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百五十三 憶苦思甜

(2023-09-27 00:47:56) 下一個

 

曾從苦海岸邊行,望見魔王黑麵獰。

黃雀無毛未健翮,鴟鶚有爪便加兵。

飛來大地神鷹救,獵逐叢林鵬鳥鳴。

今向晴空呼萬歲,再生父母黨恩情。

 

    全國都在開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學校在教工中開展思想整風,在學生中主要開展階級教育,憶苦思甜。

    蘇州市搞了“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的展覽。學校讓各係科組織同學去觀看。回來以後各個班級分小組進行座談討論,並要求同學們結合家中情況談思想認識。

    蔣林之同學談了舊社會家庭如何貧窮,父親如何參加革命,解放戰爭中如何犧性的事情。同學們才知道他原來是烈士後代。

    時文兵談自己家在漣水縣城附近,國民黨進攻漣水時,狂轟濫炸,結果他三大爺家五口人都被炸死炸傷。談到此,恨得他咬牙切齒,大罵國民黨禍國殃民。

    譚學珍談了日本鬼子占領時期,國民黨發動內戰時期,鎮江人民處在怎樣的水深火熱當中,許多反抗者被殺害,許多窮苦人流落街頭。常常有餓死的人橫屍大街。她的父親靠拉平車,當搬運工人,養活一家幾口。

高如久談起來,更令人傷心。他一家在南京大屠殺中,死的死,逃的逃。他一個人被丟棄在大街上,最後被一個教會的孤兒院收去,才免於一死。解放後是政府把他收養了,還免費送他上學,最後進了大學門。

他說:“我是國家的孩子,沒有新中國,就沒有我高如久。國就是家,家就是國。我這一輩就全交給國家了”。

同學們都沒想到平時愛說愛唱的人,卻原來有如此悲慘的童年。

王柏鬆是宜興人。他原是醫學院的學生,後被查出是色盲眼,不適合學醫,便轉到蘇大中文係來了。

他說:“宜興出了許多人才,有許多富家旺族。但也有很多吃不上飯,穿不上衣的窮苦百姓。”

他家就是一個為那些有錢人服務的差夫奴隸,父親靠苦力過日子,所以解放前就病死了。不是解放,他這樣的家庭如何能供得起孩子上學。

    史維華見許多同學都曬出了家底,自己也談了家史。談了祖父母的死,談了父親參加抗日遊擊隊,談了目睹戰爭的慘況,談了自己如何跑反,談了目睹土改時打土豪分田地的情況。

    同學們原來以為老夫子是書香門第出身,那樣的愛書,那樣的喜歡古典文學,卻原來是貧下中農家庭。

班長馬益升問:“老夫子,你從什麽時候開始讀書的?”

他對老夫子一直不明白,年齡差不多,怎麽顯得那樣老成,那樣博古知今。

    “我們那裏是新四軍根據地,老解放區。1946年土改後我就上學了。但學校被國民黨燒了,停學一年,又在民家屋子裏複學,常常搬遷。學無定所。有時國民黨來了,還得跑反。斷斷續續到了1953年才小學畢業。”

    沈之求說:“怪曲折的,不過這種社會經曆也算是讀書--這是社會上的書。”

    史維華說的,譚學珍過去零零碎碎聽過,但沒有今天講的係統詳細。她才知道,為什麽史維華有如此特殊性格。

老實人郭玲是啟東人,平時不大與同學接觸。好獨來獨往,今天見大家都談了,也說了自己的家史。她家在長江之北的啟東,三麵環水。一直處在國民黨統治之下,日本占領期間窮人更是日不聊生,往東逃是大海擋住,往南逃是長江阻攔,往北戰火不斷。隻能窩在這三麵環水的三角地帶,低頭彎腰過著牛馬生活。父親累得彎了腰,母親早早愁白了頭發。

她說:“我從小就不知道什麽叫快樂。”

    同學們這才知道她為什麽少言寡語,整天不見笑容。原來早就養成了這個性格。

    南京的尤文英說:“大家談了這麽多,老夫子你是不是來首詩歸納一下?”

    史維華說:“詩是抒情言誌的,哪能用來作總結啊?”

