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火藥桶上的北京

(2022-12-21 22:15:26) 下一個

火藥桶上的北京

                                           2005年10月7日

何必

加油站要是離家太近,也讓人擔心。……(略。)

這則消息的出現,是筆者國慶節犯懶怠惰於坐公交車上班、蹭車沾光過程中,汽車到勁鬆東口附近華威加油站加油,總是睜著兩雙(加上眼鏡)賊乎乎的小眼兒四處亂尋摸的老潘看到,加油站與旁邊的居民樓距離很近,陰錯陽差恍惚中記得應該看到過一個“加油站外牆距離居民住宅距離必須在12米以上”的文字,目測一下距離注定不到如此差距,隨即問工作人員加油站的名稱和電話號碼;拐個彎途經勁鬆加油站,看到其外牆距離附近的樓更近。到了辦公室,把如此選題告訴當班主編和製片人,交代給了當初做過如許選題的記者操作。

(順便提一下,不知道欄目裏各階層人員是每天開車見怪不怪麻木不仁了,還是對如此顯而易見的現象無動於衷,老潘給該節目提供了太多的非常容易操作??隻需要帶大機器明目張膽錄製根本用不著進行隱藏拍攝的選題,而那些成天到晚在路上跑的記者攝像卻還要老潘這樣剛進大觀園的劉姥姥般的什麽都新鮮主來琢磨如許事情。事實上,太多的新聞都在身邊隨便什麽地方發生著。我曾經對中央和北京電視台不少記者說過,隨便帶台機器跟我出去,拍一個半天就能有太多的題材。)

該記者叫上老潘和攝像一起共同操作。連續跑了三個加油站,沒有一個合格;最過分的是崇文門加油站,其外牆與居民住宅零距離!而居民介紹,該加油站是擴建後才與這個住宅親密接觸的。

拍攝後老潘與記者等一同趕往北京郊區,路上看到,順義區中心的加油站與居民樓也僅一牆之隔。或者說,北京加油站緊帖居民住宅的情況絕不在少數。

記者在開始作業時想著把這條消息的題目定作“北京加油站安全情況堪憂”,可隨著拍攝過程的進展,情況越來越嚴重,記者的擔心也越來越高漲,最終還是別堪憂了,隻是道出個現象來提請公眾注意就是了,別再招惹上什麽勢力人物,給自己弄出點好歹來可犯不上。

緊接著,我聯係袁嶽,那小子還在昆明,中午進行了電話采訪。

成文後,當班主編感覺目前各方對欄目盯得很緊,還是應該有個官方聲音出現,這樣保險些。可如此操作給節目帶來了太多的難度。雖然說當局規定,各級政府部門不得以“無可奉告”推脫新聞媒體的詢問,但實際工作上,能夠找到官方聲音幾乎是癡心妄想,更別提加油站這種背景深厚黑幕重重的領域,還牽涉到太多的衙門。果然,沒有一個政府部門願意就此接受哪怕電話采訪的。

記者抱怨後,老潘對製片人說起了如此操作等於扼殺了這條消息,原本隻是描述現象,根本不可能有什麽建設性。不管怎麽說,節目還是問世了。

華威加油站名義上是中國石油,實際上是個私人的,居民說其老板在北京有不少加油站點;勁鬆和崇文門都是中國石化的,而附近居民都介紹,加油站老板很有背景。本來嘛,加油站申請必須要經過主管副市長的親自圈閱恩準,這可不是凡人能夠作為的。當然啦,這加油站的大興土木,也就與草民安全無涉了。

