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新經濟”衝擊美國勞動市場

(2022-12-04 12:10:50) 下一個

“新經濟”衝擊美國勞動市場

(寫作具體日期不詳,應該是在2000年左右)

何必

目前,美國的“新經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發展,並衝擊著經濟和社會的方方麵麵,其中也包括勞動就業市場。

“新經濟”指的是由電腦和網絡發展帶動的經濟,包括電腦軟件、技術支持、金融服務、谘詢、媒體和網上零售以及高技術設備等部門。它不同於傳統概念上的建築、交通、公用事業、批發零售、醫療和教育等部門,又被稱為“因特網經濟”或“信息經濟”。

“新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對勞工需求的迅速上升。據美國《商業周刊》報道,從1990年1月到1999年7月,美國“新經濟”部門人員的年均增長率為4.1%,而非“新經濟”部門的員工年均增長率則僅為2%。目前美國在“新經濟”部門就業的人數已有1900萬,雖還低於舊經濟部門的9100萬,但其增勢卻極為迅猛。

“新經濟”的發展也使勞動生產率大大提高。在上述同一時期內,美國電腦、半導體和電信設備等新製造業的勞動生產率年均提高30%,而非“新經濟”製造業的生產率平均每年隻上升了2.5%。

由於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企業利潤和工資水平也隨之上升。自1994年以來,在電腦、軟件、媒體、谘詢和金融服務等信息部門工作的員工年均工資收入增長了11%,而同一時期全美所有行業員工的平均工資收入僅增長了3%。

此外,“新經濟”的發展也加速了美國勞動力的流動。大學畢業生、網絡技術人員、高級管理人員和專業人才都爭相進入“新經濟”部門,以謀求更高的報酬。近些年美國公司企業新增加的就業人員中,30%進入了“新經濟”部門。美國全國大學和雇主協會的最新統計表明,“新經濟”給那些剛從大學畢業的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就業機會,在給大學生提供的就業崗位中,約一半來自“新經濟”部門,谘詢、會計、軟件和金融是最熱門的四個行業。

美國“新經濟”的發展,使一部分人率先進入了經濟發展最快的部門,同時又把一大批人拋在後麵。為了適應新的就業形勢,許多沒有大學文憑的在職人員走進職業培訓學校,接受與電腦技術有關的短期培訓。而那些擁有大學文憑的人也不甘落後,紛紛進入這些學校接受專業培訓,從而導致近年來美國職業培訓學校學生爆滿。

目前美國勞動市場出現的變化,與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的情況相似。19世紀70年代,農業在美國國民經濟中占的比重最大,製造業、鐵路和公用事業在當時被稱為新經濟中的領頭工業,在國民經濟中隻占10%。但隨著新技術在汽車、電話和電力等方麵的應用,工業經濟很快即在就業人數、產量和勞動生產率等方麵超過了農業經濟。

“終生學習”是保障就業的最佳手段

雖然近年來美國的失業率持續下降,但就業市場繁榮的背後是就業保障條件的日益惡化。在美國經濟創造大量新就業崗位的同時,有大量就業崗位隨著缺乏競爭力的公司的萎縮和倒閉而消失。

美國全國製造商協會主席傑裏•賈西諾斯基日前在發布該協會的“美國勞動力現狀”年度研究報告時指出,如果說美國人昨日的就業安全取決於是否找了家好公司,那麽,今天的就業安全則取決於是否擁有適當的技能。因此,“終生學習”的觀念,對於美國的每一個勞動者、公司乃至整個美國經濟都是至關重要的。美國的工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必須堅持“終生學習”,才能取得成功,他們的公司也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此外,當今勞動者的知識和技術水平已經與報酬緊密聯係在一起。據美國《商業周刊》報道,從1979年到1995年,美國高中生和大學畢業生之間的收入差距從33%擴大到了50%。這也激勵了青年人和工人們進行深造、提高技術和參加培訓。這期間,美國勞動力隊伍中大學畢業生所占的比重從18%提高到了25%。

勞動力的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公司的競爭力。由於技術進步日新月異,美國公司要招雇到合格的工人也越來越困難。美國經理協會今年年初的一項調查顯示,去年到美國公司中求職的人員中有35.5%的人缺乏基本的數學和閱讀能力。該協會解釋說,求職者中不合格比例高並不是因為美國的教育係統突然出了問題,而是勞動力供應緊張以及新技術的應用提高了對求職者知識和數學水平的要求。據美國全國製造商協會的統計,目前美國使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計算機輔助製造技術的製造商分別占84%和58%,整個製造業已變成了高技術部門。“美國勞動力現狀”報告指出,製造商們清楚地知道熟練工人的價值,因此,對於許多公司來說,對雇員的培訓屬於最優先的工作。

全國製造商協會近期的調查顯示,美國相當大比例的製造商認為,按照最低標準,高中畢業生必須具備紮實的讀寫和數學能力,這樣不僅可以獲得就業機會,還能為從事知識性職業打下基礎。事實表明,不管是高中還是大學畢業生,隻有不斷學習,提高知識技能,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經濟發展的需要,才能給自己提供最佳的就業保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