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千篇一律的城市

(2022-12-03 18:31:05) 下一個

千篇一律的城市

(寫作具體日期不詳,應該是在2000年左右)

何必

最近,《中華工商時報》針對上海缺乏品牌的問題做了專題報道。(略)

據說,目前在中國至少有43個城市提出要建成“國際化都市”,而在長三角也不止上海有這樣的雄心壯誌。

而同樣是在最近,中央電視台以“提升城市形象,亮出城市名片”為題,播出了哈爾濱和成都注重城市形象的專題節目。據介紹,哈爾濱新恢複的“果戈理大街”在一個月以前它還叫奮鬥路,這條幾乎與哈爾濱同齡的百年老街雖然曾是哈爾濱一個重要的商業圈,但這條街過去卻很破舊。於是,市區政府從發展地區經濟、打造品牌、挖掘融合曆史文脈角度想改造這條街。今年“十一”後,一個嶄新的充滿了異國情調的果戈理大街出現在哈爾濱市民的麵前。由於特殊的曆史文化背景,哈爾濱一直有著“東方小巴黎”、“東方莫斯科”的美譽,而果戈理大街的改造是哈爾濱市繼中央大街、索菲亞教堂後的又一次大的舉動。改造之後的果戈理大街日客量是原來的五到六倍,房地產價格平均每平方米上漲500多元。

有趣的是,就在哈爾濱重新打造新形象的同時,四川成都也在醞釀重新定位。張藝謀在為成都的城市形象宣傳片費心思。花巨資請電影大腕拍形象片,成都在全國城市中可是第一個。

節目裏專家對由於這種“麵貌改造”而“使周邊的房產、地產、街道以及產業,包括人的工資水平都在向上推動”津津樂道,而且認為“城市在檔次上應當盡可能向國際先進水平、高檔化靠攏。比如說北京申奧成功、上海申博成功,我們這些承擔著率先實現現代化的城市,就應該響亮地提出我要建成國際化的大都市或者國際化城市。”

看了這林林總總,感覺總有些什麽地方出了問題。

首先,上海被稱作“東方巴黎”,哈爾濱被稱作“東方小巴黎”、“東方莫斯科”,蘇州被稱作“東方威尼斯”……,我們太習慣用外國人的目光來審視自己了,就連衣食住行柴米油鹽的城市也要牽強附會地拉上個西方城市的名稱來當作頭銜,卻羞於直截了當地以自己土生土長的黃皮膚黑眼睛素麵朝天。如此下去,大概用不了多久,還會出現“東方倫敦”、“東方羅馬”、“東方華爾街”之類的稱謂,使所謂“中國特色”的思維與習俗消失在一派在“國際化”名義下洶洶而至的崇洋媚外當中。而這種趨勢下,掩蓋著太多的民族自卑感。筆者曾就此專門撰文於此不贅。

其次,上海、哈爾濱、成都都在打造自己的“名片”,而我們看到的結果是,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摩肩接踵,一個個城市都在鋼筋水泥化,成為現代化城市喧囂裏的犧牲品,而且更讓人痛心疾首的是,很多曆史名城也在這種喧囂之中被我們親手毀滅葬送掉。中央電視台報道,北京市下令要在五年內將老城全部拆掉。在越來越寬闊的道路兩旁,層出不窮著看上去越來越華麗的商廈寫字樓,而將類似曹雪芹故居那樣的文化遺產毀於一旦,而且這種“消滅胡同”的做法愈演愈烈,號稱幾千年的文明和曆史就在這“現代化”、“國際化”的喧囂裏銷聲匿跡。

而其中,有著不少類似增加城市吸引力的說辭,但卻是經不住推敲的。眾所周知,一個城市的吸引力、或者說“核心競爭力”是來自該城市的個性,是其不可替代性,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像一個模具裏澆鑄出來的高樓大廈闊路綠地,也不是如今到國內各個城市主要街區放眼望去都是大同小異的廣廈而沒有什麽身在異鄉之感;人們之所以到這個城市來旅居並不是因為這裏具有全世界都一模一樣的建築和城市格局,更不會到中國來享受什麽“異國情調”、“歐陸風情”,而是要徜徉在隻此一家別無分店的曆史與文化信息裏。如果是“東方巴黎”、“東方莫斯科”,人們直接去歐洲就行了,為什麽要到中國來看贗品?有道是,一流的贗品也還是不如三流的真品。

不幸的是,如今我們卻對模仿已經被意欲返撲歸真的歐洲人唾棄了的“鋼筋水泥化”情有獨鍾,而將稀有的中國“真品”棄如敝屐。這裏,當然有房地產商巧立名目惟利是圖的成份,其在合法的範圍裏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動機與行為也未可厚非,但是,作為城市的管理者卻絕不應該鼠目寸光將城市個性斷送掉。中國城市規劃研究院曆史名城保護研究所現任所長趙燕菁不無感慨地對筆者說,中國的曆史名城正在我們這一代人手裏被毀掉,他和他的同事們開玩笑地說,如果想發國難財的話,就搞個“胡同告別遊”,讓世人看保存了幾千的那些文化遺產曆史古跡最後一眼;他希望他不是該所最後一任所長——以後就沒有曆史名城可保了。但這也僅僅是希望而已。

再有,有說是城市麵貌改造提升城市資源價值,這卻有著太大的隱患。城市改造是要有成本的,而這些成本一定會在消費該城市的人那裏找贖回來的,成都花巨資為自己打造形象的費用應該是沒有舉行過市民民意調查,而這項開支卻是該市居民的貢獻,並且一定會從市民納稅中繼續扣除以衝抵地方政府的財政開支;其他城市改造也是要花錢的,這錢是不會白白投進去而不考慮回報的。但是,從投入產出角度說,這種加大城市運行與管理成本的做法勢必會抬高城市消費價格,從而使得城市的競爭力受到影響。北京如今房屋價格居高不下使得很多商家望而卻步,很多跨國公司紛紛將在華總部遷移到其他城市,就是這種改造所帶來效應的一個側麵;而按照目前越來越高漲的改造熱潮和宣傳導向,會使各個城市彼此攀比改造力度,進而全方位提高中國城市消費價格使之吸引力日趨下降。

更不用說,如今中國的二元經濟狀況依然是很大的危險,城市化進程說到底還是如何讓農村人口盡快成為城市人口,而過高的入城門檻當然會阻斷太多的農民進城的渠道與機會,過高的城市生活支出水平將會妨礙二元經濟結構的打破,並對中國經濟的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帶來難以估量的破壞性作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