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觀感之五在國外想國內遙望毛朝卻很崇洋媚外跪舔西方菊花活活美死
2022年12月5日
何必
K……(略)
挪威俺百回耶。
圖文並茂。
(何必注,略。)
來看看相關內容吧。
洋鬼子媒體刁民網的相關文字。
(何必注,略。)
來自俺收到的電子郵件的相關內容。
(何必注,略。)
嗬嗬。
以下係俺的一家之言,係對係錯任憑列位玩笑一把。
今兒個的天兒,晴。天氣預報說,多雲轉陰。最高氣溫16℃,最低氣溫10℃。
今兒個的Odysee
標題:海外刁民四大殺手披荊斬棘魂不守舍(1108)
提要:漂亮國最底層臭蟲五彩亂繽紛,為了白卡糧食券而轉移財產,不擇手段不遺餘力,享受免費醫療和免費食品,在領取免費食品時醜態百出讓周圍人目瞪口呆,不負最底層臭蟲英名。Twitter:@panyi002 打賞paypal:panyi002@gmail.com 歡迎分享、點讚、訂閱、打賞
其他平台:文字版見文學城wenxuecity.com博客裏博主“米國何必”短視頻見TIKTOK“何必悲觀時事”
網址:https://odysee.com/@panyi002:3/20221205:5
挪威觀感瞎湊合。
挪威觀感之五:在國外想國內
在這裏,有不少留學完成後想回國或不得不回國的人,也實在是每每言及此就萎靡不振;而真要是到了回國啟程大家為其送行時則很有赴刑場的悲涼淒慘壓抑壯烈的氣氛。
而同樣為數不少的中國留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死乞白賴地想方設法能留下來,或者再積極聯係,以圖到別的歐洲國家長期乃至永久地呆下去。他們有的已經回國了幾次,再找機會,利用與這裏的人認識的優勢,近水樓台先得月,目的性很強命中率很高地殺個回馬槍返回來讀書、並為了進一步的生活安排打下基礎。
這種狀況,與國內派出的留學生滯留海外的現象形成了呼應。有人說,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在過去的20多年裏,向世界上103個國家的地區派遣了37萬多名留學生(不知道這裏所謂的派遣指的是公派,還是包括自費留學人員)。在這支龐大的留學生隊伍中,學成回國的比例不高、學人滯留海外已經成了不爭的事實。
據介紹,對待人才外流現象,國際上有兩種觀點:民族主義派和國際主義派。
民族主義觀點認為,人才流失就是所謂死亡性損失。每一個國家及其國民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每一位國民與其祖國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國民中受過高等專業訓練的人才肩負著國家未來發展的重任。而在國家發展中,人才資源比物質資源起著更加、而且是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教育在國家發展中起著關鍵作用,而高等重要人才是通過關鍵教育製度的嚴格篩選和重點投資並經過長期培養訓練而成的。一般而言,如果教育過程中沒有間斷的話,一個博士的培養需要23到25年時間才能完成。其中國家的投資是巨大的,而且時間是不可逆轉、無法再造的無價資源,投資於培養高級專業人才的時間是人才流失國永遠也不可收回的寶貴資源。這種損失即所謂死亡性損失。訓練有素的高級專業人才的大規模外遷,不僅使祖國發展進程受到影響,而且削減了祖國發展的動力和潛力;如此,不發達國家將永遠不可能成為發達國家等量齊觀的競爭對手,在國際間各方麵的競爭中處於劣勢。同時,高級專業人才流失使其失去了為祖國服務的機會,國民生活各方麵(醫療、工程、教育、文藝、體育等)的服務都會受到影響。況且,高級人員流失所造成的空缺,彌補起來也需要時間。如果一個國家一年裏失去了5萬碩士博士,就得花近1/4世紀來補充這一級人才。他們認為,隻要高級人才向發達國家遷移,落後國家就永遠落後。他們譴責發達國家從發展中國家吸收高級人才的行為是赤裸裸的人才掠奪行為,是剝削。這種遷移隻能對發達國家有利,而對不發達的窮國而言則是無法估量的損失,是這些國家的不幸。因此,他們鼓吹,所有在海外學成的專業人員應該以國家利益為重,回歸祖國,肩負起國家、民族與社會賦予他們的建設祖國的使命。
