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直銷業的破滅

(2022-12-21 22:20:47) 下一個

中國直銷業的破滅

                                        2005年10月10日

何必

直銷法公布之後,配套的實施細則終於在十一長假期間在商務部的官方網站上公開露臉,征求意見了……(略。)

8月12日該節目稱,今年8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直銷管理條例(草案)》和《禁止傳銷條例(草案)》,表明中國直銷立法終於走完了重要的一步。由於一些直銷企業進入中國後為了急速暴富,采取了一些投機取巧的做法。所以,才有了如此一個管理條例配發一個禁令同時出台的奇怪現象。因此,直銷條例可以說是“嚴”字當頭,尤其是有傳銷性質的“老鼠會”更是作為首先打擊的對象。中國直銷資訊服務中心主任羅光清分析:“30個撥出比例的百分點控製了有限層次的發展,因為真正出現這種非法傳銷或者金字塔式的營銷模式的,基本上是多層次的。”據調查,中國對直銷感興趣的人群約占總人口的2%?2%,但能長期堅持經營的一般不超過0.5%。部分消費者對這種無店鋪的新型營銷模式還不是十分適應。目前,已經進駐北京的幾家直銷企業對條例的出台非常關注。有跡象表明,直銷員的模式發展空間有限。

人們認為,國內直銷市場的開放會是一個漸近的過程,即從開放單層次,到限製層次,再到開放多層次。4月份開始,雅芳被批準在北京、天津和廣東全省內進行直銷試點,可以看出,政府將便於監管作為獲準直銷試點的首要條件,目前雅芳在全國已設立了6397家專賣店,因此其單層次與店鋪結合的模式受到青睞。讓外企成為首個直銷試點的做法引發了坊間巨大的爭議,認為這種內外有別的政策導向明顯有違民族國家的發展環境培育。即使如此,雅芳從成為試點至今已經完成了第四次升級改造,而且目前其70%的銷售業績都來自其專營店。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談判中,開放銷售終端是一個重要的承諾,更是一個重要的讓步。克林頓為了直銷的合法化專程到中國來討論,為那些來自西方的直銷企業爭取到了譬如雅芳成為首個試點、直銷法規盡快出台等中國方麵的妥協。

當人們為了加入世貿組織歡呼雀躍的勁頭還沒冷卻下來時,就發現,原來參與這個國際遊戲對於中國來說付出的也許太多了。但既然是承諾,而且作為一個在國際上“負責任”(在國內就不好說了)的國家,就要履行諾言,早晚要給直銷一個合法的名分;特別是距離全麵開放中國的零售終端市場的日期越來越近,直銷法規的出台自然也就很是緊迫。

直銷法中,對於爭議最大的傭金撥出比例問題,草案仍緊持限定在30%以內。對此業內人士指出,這將逼迫不少直銷企業使出變通招數,規避限製。新規定是為了鼓勵發展單層次直銷,對業務團隊的掌控力更強。但現在直銷企業對經銷商的傭金一般在50%至60%之間,如果達不到這種幅度,直銷根本開展不起來,因此企業一家會想到變通招數。他們可能采取的方法是,巧立名目設立很多獎勵項目,向經銷商轉移利潤,或在給經銷商30%之前,先另外製定一個終端銷售指導價格,經銷商可以根據這個指導價進行價格上的協調。這樣會形成雙重價格體係,導致市場價格混亂,難以控製專賣店竄貨、跨地區銷售。這樣還會出現兩套賬目的問題,拿到直銷牌照的企業的賬目情況是與商務部聯網的,在網上做給商務部看的是一種計算方法,在市場上給經銷商看的賬目又是一種做法。在直銷立法前期,雅芳獲得了國內第一個直銷試點,似乎表示單層直銷受到了高層認可。對此業內人士稱,實際上,安利多層次直銷方式並沒有被徹底關在大門外。

國家對傭金比例確定在不超過30%,表明國家不可能允許過多銷售層次的存在。可全世界900億美元的直銷市場中,多層次直銷占到80%至90%的份額!坊間評論說,這表明了多層資直銷優勢不可動搖,即使政府忌憚傳銷死灰複燃,也不可能將直銷的模式僅限製於單層次。

但即使國際上通行如此遊戲規則與結果,還是避免不了中國直銷企業麵臨著隻能的還沒到腳踝的水盆裏遊泳的尷尬局麵,把自身的存在與發展束縛在一個顯而易見不合理的製度框架當中。而且,這時候根本不再談什麽與國際接軌,或者遵從國際通行規則了;從就業層麵上看,把直銷打入冷宮,對於緩解日益嚴重的就業形勢分明是沒有什麽益處的。應該說,如此規定,當然不是什麽好事。

而種種跡象表明,直銷規定出台以來,像雅芳那種專營店模式已經有取代無店鋪直銷的趨勢,或者說,直銷在我們這裏被專營店替代了,從概念到實體都給偷梁換柱了,簡言之,在中國,直銷就這麽靜悄悄被抹殺掉了。

何以如此?原因很簡單:在西方國家,賺錢就是賺錢,隻要遵紀守法,怎麽賺錢那就是你自己的本事了,即使傭金撥出比例定在90%,你有能耐弄到手你就去幹,市場自然會在利潤達到社會平均比率的情況下把過於貪心者驅逐出去。而在中國,一切都要政治化,都要服從政治的需要。在內部局勢逐漸不穩定的當下,“老鼠會”這種多層次有組織有利益的集群,顯然對政治穩定構成了直接的威脅,很可能發展成為被稱作“邪教”之類的團體,並在經濟成分上衍生出政治訴求,在中國特色的權力資本化與資本權力化的社會環境中,這種無店鋪模式一旦演化為看不見摸不著的社會勢力,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所以,才有了對“明確要求了直銷企業必須存繳保證金,用來解決企業與員工或消費者之間的經濟糾紛。保證金要保持在直銷企業上月收入的15%水平,最少不得低於2000萬元”、“企業每月的經營收入、直銷員收入及納稅金額等都要向商務部、工商總局上報”這種匪夷所思的規定。通看上去,其他行業沒有一個會有如此嚴格的規定。2000萬元爬在國家帳上不能動彈,這相當於中國統計口徑下一個中型企業的資產總值!而企業經營收入、直銷員收入及納稅金額不僅要對稅務部門公開,而且還要向商務部和工商總局上報,在目前政府信息製度條件下,這等於向全社會公開。這種規定,即使是那些上市圈錢的企業都不會有如此嚴酷的禁錮、限製和規約。

誰設想過,在家用電器、數碼產品、藥品、房地產等領域,會由政府規定上繳保證金?誰能舉證,在那些通訊、日用品、食品等領域會由政府規定一個利潤率?誰又看到,在上市公司想方設法坑害中小股民、股市開辦10年間活活從民間搜刮了10000億元的背景裏,政府要求上市公司管理人員甚至基層員工要公開收入?

如此一來,中國的直銷業就被活生生變成一個萬劫不複的深淵。就算克林頓或小布什再撮火,還是攔不住中國兌現了入世時的承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