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必須依靠民間力量推普

(2022-12-16 01:05:51) 下一個

必須依靠民間力量推普

                                    2004年12月27日

何必

中國人隻有一半能說普通話,……(略。)

另據報道,這項調查的結果顯示,能用漢語方言交際的人口比例約為86%,能用少數民族語言交際的人口約為5%。“中國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查”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負責,是1949年以來中國首次在全國就語言文字使用情況所作的調查。

說到推普,本人也算是能夠說上話的了。自從1993年開始,本人就以民間推廣普通話的方式,進行了長期的推普工作,在這個過程中聯係並走訪了不少普通話方麵的專業人士,並且聯係了像台灣著名藝人淩峰、以及海外華人和類似振興中華教育科學基金會那樣的資金,力求為在國內及海外推廣普通話做點事情,也在這個過程中深深感到,實際上,作為中華民族的民族共同語,普通話推廣不力主要責任是在政府,而且,如果要推廣普通話,單純依靠政府力量是非常不可靠的。

新中國成立到現在,曆時55年,至今才有了這麽一次針對中國語言文字的調查結果發布,也算是官方終於幹了點正事。

可把普通話作為中國民族共同語的時間又有多長了?1956年就被寫進了憲法,到現在也已經有了48個年頭了。作為一項基本法規定的內容,至今卻有近一半的在中國本土的人不能用普通話進行交際,這大概也是令人非常尷尬、困惑與憂慮的事情。

我在推普過程裏與國家語委有關工作人員的交往中了解到,他們也忿忿不平抱怨說,推廣普通話也與計劃生育一樣被寫進憲法,但實際執行工作裏卻與後者的範圍、強度等絕對不可同日而語,戲言為全國隻有兩個人在做的事情。而真到了應該由官方認可民間推普行為時,官僚主義做派又暴露得體無完膚,最後葬送了多少民間熱心於這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方麵的努力。

從曆史上看,秦始皇統一了度量衡並規範了文字,但卻未能將漢語言發音統一起來,造成了中國數千年“書同文但語不同”的境況。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出訪非洲隨行上海籍話務員將兩國政府聯合公報回傳北京話務員,雙方無法交流,最終造成聯合公報必須等訪問結束回國才發表的國際性笑話,這才引發普通話被寫進憲法的結局。應該說,普通話作為民族共同語,在中國也是具有強烈的政治背景與色彩。

而西方對於民族共同語的規範卻是有著非常深厚的民間基礎與氛圍。令人蕩氣回腸的都德《最後一課》敘述的就是在麵臨德國人入侵時法國人對自己語言文字依依不舍的情結。而法國在“振興法蘭西”的口號下曆經300年對法語發音進行規範,其結局就是法國人認為法語是世界上最優美的語言,也形成了在法國土地上對於說類似英語那種外語者不屑一顧甚至懶得搭理的情形,更是有了加拿大魁北克法語區鬧獨立的境況。

而在曾經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則根本沒有什麽官方發音規範機構,也隻是到了上個世紀才由英國廣播公司(BBC)下設了英語發音規範機構,成為純粹的民間行動。

再看已經解體了的前蘇聯、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都是民族矛盾與衝突非常尖銳的地區,包括現今的科索沃、車臣亦然。列寧所謂注重民族性地方性的主張,最終以民族國家解體和長期不斷的流血殺戮作為注釋。

而在中國,民族問題也一直是非常敏感的區域。東突、西藏、台灣等問題,時時刻刻都在纏繞著中國人。

以滿清入關後到現在的經驗,大體上說明了民族共同語的功用。而語言不僅僅被當作21世紀人類麵臨十大問題,而且也正是由於其超脫意識形態的屬性,為大陸和台灣之間最具有共同點。蔣氏夫子在台灣時倡導國語甚至到了侵犯人權的地步,遺憾的是大陸方麵卻未能及時在民族共同語方麵加強與台灣的溝通;海外華人為推廣作為民族共同語的普通話竭盡全力,新加坡雖然去中國化,但還是規定小商販不會講華語就不能領取營業執照;印尼華僑為推普搞得最終傾家蕩產;香港回歸之際彈丸之地上竟然出現了1000多家普通話研習社;加拿大已經將漢語作為第一外語;韓國白領以說漢語為時尚,並且形成了如果不會漢語則可能影響就業的情形……

而我們這裏呢?近乎一半的同胞無法用普通話交際。國際上漢語熱方興未艾,而作為漢語發源地的中國,卻派不出相應的普通話培訓人員,今年已經劃歸教育部的國家語委不得不通過網絡向全國招募普通話合格的出國人員。

語言本身屬於文化範疇,也是文化的載體,有著非常強烈的大眾化性質,而如果將其緊緊把握在官方手裏,作為行政權力領域中的部分,勢必會沾染上濃重的官方色彩,妨礙民間對於民族共同語的普及與推廣。事實上,國際上語言推廣成功的範例說明,隻有將民族共同語的規範、普及與推廣緊密地與民間結合起來,才可能取得成效;而在市場經濟已經很發達的現代社會,動員廣泛的社會資源則必須發揮市場配置能力,絕不能隻是采用行政手段試圖囊括民族共同語這種波及全世界每一個與漢語相關的人、曆時會在幾代人的浩繁工程。

互聯網的興起,使地球變得越來越小,人們可以在瞬間與世界上各個角落裏的對象進行交流,但在中國本土上的同胞卻依然無法交際,這不能不說是個時代的尷尬與譏諷。而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啟動民間力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