……………………
對於留學人員滯留不回國效力,與前麵民族主義觀點截然相反的國際主義者們認為,世界是一個整體,一個真正人類社會的整體。高級人才向他國的遷移,隻不過是人才在國際範圍內的重新調整,這不會造成國際範圍的人才損失,相反,科學家、學者以及留學生在國際間的流動可以促進經濟、科研、教育和文化上的交流,增進各國間的了解,不僅促進了世界和平,也推動了世界範圍內的人類社會發展。科學技術研究在許多領域都需要國際間的合作。訓練有素的高級專業人才的走向反映了國際市場對各類特殊人才的需求,也反映出良好的國際人才交流機製。作為個體的人應該有權對自己的命運做出選擇。聯合國人權宣言中也曾規定過:每一個人都有權離開任何國家包括自己的祖國,並也有權回歸他的祖國。這一宣言具有個人自由的憲法意義。高級專業人才向他國遷移是出於自願而非強迫,就是當事人在履行其個人權利,無疑有利於個人開展工作發揮專長。如此對科學技術和世界文明都有著巨大的貢獻和深遠的影響。人才獲取國承擔著高級人才最後階段的培養和訓練,其投資也是巨大的。如果沒有這些訓練以及先進的設施,高級人才未必能得到應有的發展。而且,高級人才大多不能割裂與自己祖國的關係。
從這兩派的觀點看,都有道理,但也都是一麵之詞,在邏輯上也出現了些含混的地方。
民族主義者隻從國家利益出發,而沒有考慮到作為國家的公民的個人的利益;同時,在國際競爭中,相對於經濟、軍事、政治、科學技術等領域,人才資源的爭奪是最為激烈的,也是不可避免的。泛泛地談報效祖國、剝削和掠奪等或華麗動人或駭人聽聞的詞藻,無益於問題的深入把握和有效解決。
而國際主義者們基於地球村概念將人才國際化的做法,也未免失之偏頗。須知,在目前條件下,各個國家都不可能虛懷若穀博大精深到了無視自身主權的地步。就算是稱王稱霸的美國,也還是在國際事物中以自身利益為首要的和唯一的行為準則。因此,人才資源還是不得不可悲地被當成一個國家投資的領域和產品。而所謂高級人才最後階段投入之說,則忽視了產品過程的全麵化,有些強詞奪理甚至以偏概全。要是這種推理能成立的話,那麽汽車總裝廠顯然應該是汽車工業最發達的階段和核心;而電腦組裝也相應地成為了比操作係統、CPU、源代碼、數據庫等更重要的部門了,那樣的話,中關村早就是世界信息時代的重中之重無可比擬的中心了。
顯然,考察人才外流問題,需要和國家的總體環境結合起來。在目前還有專製、褫奪公民權、無法無天狀況存在的現實條件下,空談民族主義或國際主義都是空中樓閣一廂情願紙上談兵。假如回國隻是為了論資排輩勾心鬥角唯唯諾諾趨炎附勢,那麽還是呆在外麵為好,至少對於自己有限生命的有效利用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無怪乎,盡管大張旗鼓宣傳吸引留學生回國的政策,但卻收效甚微。到頭來,也就是吳征楊瀾之流的忙不迭地往回跑圈錢去了。
……………………
到了國外,除了得適應新的環境外,還有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如何與原先在國內固有的圈子交往。
每個出國並可能會在國外呆一段時間的人臨行前,都會有各色人等設宴餞行。席間,賓客依依惜別,豪言壯語在往日情誼上,並承諾會加強聯係,苟富貴毋相忘。出行者滿懷希望,覺得可以依賴這情誼打發寂寞孤獨。
