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也說北京領導幹部住房腐敗

(2022-12-14 01:03:33) 下一個

也說北京領導幹部住房腐敗

                                 2004年11月6日

何必

最近,北京市發現個別領導幹部以郊區住房換取市內住房,為子女或親友解決住房等手段和方式,來謀取私利……(略。)

北京市紀委對涉及領導幹部住房腐敗問題的案件展開專項調研,這似乎是件大快人心的事。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這個過程中社會財富分配不均情況的日益加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政府官員腐敗問題深惡痛絕,在官方與民間就此進行的調查中,腐敗問題一直是社會上關注問題中位於前列的,而且位次逐漸前移。同時,來自不同方麵的數據表明,我國基尼悉數處於快速上升時期,借此表現的社會貧富差距有高速擴大之勢,以至於學界和輿論界紛紛發出了中國“拉美化”的擔憂與警示。

中國人有安居樂業的傳統,人生中最大的事就是把“家”看成是擁有一所屬於自己的房子並不遺餘力地去實現。如今房地產市場的熱浪滾滾也是這種民族心理的寫照。領導幹部也是人,也有著七情六欲,當然也就不能免俗。把住房當作最為踏實保值的資產,除非早就離我們而去的焦裕祿孔繁森,其他人概莫能外。

可在這個報道中,還是用了那種曖昧含混平庸圓滑的詞匯,既把領導幹部住房腐敗這種人所共知的情形說成是“個別”人身上存在的現象,同時也違背了新聞的要求,語焉不詳地對究竟是什麽樣的頭頭腦腦涉及了這類案件含糊其詞,定然不敢指名道姓及其身居何部門何職務。盡管在其下的報道中還是不得不采用了比起“個別”來要寬泛得多的量詞“一些”,但最終還是以不可告人的私密手法,讓讀者滿頭霧水懵懂混沌,既不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雖然拿到公眾媒體上說,但卻還是欲說還休千呼萬喚不出來,死活也看不到那些平日裏高高在上人模狗樣頤指氣使正襟危坐的頭麵人物們到底都是些什麽德行。

不消說,按照我們社會的通行規則,如果媒體沒有公開點名,那麽基本上這種調研雖然有了“階段性成果”,但對於涉案人員的處理卻還遠遠沒有達到蓋棺定論的時候。一方麵,涉案人員會也許驚惶失措也許安之若素,尋找對處理案件能說得上話的上司出麵搞定,讓此事也許永遠成為不可再提及的事;另一方麵,案件查辦方也對涉案人員的背景情況、在黨政機關中的人脈狀況、特別是屬於哪個派係以及該派係在當下和可見的未來的權力角逐中處於什麽樣的地位、等等諸多因素之考量,也會對此類案件的處理謹小慎微。

媒體早就有過報道,如今,反腐倡廉之成本巨大到了已經為我們的社會不堪重負的地步,查辦腐敗案件牽涉到了恨不得整個政治生態係統,該係統的穩定性、安全性、連續性、合法性都是需要得到維護的;更有甚者,一些地方反腐已經成為權力鬥爭的替代品與尚方寶劍,如果想把對手整垮,最拿手的靈丹妙藥莫過於反腐這把利器;而現存的領導幹部還在招搖過市,並非沒有腐敗問題,而是站對了“隊”而沒有被涉及。

在本事件裏,還可以看到,涉案領導幹部能夠讓所在單位出資購買大麵積住房,然後以房改價或成本價買下,那麽,掌管國有資產的單位又去做了什麽?盡管領導幹部一手遮天的現象比比皆是,但在單位裏,購買大麵積住房也絕非斤斤計較的小事,而單位就對此無能為力、甚至沒有一個下屬人員還有些正義感通過置疑或者舉報方式保護國有資產不受到侵犯?這說明了什麽?也許,恰恰是我們的政治生態體係已經處於結構性全麵病入膏肓的地步。

而利用郊區的住房通過市場價格評估換取市區裏麵的住房,更是牽涉到了“政府相關部門”,而這種依法取得的對財產市場價格的評估權在這裏出現了如此巨大的偏差,也讓人看出政府部門之間狼狽為奸沆瀣一氣共同侵吞國有資產的倒行逆施。可原本該具有公信力的政府部門,幹了這種傷天害理的事,在報道中,卻沒有被當作是什麽不得了的事,距離報道主題的領導幹部住房腐敗問題還有不少的空間,故而也就是一帶而過罷了。可想想看,政府部門能夠為一己私利而出具與市場真實價格大相徑庭的評估結論,政府的公信力何在?如果這種市場價格是可以完全人為操縱的,那麽當無權無勢的人去做這樣的評估時,被剝奪資產又有什麽新鮮或不可能的?而這種公然在政府權威文件上弄虛作假的行徑,又怎麽著了?

中央黨校吳忠民教授說,公共投入應以民生問題為先。而且應當是隻提供“一般性”的公共消費物品,而不可能是“奢華”品。反觀現實,我國公共投入秩序顛倒,結果嚴重失衡,十分不合理。國家財政在社會保障、義務教育、公共衛生等事關基本民生的領域,投入比例小得可憐;而在一般公共方麵的支付過大,居世界各國之首,行政成本過高。國家財政在一般公共方麵的支出比重,2000年我國高達24.7%;而2001年,美國為10.1%,俄羅斯為8.2%,波蘭為3.8%,印度為6.1%。同時,我國在一些“奢華性”的基本建設方麵的公共投入巨大,比如,近年國家在高速公路建設方麵投入了8000億元。

學者呼籲歸呼籲,媒體披露歸披露,真是到了政府那兒,該怎麽辦還怎麽辦,北京水價照樣長,秀水照樣拆,估計月票也照樣廢。公共投入也照樣會太多的形象工程。而如果再加上領導幹部住房腐敗(假如再查醫療、教育、保險、考察、辦公、接待、兩性等方麵的以權謀私,其結果恐怕更加觸目驚心),什麽“一般性”公共投入對“絕大多數”國民來說充其量就是海市蜃樓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