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社區醫療高消費

(2022-12-09 13:35:31) 下一個

社區醫療高消費

                                           2004年5月13日

何必

衛生部5月12日發出通知……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至少要配備一名主診醫生……(略。)

通過非典、禽流感等事件,公共衛生逐漸走入了民眾的視野,一向沒幹沒淨吃了沒病的中國人,對於接踵而至的疫情有了談“病”色變的心態。由於資訊的發達與傳播的迅捷,現在疫情的進展情況已經比起以往甲肝、紅眼病等大規模流行時要更加快速而敏感。對於傳染病的預防與控製,也引起了有關部門乃至全社會越來越高度的重視。而把目標鎖定在人們居住的社區,應該說也是一項正確的措施。

不過,看了這樣的消息,還是有些迷惑。就目前來說,醫療資源還是處於稀缺狀態。就算是在首都北京,不要說郊區縣,即使在城裏,形形色色的三無甚至(行醫資格的相關要素)全無的黑診所鱗次櫛比,到了郊區的昌平等區,更是有密密麻麻的此類診所紮堆成市,相關部門今天打掉,明天就會再冒出來,照樣營業,而且生意依然火暴。其根本原因,就是醫療資源整體性匱乏,而且在城鄉之間分布很不均勻,農村醫療衛生狀況很不盡人意。很多農村家庭經過了多年的奮鬥終於脫貧,但由於家庭成員有人得病需要就醫,因之再度返回貧困家庭行列。

而這次衛生部要求在職醫生必須學習艾滋病等重點傳染病防治知識,且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至少要配備一名主診醫生,還得掌握相關傳染病的發病機製、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治療規範、流行病學知識、醫療關懷及相關法律、法規,這可不是個小工程,遠遠不是目前醫學院校學生課程所能覆蓋的;換句話說,如果按照這種要求,社區主診醫生個個都得是全才,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不僅醫術精湛,而且還要具有政策能力以及法規掌管水平。

從人力資源角度看,每個人的職業能力結構是不同的,這主要是由於個人知識、經驗、性格、成長環境等多方麵的製約,形成了人與人之間不同的職業傾向。這也是目前被熱炒的“職業經理人”顯得很不專業的重要背景因素,而我國長期以來技術型人才把持高位的狀況也使得情況的改善變得命途多舛。簡單地說,軟件開發人員更適合於坐在電腦前苦思冥想,因此需要坐得住的人;而軟件銷售人員則必須要善於與人打交道,善於推銷自己並因之而給所銷售的產品發掘出有效需求。如果這二者的位置進行調換,則會發生職業角色的混亂。同理,如果醫生也成為具備行政能力的專家,則會分散其醫療技藝在其能力結構中的比重與含金量,從發展的眼光看,不符合於應對越來越專業化的時代方向,也是對人力資源的浪費。

另一方麵,眾所周知,培訓是需要資源投入的,要求社區醫生掌握如此全方位的知識,把他們都培養成萬金油式的人精,需要花費大量的錢財,而作為公共資源動員與使用者,所掌管的都是通過稅收征集上來的民眾的錢。這種高要求有著人才高消費的嫌疑。4月14日媒體透露,今後,社區裏的衛生服務相關人員將按專業分類,全部接受北京市醫療衛生專家的崗前標準培訓,經由北京市衛生局組織考試合格後,才能上崗從事社區衛生服務。市衛生局副局長梁萬年指出,長期以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內的口腔、中醫、藥劑、康複、心理等相關崗位一直沒有製定崗位標準,人員也缺乏相應的崗位培訓。海澱區醫管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說,海澱區的試點培訓考核,將分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內的檢驗、放射、心電圖、B超、口腔、中醫、藥劑、心理、康複等9個專業項目。

可想而知,如果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都配備了這種設施,將會是多麽大的一筆投資,而且,要為此配備多少專業工作者。單就其中每一項目,放射、檢驗、心電圖、B超等都是要有專門的器械,而且這種器械的添置每個都要開銷不菲。作為一項剛性規定,沒有人能成為漏網者,但是,並不是所有社區都是遠離醫院的,從醫院布局上看,有不少社區毗鄰著正規醫院,那麽,這樣的社區裏還要配備那9個專業項目,是不是一種浪費?而且,在醫療資源緊缺的現實情況下,社區醫療更多地隻能作為一種輔助性和急救性的機構,並不具備常規診療功能,也不存在此類需求,那麽這種設置是否有一相情願的形象化舉措的色彩?在社區設立中醫、心理等項目,究竟能有多少人會去問津?其設置結果與專業醫院競爭中又會如何?假如沒有什麽人願意為此買單,那麽這種投資失誤又該由誰來承擔責任?是不是又會不了了之,成為曇花一現之舉?

麵對紛繁變化的社會,政策上做出相應的調整是必需的,但如果在調整起始就出現了失敗的征兆,甚至可能對社會帶來得不償失,那麽這種調整本身就值得存疑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