在如今互聯網如此發達的現實中,不需要提筆疾書掏腰包買郵票通過煩瑣而緩慢的郵政係統寄送,隻消在電腦上敲幾下一封沒頭沒尾的簡短信息躍然屏上,往個人信箱裏一貼,按個發送鍵,搞定,其費用最多也就是人民幣的幾分錢,比起郵寄信的幾塊錢要便宜不少。
而且,出門在外,形單影隻,找不到親人,就算是周圍還有些同胞,但由於人數少,背景迥異,可選擇範圍相對來說非常狹窄,而彼此又沒有、也不會有很深入而長期的了解,在國外呆著,這種了解的成本略嫌高昂,所以在國外停留期間一般是不會有什麽深交發展出來;國內那些休戚與共兩肋插刀的朋友便是那些在異國他鄉的漂流客們情感上的最大寄托。
但是,如果出國的人預訂了常交往的目標群體的話,一般都會失望的。由於中國人出國的難度相對較大,因此國外和國內的認同有著很大的差異,並且現在人們交往中的短期行為和投機心理占了主導地位,因而才有如此的偏差。而這也是國外看國內人的重要視角。
平素在國內,通個電話吃頓飯喝點酒是很簡單的事,而對不少人來說,寧肯打電話,也不願意在電腦前寫一個字;更不用說拿起筆來在紙上劃拉幾筆再寫信封裝信紙貼封口粘郵票找信筒扔進去等等複雜的程序了。
這樣,在國內天天泡在一起的朋友,可能守著電腦卻一個月也沒有一封MAIL過來,任憑你著急暗自詛咒,對方依然故我不緊不慢;特別是遇到有事情要辦理時,就算你狗急跳牆,還是沒有絲毫反響。
而常常給你發MAIL的,卻可能是你在國內平常不是很頻繁聯係的,你在與之通信時,由於彼此以往溝通不充分,會產生不知所雲的情形。
就算是那些勤於上網甚至在網上結識的人,也會有很大的變異。在國內,可能同處於一個城市,或者是可以電話為輔助交流手段,因此很助於日常聯絡;而一旦出國,沒有了實際功利的支撐,天各一方鞭長莫及,再加上有時差,很難及時回複,而電話費又較昂貴,則在網上交流中就會有所變化。我在國內交往很密切的網友,在我出國後,卻一反常態,把以往輕鬆調侃詼諧鎖屑的網上內容蕩滌掉,全然不顧我在這裏的真實狀況,一本正經地談起什麽人類的使命、出國者的責任感之類令人瞠目結舌的話題來,之後就杳無音訊了;而也有的網友曾經在離線狀態裏幫過我的忙,卻因為一些小事而銷聲匿跡,而這要是換了在國內,一個電話或者更為簡單的尋呼留言就能解決問題,但現在卻成了至關重要的事體。
看來,出國還真是屏蔽過去社會關係的有效手段。
……………………
由於寒假到了,這裏的中國留學生們紛紛回國去度假,其中有不少已經不是第一次回國了。他們說起每次回國的體會時,都談到,飛機到國內上空時,看到下麵灰蒙蒙一片,心情頓時就開始壓抑起來;而一下飛機,到了候機樓,就聽到有人吵架,這些剛從海外歸來的人就明確地意識到:噢,到祖國了!
祖國給這些從海外歸來的人是用這麽一種方式進行見麵禮的,也是給所有到大陸的人的第一印象。
此後,到海關、邊檢等地方,辦事人員一個個板起麵孔不苟言笑都像是死了親娘似的。回國的人們說,好像中國人出國是用了他們家的錢,他們很不高興放這麽多人走;而這些人回來則也是來占他們的便宜了,所以天天哭喪著個臉像視死如歸的槍決犯那樣也不怕曠日持久地陰沉把麵部神經弄得跟穿了半年沒有洗過的襪子那樣地板結住了。
當然,說起來,在國內人人都一肚子氣,工作、學習、晉升、生活、住房、婚姻、親屬、搬遷、收支、環境、就業、醫療、子女、老老少少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沒法能讓人高興起來;而每個人都像鬥雞似的,心懷不滿,碰到一起不打等什麽呢?陌生人之間翻白眼老陰天這已經是客氣的了,沒有動輒惡語相向汙言穢語、稍微不留神就拳腳相加動手動腳就已經是很不錯的了;而即使是舞拳弄棒也還算是文明的,且比那些越來越多的兜售有毒大米、有毒麵粉、有毒調料、在建築工程中不顧使用者死活而偷工減料以次充好坑蒙拐騙唯利是圖、當官不予民做主拿著納稅人省吃儉用積攢下的錢胡作非為揮金如土中飽私囊欺世盜名的中國人要好多了。
是啊,在如此的環境裏,誰沒有怨氣呢?誰笑得起來呢?
