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菜價高漲絕非菜農成就

(2022-12-23 00:02:01) 下一個

菜價高漲絕非菜農成就

                                     2005年12月5日

何必

隨著天氣溫度的下降,蔬菜的價格已經有了明顯的漲幅……(略。)

這兩天,長期獨身生活的筆者依然不時到菜市場去采購,卻發現菜價高得離譜,以前冬季最緊缺時期的小辣椒也就每公斤5到6元就已經了不得了,如今卻達到了20元的水平;其他菜蔬的價格也像上足了發條般地往上漲。周圍很多前來采購的居民聽到這種價格,一個個都啞口無言,隻得選擇走為上策,並且良久才發出慨歎:“簡直是發瘋了!”

真是發瘋了。據了解,今年北京市場上的蔬菜價格有望達到曆史上的新高。而且,水果的價格也同比上升了三成之多。

對於這種現象,我們該作何評價呢?

2004年11月15日該節目報道,當年風調雨順,蟲害較小。據農業部信息中心的數字顯示,11月上旬,北京新發地等三家市場冬儲大白菜的平均價格是每斤9分多,比2003年10月下旬下降了兩成多,是2000年以來同期價格最低的一年,可上市總量卻是4年來同期最多的一年。專家分析,大白菜的價格每斤三毛錢比較合適,如此低的菜價是很不正常的,按照這種價格來算,菜農基本上是白忙活了一年。新發地市場有的菜農3、4千斤大白菜隻賣了75元,據說連他到這裏幾天吃飯的錢都不夠,當年肯定是要賠了。

就此,我當時寫過小文,認為菜賤傷農,這種局麵實在對於農民有著太大的傷害。

可今年,蔬菜價格瘋漲,也許該是農民兄弟們獲益了。可事情真是如此樂觀嗎?

到現在,農產品產供銷體係並沒有發生本質性變化。那種菜農得小頭、中間環節得大頭的局麵並沒有改變,也就是說,菜農在這種蔬菜產品在銷售上價格上漲中所能獲得的益處少得可憐;而經銷商在中間得到了約60%的利潤。

(當然,菜價猛漲的緣由還有:氣象變化後麵嫌貧愛富的氣象部門對農業服務的不屑一顧;原油價格上漲對農產品運輸價格的直接影響;公路治理超載隻是肥了交通部門而由全社會來為運輸成本全麵上漲買單;等等。)

有分析認為,正是因為去年菜價太低,影響了大量菜農產品的銷售,並直接對其年收入造成了負麵的作用,因而才導致菜農根據當年市場狀況而調整種植品種,使得蔬菜上市數量有所減少。

可如此一來,城裏人在蔬菜上的開銷卻在大幅度提高,從而形成了居民消費中食品支出水平上的劇烈動蕩。麵對如此局麵,並不是什麽好的事情。這將影響到恩格爾係數構成,使得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用於食品領域的開銷猛烈攀升,對於很多城市裏並不富裕的居民來說,隻能將一些菜品從食譜中剔除掉。而且,這種消費價格指數的劇烈振蕩,對經濟運行和社會安定並不是件好事。

而如此局麵的原因,看似市場化的益處。目前,農民還是處於溫鐵軍稱之為“高度分散的小農兼業經營”狀態,麵對市場經濟的汪洋大海,農民隻能是形同一盤散沙,分散孤立而勢單力薄地應對各種市場風險。由於種植業的時滯效應,往往都不能根據市場狀況及時調整種植品種,隻能是根據前一年的市場供求狀態來推測自己的作業,同時也很難得知其他菜農是否也會得出同樣的作業抉擇,使得作為整體的菜農根本不存在,從而失去了價格談判資格、機會與能力。

當菜農受到一個年度中市場的傷害後,自然而然地逃避傷害品種,而這種個體行為形成菜農集體的市場理性選擇時,消費者就會為此付出高昂的代價。從北京目前的蔬菜對居民需求的背離,就能看出如此情勢對城市居民的影響,並且把菜農的市場選擇成本部分地由城市消費者來承擔。

於是,形成了一個非常耐人尋味的現象,分散的小農麵對分散的城市消費者,彼此在市場上對立,成為利益上尖銳衝突的雙方。菜賤傷農,菜貴則傷市民。如此討論當中,絲毫不含有對雙方任何一邊歧視的成分,隻是在事實上造就了彼此的忌憚、埋怨、非議和指責。

但這卻是有著指鹿為馬的痕跡。通看全世界,太多的國家都對本國農業給予了方方麵麵的關注,很多國家動用政府資源,為本國農民提供著許許多多的服務,包括國內農產品市場預測、市場價格信息及時發布、涉及農業的氣象災害預報、農產品運輸優惠通道、國際農產品供求趨勢、乃至農業組織培育、農民公民資格確立及權益保護等等。世界貿易組織多哈回合談判至今未果,主要障礙就是歐美在農產品貿易方麵互相指責卻根本不願意作出實質性的妥協、讓步和容忍。

可在我們這裏,為農民提供市場信息、氣象預報、運輸扶持等方麵卻是采取著竭澤而漁的策略,不惜殺雞取卵,放逐著農民以及城市消費者的利益於虛空。所以,才有了如今菜價的風雲動蕩。而這種局麵在短期裏看來是不可避免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