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法辦新聞媒體人熱潮乍現

(2022-12-07 13:53:02) 下一個

法辦新聞媒體人熱潮乍現

                                    2004年4月9日

何必

日前,原南方都市報副總編程益中因涉嫌貪汙犯罪被廣州市人民檢察院依法逮捕……(略)

報社人員貪贓枉法的事情並並新鮮。僅這幾年,被送上法庭的就不在少數。

2004年3月8日,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8日對廣州日報社原總編輯何向芹受賄一案進行一審宣判,以受賄罪判處何向芹有期徒刑4年。

2003年,西安市委宣傳部原副部長、西安日報社原社長王長安,代表該報社同西安市房地產開發總公司勞司總經理左利安簽訂土地轉讓協議,左利安為表示感謝和能夠順利獲取分期土地轉讓款,通過王長安的弟弟王長來送給王人民幣15萬元。此案移送司法機關後,經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處王長安有期徒刑7年。

2003年9月4日,婁底市《婁底日報》原政法記者伍新勇坐在被告席上接受審判,檢察機關指控其涉嫌詐騙、搶劫、挪用公款、非法持有槍支四宗罪。

2001年6月5日,中國有色金屬報社原副社長兼總編輯胡某來到北京市海澱區檢察院自首。他1997年4月調任中國有色金屬報任副社長兼總編輯。上任19天後,開始挪用公款,共挪用公款165萬元用於經營個人股票。

而作為強勢媒體的電視更是不能免俗落伍。2004年1月18日,因受賄罪被市一中院判處10年有期徒刑的原中央電視台文藝節目中心副主任兼文藝部主任趙安,其上訴請求已被市高院終審駁回,維持原判。當天,中央台領導心情格外鬱悶,很是猶豫相關消息是否播發。

最近一段時間,人們都在關注各地交通廳局長爭先恐後落馬鋃鐺入獄的消息,覺得這種集中發案已經形成了一種社會現象。不知道,現在越來越頻繁的報社人員被法辦是否又會掀起一個“法辦媒體人”的熱潮。

媒體怎麽了?為什麽會如此?

有關方麵三番五次地發文件,禁止並嚴厲查處有償新聞,但基本上形同虛設。各式各樣的發布會必須還是得為與會新聞記者準備紅包。看看媒體從業人員一個個也都“先富起來”、而且在鄧小平說這話時還有一個“允許”再來反觀這種富裕的合法性,就知道為什麽那麽多媒體嫌貧愛富成為洋奴或者國內資本勢力的幫凶。有業內者戲言,從事新聞工作一年以上的就沒有幹淨的。自然,從媒體角度看,有奶便是娘,廣告投放商是衣食父母,牽涉到廣告商的負麵報道當然是不能做的。例如,最近被廣泛職責的移動通訊在不少媒體上就見不到任何民眾對移動產品與服務方麵的不滿,原因就在於移動是其廣告投放量比較大的客戶,相形之下,民眾利益當然要讓位於資本利益;同時,由於資本與民眾之間力量與信息的不對稱,伺候資本遠比關注民眾要簡單便捷。而在新聞從業者角度看,像農民工或城市下崗者這些窮得被人不齒的群體,也注定不會給同樣有七情六欲趨利避害本性的記者、主編、製片人、主任乃至老總們帶來什麽個人實惠,與資本結為聯盟也就大勢使然。

想起來,這種景象也不足為奇。與國外媒體社會身份有著很大不同,我們的媒體更多的並不是屬於信息產業,而有著意識形態的屬性。在現行體製裏,媒體既充當黨政的喉舌,同時也作為主體必須麵對市場競爭自負盈虧。這樣一來,就不得不經常在政治與經濟需求之間徘徊。這種雙重角色造成了媒體一仆二主。既要考慮到符合宣傳紀律,同時又要追求市場占有,既要為官方搖旗呐喊,又得關注普通民眾切身的喜怒哀樂。從角色定位角度說,這樣的角色很容易產生錯位,就如同一個人身份過多就會造成自我認知偏差而有精神分裂危險一樣。媒體從業人員很清楚的是,如今不管是消息、短訊、專題、特寫等什麽體裁的作品,也不管是在報刊、廣播還是電視當中,是否能允許被麵世更多地是考慮其政治因素,至於作品本身技術層麵的質量大可以被忽略不計。看看我們周圍媒體上幾乎無處不在的令人笑掉大牙的紕漏就能知道新聞作品的水平。

中國在加入WTO談判時,當涉及到在金融與新聞媒體二者中必須開放一個的抉擇時,最終我們還是痛苦地選擇了金融開放,把呆壞帳率早已超過國際上通行的警戒線水平的金融業推到了國際競爭之中,而中國經濟最大的問題存在於金融領域,一旦這裏有風吹草動將會帶來巨大社會動蕩,這也是眾所周知的。而即使如此,還是寧肯開放金融也不能開放新聞媒體。到現在,新聞媒體依然對民間資本封閉,使新聞媒體全然成為國有資產。那些隻能巧立名目偷梁換柱進入新聞媒體領域的民間資本或國際資本,在整個新聞領域中所占比重和所能擁有的影響都受到了嚴格的限製,而且一旦東窗事發就由於原本就不是合法存在而不能維護自身的權益;同時,由於新聞來源的控製,通常也都是那些黨政機關主辦的主流媒體搶得新聞先機和傳播渠道,非主流媒體隻能享用殘羹剩飯在媒體領域叨陪末座,而為了爭奪受眾又必須在吸引注意力方麵做文章,這也是如今虛假新聞層出不窮的原因所在,而且也就免不了花邊新聞充斥公共環境的低俗景象。

於是,媒體就形成了鐵桶般牢不可破的壟斷。對於新聞資源的控製與濫用已經是體製性的問題。在製度設計上已經如此,如此有巨大漏洞中的新聞從業者屢屢觸法當屬正常;如果出現了大規模媒體人員前赴後繼趕往囹圄,也不會有什麽稀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