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觀時事

潘曉來信的作者之一。老麽哢嚓眼的。不迎合不爭論,不自以為是否定其他,不以為掌握真理,隻是口無遮攔唧唧歪歪。
個人資料
正文

外國人到中國留學不考漢語之舉匪夷所思

(2022-12-11 00:43:44) 下一個

外國人到中國留學不考漢語之舉匪夷所思

                     2004年8月23日

何必

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日前公布了一項新規定,以漢語作為學習語言完成中等教育的外國學生可以免除漢語水平考試(HSK)成績要求,申請來華留學……(略。)

該規定內容之中包括,申請免除漢語水平考試直接入學的外國學生,必須向中國高等學校出具畢業學校獲得的上述證明信函的複印件。作為一個新聞細節,可以讓人發生聯想。如今國內假學曆假文憑滿天飛,前不久針對國家公務員進行的檢查中,就發現了15000多人持有假文憑。這也是很多國家在中國人申請前往簽證時都要求提供各種證件的原件以及複印件,而在西方,很少要求提供原件的,無論是成績單、學曆證書、護照等,都隻要求提供複印件即可。

教育部規定外國學生隻是向中國校方提供複印件即可,相比起國內學生必須提供原件來,倒也相映成趣,又是一個內外有別。

而從這項規定的內容看,內外有別的遠遠不止是原件與複印件之差。

眾所周知,中國人到歐美留學,必須提供英語考試成績,而這種英語考試是由類似美國英語考試中心之類的的外國機構主持的。即使中國學生在國內學習時也是用英語教學,甚至工作後也麵臨著全英語環境,也概莫能外,必須要考什麽托福、GRE、雅思等等英語技能測試,而如果去德國還要考什麽“德福”以檢驗德語實際水平。也正因此,才使得類似北京新東方那樣的純粹應試教育機構應運而生並財源滾滾一發而不可收,在短短10幾年間積累了幾個億的財富,成為令全世界驚奇的單純依靠某種外語考試為培訓目標與方向攫取不僅僅是第一桶金而且長年累月樂此不疲的應試教育典範,而且也緣此被美國考試中心以侵犯知識產權為由告上了法庭,新東方負責人在麵對媒體時很委屈地顧左右而言它,把個知識產權事件活生生上升到民族氣節上,觸動中國人異常敏感的那根神經。再看新東方後麵,一大群形形色色的英語培訓機構忙不迭地招攬著生意數著白花花的銀兩,都是衝著五花八門的外語考試而去。

非但如此,國內還來不來就把英語當作是一個手眼通天的法寶。君不見,如果拿不到英語四級證書就甭想取得大學畢業證,如此也成就了一大批專門應付英語等級考試的槍手。今年6月19日全國英語等級考試時,重慶有個槍手被發現倉惶逃跑失足掉下樓隕命,也成為英語等級考試的犧牲品;而當天,在全國各地不少考點都發現了為數可觀的槍手,有的在一個考點竟然發現幾十名。現如今,無論是職位晉升還是學術成就,都要把英語考試當作一個必須經過的測試,形成了對於英語的拜物教。

北京2008年將要舉辦奧運會,也很早就提出北京市要全民學英語,這種提法讓人感到莫名其妙:既然是外國人到中國來,他們應該學漢語才是,應該適應北京的水土才行,怎麽會有這般本末倒置的說法,讓當地人都去適應外來的參觀者?這種動輒全民動員不顧文化曆史與社會氛圍乃至資源狀況的號召究竟意義何在?

聯想到去年11月4日中央電視台央視論壇“清剿‘洋涇浜’”節目裏兩個嘉賓煞有介事地說什麽英語的地位將等同於普通話、英文標識應該隨處可見:外國人能去的地方都應該有英文標識,即使外國人不能去的地方也應該有以便於小孩子學英語等令人雲裏霧裏目瞪口呆的說辭,就可以反映出如今暢行的後殖民心態。看那些連國門都沒到過的少男少女們來不來就弄個英語式的洋名字,micky、eric嗲嗲地終於在自己的姓名上行使了一次自主權,但卻沒見什麽人弄個俄羅斯、柬埔寨甚至日本的洋名字過過癮;看看國內企業裏聘請了幾個外國員工就掀起全員學習並講英語熱潮的荒誕不經的局麵,以及張口就得蹦出個英文單詞以顯示自己身份的憋屈。說到底,不過是對美國霸權主義的折服與豔羨。想想中美撞機、美國轟炸中國駐原南斯拉夫大使館後,一群群血脈奮張的愛國學生跑到北京美國大使館前,拋擲地上事先準備好了的石塊,然後回到學校繼續著自己的寄托(GRE、TOFLE)的情形吧。

現如今,作為中國國家最高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教育部也是照方抓藥,亦步亦趨地進行著如此作為。

與新東方打官司的美國考試中心,並不是什麽政府機構,隻是個民間營利性機構,其考試項目與結果得到了美國乃至世界英語教學機構的認可與接受。

也正是由於冷戰後美國人在單邊主義思路下實施的事實上的無政府主義策略,才使得像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英語國家興起了依然是非官方機構主持的意在擺脫美國方式的雅思考試。

從日不落帝國時代,英國就在向全世界推廣英語,進行通過語言的文化殖民,但這種行徑卻是完全依靠BBC(英國廣播公司)來進行,而沒有官方成份。

如果說語言推廣裏有國家直接參與的,那就應該屬法國。在“振興法蘭西”這種激動人心口號的引導下,法國成立了總統管轄的委員會,專門負責規範法語的發音,並向全球推廣。法國法律規定,不得在法國境內任何媒體上用外語做廣告(想想我們的情景吧),法國人很自豪地認為法語是當今世界上最優美的語言,法國領導人在公開國際場合都要講法語(即使像申辦奧運會那樣的場景裏),很多外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曆,在法國如果用英語問及路人很可能會領受白眼。也正因此,才有了都德《最後一課》的經世流傳,當然,也還有加拿大法語區的魁北克曾經鬧獨立的喧囂。

在世界列強紛紛把語言當作文化乃至價值觀輸出利器之際,我們卻要對到中國來就讀的外國人網開一麵,由中國官方語言管理部門(原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已經並入教育部)宣布,外國人到中國留學可以不進行漢語水平考試,這種做法實在令人費解。即使不從外交上對等原則方麵考量,單純隻就文化保護與推廣的層麵上說,漢語畢竟還是聯合國五種工作語言之一,提高漢語的國際地位是需要做些實實在在的工作,而這種工作絕非喊幾句華而不實空洞的愛國主義口號,而要落實到具體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當中。具體到漢語考試,外國人到中國來學習、工作或生活,必須經過中國方麵舉辦的漢語水平測驗,應該是順理成章無可非議之舉,同時也是弘揚中華文化的必要措施。

中國人到國外留學必須要經過外語考試,而外國人到中國來留學卻可以不參加漢語水平考試,這種狀況的出現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