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楔子

(2023-10-02 10:57:16) 下一個

荒唐年代荒唐人,荒唐人多荒唐事。

 

江北澎州市有座山,名曰東山。山下有條溪,名曰東山溪。溪邊有個村莊,名曰東山泉村。村西有個煤礦,名曰東山礦。村北有個學校,名曰東山中學。

學校規模頗大,占地二百八十畝。學生有近兩千人,來自廠礦農村,山裏山外。教工有近三百人,來自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所以人員比較複雜。僅以教工而言,論姓氏,趙錢孫李,周吳鄭王,《百家姓》中占了一半。論年齡,老的年近花甲,小的不足十八。論出身——這在當年最為重要——地、富、資本家、工人、貧下中農、小業主、城市平民······,社會上有的,這裏大都俱備。

學校地處礦山農村,卻不屬於農村中學。學校偏離城市八十裏,卻被命名為澎州市東山中學。俗話說“天高皇帝遠”,校領導到市局匯報工作不容易,市局領導來校視察工作也不方便。學校離車站尚有六裏,又無現代化交通工具,接送客人,運輸物資,僅靠一輛馬車。接送一般客人還可以,要用馬車接送上級領導卻有些不大雅觀。何況路麵不平,坐在車上,夾著皮包,晃啊搖啊,豈不有失斯文,所以平時市局領導也不常來。不得不來時,就得坐部裏的吉普車,下得公路,還得顛簸半小時才能到學校。到校後還得喘息半小時,才能聽校領導匯報工作,然後由校領導陪著視察校容校貌,看望老師教工,查看課堂教學。這以後就到吃午飯的時候了,於是校領導陪同上級領導到食堂進餐。請不要奇怪,怎麽不帶領導到五星級酒店去?實在不好意思說,學校附近連飯店都沒有,哪還有星級酒館。孟子說“非不為也,是不能也。”沒有辦法,隻好委屈領導。好在當時的領導也非現在的領導,他們奉行的是艱苦樸素,廉潔奉公的理念。所以,即使喝碗菜粥,吃塊煎餅,也毫無怨言。何況,學校食堂還有位名廚,他能把一個南瓜做成五種美肴,所以雖是家常菜,也能讓上級領導吃得讚不絕口,大快朵頤。

說到這裏,還得介紹一下學校的布局。因為後麵要講的許多人和事都離不開這些活動場所。學校的教室,據說是一個煤礦上的工程師設計的,頗具現代意識,很像一架飛機的形狀。機頭是一個大的實驗室,機艙的地方是圖書館,機尾是體育活動室。飛機的身後是黨政機構,機構後麵是三排平房,從西到東,整齊排列。這裏安排的主要是各科教師辦公室,此外還有廣播室,實驗室,收藏室,保管室。“文革”時還增設了保衛室,隔離室,以及各種戰鬥隊的“辦公室”。

據學校的一些元老們講,原來學校門口有一塊四十畝的良田,所收的糧食,可以供全校師生吃一個月的。後在國家遭受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交由當地的生產隊耕種了。不過在校園裏麵,還保留了一塊十來畝地的大菜園。菜園裏生產出的蔬菜,師生吃不完,就提供給市場。此外,房前屋後的空地上還種植一些玉米、麥子、桃子、蘋果、葡萄,道路兩旁,教室前後,還栽了一行行法國梧桐,白楊,所以每到春天,校園內花香撲鼻,景色怡人。夏日炎炎,校內卻涼風習習,高樹蟬鳴。秋風颯爽,瓜果成熟,師生皆可得而嚐之。冬天,教工們圍著火爐,吃著菜園裏麵生產的大蘿卜,又脆又甜,其樂融融。此情此景,是全澎州市的其他學校所沒有的,也是不可能有的。你想想那些學校,擠在城裏巷子裏,逼在馬路邊,一個屁股大的地方,哪裏能栽果種蔬?所以,不僅全市教師聞之眼饞,嘴饞,就連教育局的諸公也十分羨慕。這在困難時期,很多人吃不飽肚子時,尤其如此。當時有一個順口溜叫:“一中學習,二中舞,三中體育,四中鼓,五中、六中打呼嚕,東山中學勞動能吃苦。”此言不虛。你想,那麽多地,那麽大菜園,那麽多果木,全靠師生料理,不苦行嗎?

