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封殺大米

(2022-12-06 23:56:34) 下一個

封殺大米

                                                 2004年3月14日

何必

大米已成為北京人平時飲食的最愛,……(略。)

看了這則不起眼的消息,我卻有著別樣的感覺。如此題材寫出來的,注定不是什麽煞有介事非得宏觀敘事到國計民生的新聞評論,更不能在那些已經逐漸變成體製內人士法律學術論壇的報紙評論版麵上登堂入室,也許充其量隻能算是生活隨筆。

記得早在24年前的1980年,我還在大學裏讀書。那時,大學生是社會的寵兒,佩戴著隨便什麽大學的校徽走在大街上是個很惹眼的事,很容易招引周圍一片羨慕的目光。而就在那時,我碰到了一個就讀於北京大學數學係的博士研究生,博士,在那個年代,簡直就像聖人一樣,讓我這剛入大學輩們聽了就腿發軟滿眼冒金星。他是個杭州人,當然是具有典型南方人的特點,眉清目秀細皮嫩肉的。但我們在一起時間長了,卻發現他總是吃麵食。就此問他原因時,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西方人都吃麵食,所以西方人聰明;於是,他就一改從小養成的飲食習慣,開始以麵食為主。後來,他還真到了西方而且一去不複返,消受大樣彼岸的麵食和聰明,並繼續撼宕和磨損細皮嫩肉下的中國情結。

當時我聽了後瞠目結舌。雖然我生長在北京,但籍貫卻是蘇南,家裏以大米為幾乎全部主食內容。到現在,還是無法適應類似麵包、餅幹、饅頭、大餅那樣幹次次的食品。我從來不覺得自己聰明,仔細想想,也許是吃大米所成就這份呆傻,但卻很宿命地認為已然如此,沒轍,就像現在人們不敢公布孩子的智力商數一樣,因為智商是先天的,無法依靠後天的彌補改善,如果過早給孩子測智商並得出不妙的結論,將會給家長和孩子帶來經久而不可改變無法消除的壓力和負擔。我自認倒黴:本來就不屬於可造就之列,這吃米的習慣更是極大地妨礙了向聰明的西方人靠攏,頑固地殘存著自己的迂腐和遲鈍。

到現在,全球化、國際化在華夏大地上已經蔚然成風,放眼看去,公司白領們來不來就給自己弄個美國式的洋名字,wendy、cathy、david、victor地遍布在了大街小巷,閉上眼還真是可能以為到了異國他鄉,仔細琢磨這種做法還真是對於權利的尊重:誰讓自己的名字都是在嗷嗷待哺大小便失禁生活無法自理的當口就必須得被人類形式化為某個稱謂、父母意誌決定終生地弄個阿貓阿狗自己雖然不喜歡但卻無可奈何的名字,終於可以在青春期躁動或者青春期與更年期密切相接的當口,行使一把完全由自己做主的人格權利,自己給自己弄個鍾愛的名字也讓公安機關找起來費老了勁、真碰到通緝時也得以假亂真;那些行跡匆匆麵帶菜色清一水都是黃皮膚黑眼睛的中國人的公司裏,會議室門口的標牌上卻沒有一個漢字地寫著conference room,甚至內部的隨便什麽通知文件也都要用洋字碼來填充,借以提升自身的品位檔次和與時俱進的情懷;更不用說那些外企裏為了個把來中國打工的老外,要求所有員工都要使用英文進行書麵和口頭交流以讓老外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卻公然挑戰少數服從多數和入鄉隨俗的民主規則;國家頂級電視台的論壇節目裏那些道貌岸然的專家學者們居高臨下地諄諄告誡大眾和阿鬥們,為了外國人到咱中國遊走時愜意,他們能去的地方都應該用英文給標明,要不然會讓他們感到不便,而他們不去的地方也要弄上英文,為的是讓孩子們有個英語氛圍;他們還義正詞嚴地說,英語是國際通用語,其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將來在中國英語的地位一定會與普通話並駕齊驅!

再看看周圍,果然公共場合裏到處能見到這種國際化的蹤影,哪怕部隊醫院裏偏遠深處的牌匾上也都是中英文對照;最近的海澱區公務員考試、以及職稱評定、官場晉級、大學畢業、學術地位變遷等等,都要把英語考試泛濫到極致方心有不甘地罷手,鬧不好以後連收破爛開飯館乃至乞討都必須要通過英語水平測試否則就被歸並到社會渣滓係列統統翻新到收容大軍當中,學那新加坡大多數華人狀況下為了“去中國化”而將英語作為官方語言;當下社會運行規則沒有哪兒是中國人自己發明的,理所當然地也應該學習西方先進的管理理念、方法、技巧與模式,乃至德國人認為中國人現在基本上都是生活在300年前德國人所圈定的範式裏,用漢語表述著西方化的生活實質。想想也是,足球是西方的,交通規則是西方的,WTO是西方的,輿論監督是西方的,三權分割也是西方的。

那麽,為什麽北京人還在吃大米?按照社會發展趨勢,連英語都將比拚於中國的民族共同語,西方人以麵食為主,我在歐洲時為了滿足自己大米的固執,不得不長途跋涉到當地的越南店去買隻有這裏才有售的來自泰國的大米,哼哧哼哧抗回去饗任荒唐的口腹之欲然後還恬不知恥地自詡捍衛愛國情操而任憑對世界文明反動的習俗與喧囂的為非作歹。本來,以為好事的專家白領們定然會像那博士有著西化的自覺,號召“愚民百姓”放逐口味偏好成為禁忌而與國際接軌,舉國上下都開展麵包運動,清剿大米於什麽運動再踏上千萬隻腳讓它永世不得翻身。但如今的調查結果好像與此大勢所趨頗為逆向,也許是精英、波波、泰鬥們的疏忽,把如此重大的領域給漏掉了。民以食為天,光讓他學英語還不足以鏟除民族劣根性,必須脫胎換骨重新做人,封殺大米而使中國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咋的?改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