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百二十 反擊

(2023-09-07 06:40:52) 下一個

 

高原大雪落紛紛,中印邊疆起戰雲。

天竺有心開殺戒,神州決意抗瘟君。

風摧敗葉飄飄下,虎趕羊群急急奔。

為免雙方民疾苦,凱歌聲裏我回軍。

 

    中蘇關係破裂以後,世界反華勢力麋集一起,乘著中國處在經濟困難時期,他們搞起了反華大合唱。引起了全國人民的憤怒和警惕。

    印度政府錯誤地估計了形勢,向外搞擴張主義。先欺負小國,後又把目標瞄準中國。在中印邊境屢屢挑起衝突,中國人民紛紛予以譴責。

    中印邊境的衝突,是英帝國主義留下的禍根。在印度成為英國殖民地時期,不僅統治奴役印度人民,還把矛頭對準中國。為了製造中印矛盾,獨自強行在中印邊境劃出一條麥克馬洪線,和所謂的西段線約翰遜線。侵占了中國9萬多平方公裏的土地。印度獨立後,承襲了英帝國主義的衣缽,公然將這些侵占的領土占為已有。不僅如此,後來又陸續侵占中國領土約33000平方公裏。總麵積達到12.5萬平方公裏,相當於一個福建省大。這理所當然地遭到中國反對和拒絕。後雖然經過雙方會談,暫時維持現狀,但從1959年到1962年,印度並未真正收斂。在此期間印度飛機侵入中國邊境有130餘架次。其士兵不斷侵入中國境內,肆意騷擾挑釁。甚至在中國境內設立哨所,有的楔進中國哨所之間,有的竟然插到中國哨所之後。到了1962年9月到10月之間,不到一個月內,打死打傷我邊防部隊官兵47人。真是欺人太甚,是可忍,孰不可忍!

    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中國政府決定給予侵略者以狠狠教訓。

    在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副司令員鄧少東、趙文進和副政委呂義山等具體指揮下,我邊防部隊奮起反擊。

    1962年10月17日、18日印度軍隊不斷增兵邊界,同時對中國軍隊猛烈炮擊。挑起大規模衝突,於是中印邊界戰爭爆發。

    印度選擇在此時挑釁是有原因的。一方麵中國處在三年自然災害期間,經濟極端困難;一方麵台灣蔣介石又叫囂反攻大陸。因此,他們以為挑釁一下,撈一把,中國不敢還手。但他們打錯算盤,低估了中國人民軍隊的決心和意誌。當年在朝鮮戰場憑借著落後的裝備,靠著一口炒麵,一口雪的堅韌不拔的精神打敗了以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還怕泥塑似的印度軍隊嗎?

    中國軍隊以雷霆萬鈞之力,向印軍碾壓過去。

    這次邊界反擊戰是在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南側和喀拉昆侖山上進行的。這裏地勢險峻,氣候惡劣,人煙稀少,交通不便,比朝鮮環境更險惡。但經過萬裏長征淬煉的部隊,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雄師,是摧無不倒,攻無不克的勁旅。俗話說,老虎一發威,群羊大潰逃。

    雖然印度在中印邊境部暑了二萬二千多軍隊,但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反擊,便如摧枯拉朽,橫掃千軍如卷席。

    解放軍在東西兩段迅猛出擊,僅一個月時間,東部追擊至傳統習慣線附近,西段清除了印度全部入侵據點,共全殲印軍3個旅,又基本殲滅印軍3個旅,還殲滅印軍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129旅各一部。俘虜印軍第七旅旅長達爾維準將以下3968人,斃傷印軍第62旅長旅長辛格準將以下4885人,繳獲各種火炮300餘門,飛機5架、坦克9輛、汽車437輛。還有各種槍支6300餘支等其他裝備。打得印軍抱頭鼠竄,潰不成軍,大傷元氣。

    印軍那種夜郎自大,坐井觀天,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姿態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引起了印度國內民眾對政府的憤恨。譴責他們惹事生非,太歲頭上動土,佛爺頭上動刀,又無實力對抗,結果損兵折將自取其辱。

    中國不想將戰事擴大,更無意占領印度一寸土地。為謀求中印邊界問題和平解決,采取了主動措施,於11月21日發表聲明,宣布從22日停火。

    從12月1日起中國邊防部隊從過去雙方的實際控製線後撤20公裏。並且把繳獲的武器彈藥和其他軍用物資全部交回印方,5個月後,又主動釋放和遣返了印度的全部戰俘。

    中國的這種偉大而高尚的舉動在國際戰爭史上是沒有先例的。因而得到了世界上許多國家和人民的高度讚揚。

    但中國這個善舉,並未得到印度國內民族主義者和一心想投靠美蘇反華勢力的政治人物的理解。他們不但不知感恩,不思悔悟,反而心懷怨恨。但在強大的對手麵前,他們也不得不坐下談判,同意維持邊界和平,不再騷擾生事。

    中印邊境的反擊戰,得到全國人民的支持和擁護。

    反擊戰的完美勝利,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鬥誌。城鄉各地敲鑼打鼓,載歌載舞慶祝勝利。

    蘇大同學老師們開會慶祝,座談討論。暢談這次反擊戰的重要意義。

    楊校長說:“這次戰鬥,我們打出了國威。讓世界看看,什麽叫人民解放軍,什麽叫仁義之師,什麽叫大國胸襟。”

     討論會結束了, 史維華和戈華中兩人擬了兩副對聯,用毛筆書寫後,貼到了校院的報欄內:

一、

猛虎下山猢猻潰散;

紅旗指處毒霧紛飛。

二、

狼犬無知欺弱小;

雄師有意懲凶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