那些經營狀況尚可的企業也帶到溝裏非讓其翻船、從而實現消除企業經營效果方麵的良莠不齊的願望?

三中全會上明確了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而北京市商務局等方麵卻弄出了這麽個把戲來背道而馳。這種行政敗筆最終還是要納稅人來買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