我到挪威已經有兩個過月了。突然想起來,在這裏那麽久,沒見過人吵架,真是悶得慌,耳朵裏靜得發癢,沒有了那悅耳的怒發衝冠破口大罵哭天搶地狼狽逃竄的聲音,很是覺得生活太單調無聊索然乏味了。這裏的人都好像是被閹割了那般,一個個都很溫良恭儉讓,到哪兒都是“對不起”“謝謝”的,熟人在一起也都是那麽笑容可掬掩飾著根底裏的傲慢、虛偽和狡猾,從來就沒看到誰與誰在公開場合紅過臉拌過嘴吵過架,人人都是文過飾非虛頭八腦的一團和氣令人慘不忍睹,更沒有赤膊上陣大打出手的,讓人在日常經常能伴隨著暴力和恐怖的血腥以及對生命的蔑視、奚落、詆毀、褻瀆和殘害而興高采烈驚心動魄,體味那暴虐的膽戰心驚舒暢淋漓及其所帶來的類似傷口即將愈合卻忍不住要去揭撕開紫紅色的瘡疤時的那種痛苦的快感。
太沒意思了!
弄得生來就在一片打殺聲中茁壯成長的中國人在這裏呆久了也消彌了鬥誌,像長期在動物園裏的獅子老虎獵豹等食肉類凶猛野獸那般喪失了捕食功能進而喪失了賴以生存的必要手段,這不是害了那些文明古國善良淳樸的炎黃子孫們麽?
……………………
在從赫爾辛基回北京的飛機上,黑夜裏,那些肥碩而麵帶職業性笑容的芬蘭女乘務員們分兵兩路,各自手裏拿著一摞紙順序地給每個乘客分發。那是由中國有關部門製作的《邊防檢查入境登記卡》。
早就聽那些曾經回過國的人說,這卡是進邊防時必須填交的,有些人由於疏忽或者以為可有可無而沒有填,在北京的入關時所碰上的邊防警察那裏被滿臉不閱很不客氣地轟著到一邊去認真填寫然後再重新排那長長的入關時最為耗時的隊。所以,與其在進邊防時遭遇冷待,還不如在飛機上的無聊和狐疑中先行寫了,免得一到地麵就有麻煩和給自己添堵。
那卡分為中國公民(含港澳台)和非中國公民兩種,我拿的是中國公民登記卡,上麵正反麵分別用中英文印著姓名、男女、證件號碼、出生日期、簽注號碼、簽注牽發地、國籍(地區)、航名/車次/航班號、來自何地、入境事由(在會議/商務、訪問、觀光/休閑、探親訪友、就業、學習、返回常駐地、定居、其他各項中隻能填寫一項)、國內住址、入境日期等項目,並需要填寫者的本人簽字。
在那登記卡的最後,有一段文字是這樣寫的:“以上申明真實完整。如有不實填報,願承擔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責任。”
那些非中國公民的登記卡上麵的內容和要求應該也差不多。
看了最後這段文字,讓人心裏很不舒服:祖國就是這樣迎接回國的人,總是和國外有所不同,總是顯示出那麽一副惡狠狠的樣子,總是拿法律來對每個乘客進行威嚇,總是在提醒著人們,中國對於前往的人們不會客氣。如此,給有機會到中國去的人什麽樣的第一印象呢?
事實上,在到挪威的時候是從來不需要填寫什麽入境登記卡的,去就去了。如果你在挪威境內要是犯了法,自然有法律管著你;即使你不填那卡,也不說明你的情況當局就無從知道了;作為法製國家,是不需要張口閉口總是把法律拿出來唬人的,法律是道德的底線,人們心中有法律,或者說,法律在人心中,就像在那些佛教徒的心中有佛一樣,是不必要總將佛掛在嘴邊上印在紙上畫在光光癟癟的胸脯上的。同時,即使填了那張紙,也不表明就進入了法律的有效射程,或者就成了法製的彈著點;中國的法製程度差,是盡人皆知的事實,並不由於來不來拿法律說事就使此狀況得以改觀;那些造假販私中飽私囊愚弄消費者欺壓管轄區內公民的案件,也不會由此而有些許減少。
早就聽那些從國外回來的人說,一到回國的途中,就會感受到中國的氛圍,特別是到了中國的土地上,就能覺察出對個人的不尊重和不關懷。在國外看了那麽多的字母,終於能看到簡體方塊漢字時,卻首先讓人領略了冷冰冰的法律警告,真是出師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