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零薪酬”就業的無奈

(2022-12-21 23:10:02) 下一個

“零薪酬”就業的無奈

                                     2005年11月6日

何必

有些大學生求職者,為了得到好的工作機會,零薪酬也願意一試……(略。)

該節目後麵,主持人的點評說,非常反對這種不要薪酬的求職方式,這樣會導致市場價格信息的錯亂,而且會剝奪其它求職者的就業機會。

看上去,板子好像不偏不倚地打在了這群乳臭未幹、行將或者正在走出大學校門的毛孩子屁股上。他們居心叵測,為非作歹,蓄謀已久,狼心狗肺,存心要把就業市場搞得個亂七八糟,竟然別出心裁玩出了“零薪酬”的花樣,聲稱不要一分錢也可以工作,這不是成心要給社會主義難堪嘛。

不過,筆者以為這板子打錯了地方。

現在的大學生,雖然大都是獨生子女,一個個嬌生慣養,上大學了還要由父母供養,尤其是那天價的學費自己完全無能為力,繼續要吸吮父母的財產,使得這高等教育與醫療和住房一道成為壓在中國人頭上的新三座大山。可問題的產生並不是這些學生造成的。無論是獨生子女政策,還是天價高等教育開支,都與學生本人無關,更不是他們能夠解決得了的。

天價高等教育投入後,產出的都是些什麽貨色?目前高等教育體製裏培養出來的大學生,一個個眼高手低,沽名釣譽,功利浮躁,道德淪喪,有知識沒思想,有肉體沒靈魂,有物質沒精神,有欲望沒情操,動手能力、社會責任感、做人的立場原則和態度幾近蕩然無存,高考擴招後大規模的高等教育陣勢造就出流水線上批量粗製濫造的劣質品;特別是,在與市場幾乎完全脫節的教育體係所成就的產品,與社會的實際需要相去甚遠,基本上都是些沒用的廢物。

同時,社會上就業資源極度緊缺,大量的勞動力供過於求;而太多的技術工種卻麵臨著青黃不接甚至斷檔的局麵,很多技工崗位不得已隻能不遠萬裏從其它地方甚至國外聘請合格的工作者填補,平地裏把工作崗位資源白白奉送給外地人甚或外國人。

這種情況還怪誰呢?對於高等教育專業及課程設置的種種菲儀由來已久,在此無需贅言。但顯然,這不是由學生能夠主宰或左右的。

從可見的將來的情況看,從第一產業來說,農村剩餘勞動力將以越來越龐大的規模與速度向城鎮或城市轉移,未來不長的時間裏,中國將有4到5億農業人口離開祖祖輩輩滯留的土地,進入城市生活範圍當中,從而完成人類曆史上空前絕後的城市化過程。從國際上看,城市化通常是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完成幾千萬人口從農村到城市的遷移,而中國卻要在短短幾年、十幾年裏完成城市化率從30%向70%甚至更高比例的過度,全部人口中將有70%以上到非農狀況下生存。這將給中國的就業形成人類曆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和嚴重挑戰。

從第二產業看,目前中國要完成爭取充任全世界製造業基地、成為全球加工廠的任務。可人們經過測算發現,目前發達國家製造業的全部工作崗位數量不足1億,即使把全世界的製造業係數遷移到中國來,對於緩解中國的就業壓力不過杯水車薪,根本無法滿足中國“人口紅利”時期勞動力對就業機會的需求。這還不說,製造業對有限自然生態資源和環境所帶來的不可忽視的負麵影響。

再看第三產業。人們說,中國經濟患上了關節炎,服務業全行業麵臨癱瘓的局麵,整個社會的中介基本上都可以“騙子”相稱,凸顯出脫離實物經濟時中國市場環境狀況之異常險惡。這個國際上公認的就業空間最大的地帶,在我們這裏已經成為萬劫不複的火坑。

黨政高層把就業與經濟增長的重要性並列不是一天兩天,但至今無論是政府還是輿論以及市場,對此都不以為然。

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曾經把整個國家的目標宣稱隻有兩個:稅收與就業。他說,如果就業出現問題,國家會毫不猶豫地放棄稅收而保全就業。

這在中國是可能的嗎?

當整個勞動力市場呈現出畸形狀態,企業霸權以強淩弱為所欲為、勞動法又對勞動者權益維護方麵令人匪夷所思地一屁股坐到了企業主一邊、甚至麵對欠薪這種公然踐踏勞動者基本生存權的現象時卻比其他民事法律糾紛更頑劣地剝奪勞動者取得司法救濟機會(對此筆者曾有專文討論)時,再看那些實在難於找到就業崗位的大學生冒著再給家庭和自己增加生存壓力而采取的“零薪酬”對策時,怎麽避實就虛把板子打到了他們身上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