小胡子陳才俊說:“你就用抒情方式把同學們的思想感情抒發一下。”    

他家是歸國華僑,原來居住在馬來西亞,家境也不好。解放後回國,居住在蘇州。因為胡須旺盛,像韭菜一樣常割常生。所以同學們都喊他“小胡子”,他也不生氣,和每個同學都處得很好。

    史維華便按陳才俊說的寫了一首詩,作為憶苦思甜的小結:

如今諸位氣軒昂,回首當年怨恨長。

家史斑斑皆血淚,雲中陣陣盡飛蝗。

史維華見許多同學都曬出了家底,自己也談了家史。談了祖父母的死,談了父親參加抗日遊擊隊,談了目睹戰爭的慘況,談了自己如何跑反,談了目睹土改時打土豪分田地的情況。

    同學們原來以為老夫子是書香門第出身,那樣的愛書,那樣的喜歡古典文學,卻原來是貧下中農家庭。

班長馬益升問:“老夫子,你從什麽時候開始讀書的?”

他對老夫子一直不明白,年齡差不多,怎麽顯得那樣老成,那樣博古知今。

    “我們那裏是新四軍根據地,老解放區。1946年土改後我就上學了。但學校被國民黨燒了,停學一年,又在民家屋子裏複學,常常搬遷。學無定所。有時國民黨來了,還得跑反。斷斷續續到了1953年才小學畢業。”

    沈之求說:“怪曲折的,不過這種社會經曆也算是讀書--這是社會上的書。”

    史維華說的,譚學珍過去零零碎碎聽過,但沒有今天講的係統詳細。她才知道,為什麽史維華有如此特殊性格。

老實人郭玲是啟東人,平時不大與同學接觸。好獨來獨往,今天見大家都談了,也說了自己的家史。她家在長江之北的啟東,三麵環水。一直處在國民黨統治之下,日本占領期間窮人更是日不聊生,往東逃是大海擋住,往南逃是長江阻攔,往北戰火不斷。隻能窩在這三麵環水的三角地帶,低頭彎腰過著牛馬生活。父親累得彎了腰,母親早早愁白了頭發。

她說:“我從小就不知道什麽叫快樂。”

    同學們這才知道她為什麽少言寡語,整天不見笑容。原來早就養成了這個性格。

    南京的尤文英說:“大家談了這麽多,老夫子你是不是來首詩歸納一下?”

    史維華說:“詩是抒情言誌的,哪能用來作總結啊?”

小胡子陳才俊說:“你就用抒情方式把同學們的思想感情抒發一下。”    

他家是歸國華僑,原來居住在馬來西亞,家境也不好。解放後回國,居住在蘇州。因為胡須旺盛,像韭菜一樣常割常生。所以同學們都喊他“小胡子”,他也不生氣,和每個同學都處得很好。

    史維華便按陳才俊說的寫了一首詩,作為憶苦思甜的小結:

如今諸位氣軒昂,回首當年怨恨長。

家史斑斑皆血淚,雲中陣陣盡飛蝗。

鬼狐當道狼磨齒,黎庶迷途柱鎖羊。

父母躬腰共謀食,如牛負重仍饑腸。

同學們聽了,都擊掌道好。

馬益升說:“概括得好,把我們舊社會的家庭處境都說到了。但願我們都記住列寧那句話“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

    於此同時,農村一方麵高舉大寨的大旗,一方麵也在搞社教運動。    

    縣政府根據省委意見,在各地選拔人才,進行培訓,準備在淮陰地區的農村開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

    被選拔的有機關幹部,也有城鄉青年。史渡大隊的史學祥、史錦也被選去。

    劉灣鄉烈土子女劉華惠初中畢業,沒有上高中,在家務農,這次也被選上了。她的叔叔劉傳梅不讓她去,說:“我大哥就留下這麽一個孩子,不能讓她到處跑,有閃失我沒法交待。”

    鄉長說:“你思想太保守了。讓她出去習練習練,回來說不定還能安排一份工作,總比在家種地好吧。再說是有組織有領導帶隊出去的,安全絕對有保障。盡管放心讓她去。”

    經鄉長這麽一說,她的叔父才答應了。

社教暖人心,相談愛憎明。

一生圖報國,不為名利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