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環境毀壞責難行政體製

(2022-12-09 22:26:02) 下一個

環境毀壞責難行政體製

                                      2004年6月5日

何必

渤海麵臨著漁民無魚可捕的局麵。如果現在的情況不予治理,10年後渤海將會變為“死海”。(2004年6月5日中央電視台新聞)

同一天的《南方日報》報道,圍海造田、無序采沙、人工排汙、人工養殖,越來越多的人為活動正在破壞珠江口環境,以至於珠江口海域已成為全國第二大嚴重汙染區。最近,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珠江三角洲近岸海洋地質環境與地質災害調查》項目階段調查結果顯示,珠三角濱海環境問題不容樂觀。按照目前珠江口海水淤積的程度,有專家預測,照此下去60年後珠江河道將無法通航,如不及早治理,其後果不堪設想。近年來珠江三角洲由於經濟發展需要,圍海造地建設港口碼頭、人工開發海水養殖場、大量向海底采沙等經濟活動,已對南中國這一黃金海岸造成巨大的破壞,而且近岸海底工程構築越來越多,開發建設的同時,給環境帶來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另據中央電視台報道,前一段時間全國人大環資委,組織新華社記者對淮河流域汙染狀況和防治情況進行了一次深入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淮河汙染嚴重反彈,淮河流域一億七千萬人口,守著一條淮河卻沒有水吃。淮河治理十年了,而且投入的資金幾百個億,沒有見什麽成效。麵對著巨大的經濟利益的誘惑,企業都寧願違法,一旦被逮住也不過罰一點款了事。而地方政府的保護以及把目光盯在經濟增長上,也是造成如今這種守法成本大的原因。

6月5號是世界環保日。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國際性的日子,不少媒體才把新聞資源調動到環境方麵。但事實上,在平常日子裏,我們也能通過各種渠道得知,我們所賴以生存的環境正在發生著讓人們越來越憂心忡忡的變化。北京今年天氣裏中重度汙染天數早已超過去年全年的總和;今年以來,工業生產中各種有毒物質泄露事件屢屢出現,給當地環境以及居民生活帶來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草原沙化退化嚴重,有的地方已經因為過度放牧對草場造成無法還原的破壞而使當地從曾經富裕淪落為如今的貧困地區;黃河斷流並且汙染嚴重;城市河流也紛紛被列入水質低劣到無法飲用乃至灌溉農田的名單;近海環境迅速惡化,生物大量死亡,赤潮頻繁發生……

如今,渤海漁民無魚可捕海洋可能會變成“死海”、珠江河道有可能無法通航、淮河治理投入了幾百億資金曆經10年卻沒有什麽成效。這些現象匯總起來,不得不讓我們麵對這樣的問題:我們該怎麽辦才能改變這種令人異常尷尬、擔心、危機四伏的局麵?

企業違法成本過低、守法成本過高,造成如果遵守法律將在市場競爭中並不占據優勢地位,反而有可能因此而喪失競爭機會這種奇怪的局麵,是目前企業社會責任感缺失的成因之一。這件事早就被社會各方廣泛議論過了。有關部門也有針對性地采取了不少相應的措施,來試圖矯正這種違法亂紀的企業行為。不過從現在看,效果並不明顯。究其原因,使人們很容易將注意力放到這些企業所在地區的地方政府身上去。

長起以來,我國一直片麵地追求高經濟增長,並以此作為衡量地方政府施政成績的重要、乃至唯一的指標,並經由多屆政府的沿襲,逐漸成為一種行政價值觀,作為行政文化而積澱在地方政府行為模式裏,外沿到社會生活當中;由於行政部門的強勢地位與,對社會其他各集團與階層起到著很具影響力的示範與牽製作用;同時,到後來,更加形成了地方與中央政府之間的政策博弈,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上麵千根線(政出多門)下麵一根針”等說法都是這種中央與地方政協調難度增加的反映。

這種片麵的政績觀,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隻增長不發展的局麵,有些地方非但不發展,反而出現了返回或幹脆從富裕直接滑落到貧困當中;同時,由於眼睛死死地盯在經濟增長的速度上,使得地方政府對本地企業往往采取縱容慫恿乃至教唆的態度,而對其違法亂紀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企業在本地可以無視規章製度甚至法律,特別是那些大型並對地方財政與經濟增長有著突出、巨大或不可替代作用的企業,更是在當地到了無法無天的地步;而外來企業則受到不公平對待,外來產品則更是被當作對本地財富的掠奪的洪水猛獸而遭到地方各種勢力齊心協力的驅逐與絞殺,這樣也加大了中國大陸各地區之間的貿易成本,其貿易壁壘高度遠遠超過了歐盟和北美各國家間,形成了國內貿易比國外貿易還要難度大、“內戰內行外戰外行”這種很奇怪的基本交易態勢。

於是,隻是把眼光放在製造環境汙染的企業方麵,顯然並不能促使問題的有效解決。而一旦把地方政府牽涉進來,馬上就有了政府責任的問題。

在現行體製下,行政責任通常隻是官員在位時才有責權利的對應,掌權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權力在手此時有效過期作廢,一旦離開行政位置則與該權利無涉,即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由是,官員隻能是很功利而短視地把目光放在追逐眼前利益上,而沒有任何動力去對即使下一屆政府所麵臨的困難著想甚至負責,遑論子孫後代的幸福,就像路易十五那句名言所昭示的那樣??我身後,哪怕它洪水滔天!

新一屆中央政府執政後,加大了行政官員的問責製度建設,今年重慶開縣井噴事件、北京密雲燈會踩踏事件、吉林市大火事件分別造成了中石化總經理、密雲縣長和吉林市長的引咎辭職。但應該看到,這僅僅是個開始。如果官員卸任後就能對自己在位時的所作所為不負任何責任,那麽行政部門追求短期行政利益的做法就不會被有效遏製,我們的環境也就無從談起得到切實的改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