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好壞水貨

(2022-12-17 00:06:46) 下一個

好壞水貨

                                                 2005年3月18日

何必

熱心觀眾孫先生自乘是手機行業內部人士,願意給觀眾揭開黑幕……(2005年3月18日北京電視台《首都經濟報道》)

這位孫先生是通過該節目設置的手機短信給欄目組發來短信,想向社會公開手機行業裏的內幕。記者與其聯係後,發現他小心翼翼,生怕記者是假的,非要到電視台辦公地點來證實記者身份,而該欄目所在位置並非西三環北路,而是在皂君廟,他來後還是頗為狐疑叢生,非要與記者的領導直接談。沒轍,我與該節目一主編接待,才使得這個係列新聞成行。而作為電視,比平麵媒體具有太多的優勢,特別是利用隱藏拍攝手段揭露那些鮮為人知的場景。(盡管我曾經就利用隱藏拍攝對他人隱私權的侵犯、特別是一些無辜者很可能要因為不知道被拍攝並播出而誇誇其談而遭到不法分子報複而撰寫過稿子,認為這種拍攝方式應該受到嚴格限製,但相對於目前形形色色令人毛骨悚然的不法勾當,兩害相較取其輕,也隻能姑妄如此,雖然其中對被采訪者的傷害注定會是觸目驚心的。北京電視台《財經聯線》製片人李峙冰看到我那篇稿子後,還特意打電話告訴我,是《北京特快》在電視圈裏最先使用這種隱藏拍攝手法的。)

在辦公室,這位孫先生拿出了一遝串號入網標交給攝像拍攝,並津津有味地將該行業內幕娓娓道來。湊巧的是,北京電視台《身邊》節目也在本周播出了有關二手手機充滿欺詐的演播室聊天節目,但更多的是交談,缺少些畫麵表現。可即使如此,還是把手機交易中很多不可告人的把戲昭示於公眾。

而之所以如此多的節目都瞄準了手機市場,是因為剛剛發布的2004年消費者投訴熱點之中,手機再一次榮登榜首,連續三年保持住了獨領風騷的優勢。

孫先生介紹,這水貨還分為好的水貨和壞的水貨兩種。壞的水貨以很便宜的價格在很多小攤點都在明目張膽地出售,而質量好點的水貨則都銷往各大賣場當作行業正品銷售。消費者對此很難發現,而一台水貨手機的利潤都在上千元,所以商家對水貨手機趨之若騖。他表示,如果欄目組有能力,他可以帶領記者到深圳進行拍攝,那裏把二手貨轉瞬間變成鋥光瓦亮未曾開包的嶄新物品易如反掌,全國各地的二手手機都向那裏匯集,經過流水線加工方式,大批量翻新,再發往全國批發市場,最終到消費者手中。而且,在北京很多著名的家電賣場和大型購物中心,這種水貨手機也幾乎無處不在,堂而皇之招搖過市一馬平川如入無人之境。

其中,很關鍵的一點就是信產部規定手機入網必須要有專門的串號入網標,而水貨經營者就將正規入網標進行大量複製,然後將複製品貼到水貨上,即使購買者上網查詢,這種入網標也是合法的,但卻是一標多機;水貨機質量很差,用不了幾天就會出毛病,而屆時商家卻沒法履約進行保修。

這麽說,現如今除了我之外恨不得全世界人都有手機了,而如果告訴說手裏拿著的手機很可能是好的或壞的水貨,機主該是個什麽心情?按照定義,水貨就是走私品,是逃避海關賦稅而進入市場的,而手機裏竟然出來“好”的水貨和“壞”的水貨,就好像殺人犯裏出現好的殺人與壞的殺人那般蹊蹺。這壞的水貨都是我國台灣和香港製造的,透著中國人的商業智慧。

作為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深圳在手機領域成為造假販私的灘頭陣地和最大的巧奪天工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發源地,對於改革開放來說也是個絕妙的諷刺。

而如果在北京那三家大家電賣場、以及那些大名鼎鼎的購物中心裏,被揭露出故意兜售那種“好”的水貨,並因為質量問題而漫不經心地拖過保修期,這應該是個爆炸性的新聞了。不知道該欄目是否具有這種福分。

北京如此,外地、特別是一向被拋棄在法律調整範圍之外的中國廣袤的農村,情形會怎麽樣不得而知,恐怕不會比首都好到哪兒去。

如此險惡的消費環境,也實在讓人膽戰心驚。而在法製化市場化叫囂了如此之久的當下,這大概不能簡單歸結為轉型成本、慢慢來都會好之類的說辭能讓人服服帖帖的。

所以,筆者到現在不用手機,想來也還是英明的。而且,手機市場如此,其他市場又能好到哪兒去?

19世紀英國政治家威廉•格拉德斯怎麽說來著?通遲來的正義為非正義(justice delayed, justice denied)?對於可憐的中國消費者而言,正義是奢侈品,別說早來,到現如今不還是望穿秋水不出來?紀伯倫怎麽用詩來烘托人類情感?“和你一起笑過的人,你也許會忘記;但和你一起哭過的人,你一定難以忘懷。”麵對如此生存環境,我們除了一起哭,還能怎麽著?

如今,中國居民儲蓄超過12萬億,當局為了讓人們花錢想方設法絞盡腦汁卻效果平平。念及此種消費環境,拒絕消費也罷,省得堵得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