該文稿裏提到的7月份那起有關加油站位置的法律糾紛,就是該記者7月1日在節目中做的一則新聞。6月29日,北京市朝陽區法院開庭審理了首汽集團亮馬河十裏居加油站的官司。這個剛剛完工尚未啟用的加油站距離亮馬橋路9號院僅一牆之隔,小區居民認為加油站的經營將對他們的生活構成威脅,於是208戶居民聯名起訴北京市規劃建設委員會,要求撤消對加油站的建設工程許可。而市規委在答辯時表示,加油站是在“同一宗地上建設改造”,並非新建,“不存在危害原告安全居住合法權益的問題”。法庭爭論的主要焦點是,加油站是新建還是翻建。小區居民認為,所謂的翻建加油站並不在原來的位置,而且建築規模比原來擴大了近一倍。國家環保局關於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要求規定,“新建加油站用地範圍應與居民住宅保持20米以上的防護距離,如防護距離不足20米,須征得居民的同意。”據介紹,商務部規定,即使是地麵上的加油箱或者地下的油罐發生位移都不能再以翻建立項。

到開篇節目播出時,開庭已經過去三個多月了,但還沒有審結。其中的奧妙,諸位可以拚命地發揮想象力去勾勒各種可能性。反正,加油站是那麽好建的麽?沒有個虎背熊腰的後台,誰能弄得動這個勞什子?法律麵對權力,自然也就哆嗦了。再拖上個一年半載又有什麽新鮮的?

環保部門規定,新建加油站要與居民住宅保持20米以上的距離,這應該是從居住環境的安全考慮的。可是為什麽要對加油站前麵冠以“新建”,就很莫名其妙了。莫非,新建加油站附近的居民的安全應該得到考慮,而在建或已經建成站旁邊的居民就活該倒黴?

而且,這也給加油站改擴建時鑽空子留下了太大的空間。亮馬河十裏居加油站案件針對是否新建爭論不休,實際上就是對於政府政令裏麵過失或故意留下的漏洞的攻擊。

對於已經建成的加油站與居民住宅距離的規定,到底應該如何界定?消防部門的說法是:應該保持10米的消防距離,而這個“消防距離”的準確含義究竟如何卻很模糊,比如到底從哪裏計算這種距離等;環保部門規定為20米;而建設部則規定應該保持50米的距離。

無論哪個距離,該節目所拍攝的三個站都不符合規定。本來,按照老潘的想法,發動觀眾測量自己居住周邊加油站與最近居民住宅的距離,那將會是什麽結果?觸目驚心的標題可能赫然在目:“北京九成加油站不合規定  百萬居民睡在火藥桶上方”!

在發達國家,加油站基本上都建在荒無人煙的高速路旁;即使是在城裏,也都與居民住宅勢不兩立不共戴天,生怕招惹上居民安全而弄出麻煩,更不能因此而違法法律規定甚至進行損害賠償鬧得傾家蕩產遺臭萬年。

袁嶽在針對該現象時認為,加油站屬於特殊建築,應該對選址等方麵進行特殊的行政規定或立法規定。如果明確加油站對周圍居民造成傷害,應該由加油站進行賠償;現有加油站如何處理?如果立法不合理,應該調整立法;如果有立法,那就追究責任,協調落實責任還是相關執法部門。

袁嶽略微有些語不驚人死不休地說到,我們平素裏所說的違章建築給人們的印象,都是那些街頭巷尾的小鋪麵房,實際上,拍攝到的這類加油站才是真正的、而且危害非常大的違章建築。

我靠,北京的加油站大多數都是違章建築!這叫什麽道理?誰違的章?違誰的章?誰批準的違章?誰在進行違章?為什麽會違章?違章的前景是什麽?如果因為違章而造成居民安全損失的責任又是什麽?

誰知道?誰能夠說如此推論下去,北京就不是坐落在一個巨大的火藥桶上?

所以,高潮東在這條節目後麵一本正經但也陰險惡毒地念叨著:資料顯示,一個加油站一年的利潤就能夠達到200萬元。因此,我們想請觀眾朋友們給我們個答案,到底是加油站經營者利欲熏心?還是他們為人民服務心切送貨(還是禍?反正不看文字也無法分辨)上門?答案二選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