學校由於地處山區農村,沒有辦法,隻有自己建造宿舍,建造水塔,打井灌園,采石鋪路。教工家屬宿舍建在學校東南角,有牆隔開。水塔則建在宿舍和學校之間,位居牆內。圍牆與家屬宿舍之間,有一條小河。每到雨季,山洪爆發,此處則水流滔滔,濁浪滾滾,所以小河上建有一座石橋。在家屬宿舍的後牆邊還有一條山溪,從東山流下。水是山中的泉水,甘甜綿軟,沁人心脾,所以學校師生和附近的村民都飲用此水。每到夏季,暴雨過後,漫步山坡,處處可見地上往上冒水,如鯉魚吐泡,跳躍而行。到了冬季,寒風凜冽,地凍冰封,獨有東山泉奔流而下,吐著熱氣,逶迤而來,像一條白色的玉龍,由東向西漫遊,一直遊到礦山旁邊的排洪道。所以冬天師生們洗衣服都到泉水中洗,既溫暖又舒適,簡直是一種樂趣。

王羲之曾讚美會稽蘭亭“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而此處隻少修竹,但卻有溫泉鬆柏。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墳頭吃小鬼。三者,此處皆有。單說吃山吧。三十年間,山被啃了左一塊右一塊,地被挖了大一坑小一坑。隻要你隨處走一走,看一看,所有的民房,宿舍的牆壁都是石頭壘成,就連工廠的牆壁,下麵的褲子也是石頭做的。自然學校也不例外。學校有一條一千五百米長的圍牆,像長城一樣,全是石頭的。不過,雖然固若金湯,但到了“文革“時,卻擋不住造反派的衝擊。

這裏還得簡介一下教師,免得諸位看到後麵的故事時,心生嚇異。前麵說過,東山中學的教工來自五湖四海,因此他們的性格也具有五湖四海的性格。記得在乾隆年間,揚州有八怪,即各具風格的書畫藝人。但在東山中學,何止八怪啊!認真評選,總有十怪,還有兩個候補的。先舉一例吧。有位教師,業務水平較高,思想品德也很好,工作又認真負責。文革後,上級領導發現人才了,決定提升他到上級機關工作,可是他不願意,領導三番五次,五次三番的做工作,後來沒有辦法他去了。但幹了一個星期,他卻想辦法逃回學校,死活不願再去。這本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事情,他卻不識抬舉,翻來覆去不願意,你說傻也不傻?聽說,要不是他平常表現好,差一點因此受了處分。據說還有一個人,在1957年的反右鬥爭中,其所在單位還缺一個右派的名額,沒有完成上級交給的指標,領導正為此發愁之際,他為了表現積極,替領導分憂,竟然自告奮勇,要當右派。領導經過集體研究,竟然也批準了。因為他是自己認領的,不是打成的,所以在右派下放勞動時,他沒有到勞動農場去,而是照顧他,讓他到學校工作。這也算是領導給他的獎勵。還有一些人,以後慢慢介紹。

最後還得簡介一下東山中學的領導。你想, 一個學校沒有領導怎麽行?那豈不是犯了無政府主義嗎?照現在的風氣看,得首先介紹領導,而後才能介紹學校,介紹環境,介紹師生。君不見,每有大型會議,都是先請領導在主席台就座,而後依次介紹各人職位,姓名。在領導做報告或各單位匯報工作時,開頭總要說: “在領導的關懷下,在上級正確的指導下,我們進行了······。” 不過當時的校領導並不在乎這些。即使他們現在回憶起來,也不會責怪作者不恭不敬。況且孟夫子早就說過“民為貴,君為輕。”所以,作者這樣安排,於古於今,於情於理,都不算悖逆。

東山中學有支部書記一人,校長一人,副校長兩人,教務主任一人,副主任兩人,後勤主任一人,沒有副手,團委書記一人,秘書一人,為支部書記,校長合用。因為大小領導人員經常變動,所以此處不便報出真實姓名,希望他們見了,不要生氣。將來在講說具體故事時,根據時局變化,再道出真名實姓,現在隻好暫付缺如。欲知詳情,便慢慢瞧著吧!總之:時事多變,難分東西。人員複雜,不辨雌雄。奇聞怪事,層出不窮。

下麵的故事即從1964年8月開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