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百四十七 元旦

(2023-09-22 04:55:26) 下一個

 

秋風颯颯驅炎熱,國慶中秋元旦節。

幾處歡歌幾處愁,鄉村學子心憂結。

 

       馮寶父親是揚州的刻字匠,是著名篆刻家丁墨耕的嫡傳弟子。史維華聞聽馮寶在元旦假期間要回揚州,便拜托他請其父親刻一方藏書章“求是園”。取意求學、求取、求真、求實之意。馮寶聽後立刻答應了。

       正在慶祝元旦之際,史維華接到史渡大隊書記史維憲的來信。信中談到家鄉秋季因遭遇大水,幾乎顆粒無收。補種的蕎麥也未長成。因為不是季節無法生長。目前隻有胡蘿卜還在田裏艱難的生長著。現在幹部們正在千方百計忙著救濟群眾。

      史維憲是今年八月份代替史維加為大隊書記的。誰知一上任,就遇到了這麽大的水災,開始忙排澇抗洪,現在又忙抗災救濟。一個大隊幾千人衣食住行都要他考慮,確實夠難的。但史維華雖是他的好明友,卻無力幫忙,接信後,隻能在精神上給以鼓勵。看了信以後,史維華便立即回了信。說了一些大道理,給他鼓勁,希望他挺起腰杆,挑起擔子,為人民服務。與群眾一起,共渡難關,到明年開春一定會好起來的。

      史維華雖然不是黨員,甚至連共青團員都不是,但他畢竟是大學生,畢竟學了一些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這些大道理還是提筆就來的。他想不管這信有沒有作用,起碼在精神上能夠給老朋友以支持。他把信發了出去,似乎完成了一項任務。但心頭仍然壓著一塊石頭。他想著家中的父母姐妹,想著莊上的人。想著鄉村父老,想他們如何挨過這寒冷的冬天。

      在這樣的情況下,雖然元旦學校放了兩天假,但史維華無心再與同學外出遊玩。他一頭紮進圖書館,想讓書籍來替他消愁解悶。但許多書並不能使他達到這個目的。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使他痛恨,雨果的《悲慘世界》令他心痛,托爾斯泰的《複活》令他鬱悶。最後他還是選擇了陶淵明的田園詩和王維、孟浩然的山水詩。這才使自己煩惱的心情有所舒解。

      維華找到了王民、應成友、劉偉賢幾個老鄉老同學在香樟樹下閑談。幾個人家都在一個縣裏,都同樣遭遇水災,都有同樣的心情。尤其是王民王二哥,家中除了有年邁的父母,還有老婆孩子。他更是每天身在曹營心在漢,日夜思念著家中老少。

      王民結婚早,上初中的時侯就結婚了,不結婚,父親就不讓他繼續上學。目的是讓他娶一個勞動力回家,頂替他在家幹活。他的大哥雖然是軍隊轉業幹部,但遠在浙江杭州工作,也無法照看老家,至多關心一下父母,也無暇顧及兄弟。

      劉偉賢似乎情況好些,上有哥,下有弟,都能工作賺錢了。但如今物資匱乏,有錢也買不到穿的,吃的。全家照樣半饑半飽。

      應成友家也不好,他是長子,家有弟、妹。他在學校讀書,家中缺少勞動力,又無外援,生活之艱難可見一般。談起老家他不斷歎息。

      從老家,他們又談到學校。談到學校的吳書記、楊校長、潘校長,他們都是革命老幹部,過去出生入死,今天雖居高位,仍過著艱苦樸素的生活,和普通老百姓也沒有多大區別。學校教授們等知識分子,國家還有特殊照顧,有點生活補貼,但幹部們卻無權享受。這也是共產黨所以得民心的地方。他們真正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王民說:“我們學校的王處長又到蘇北采購副食品去了。不知能否弄到一點東西。”

      史維華說:“我們那裏遭受水災,政府正在搞救災,恐怕難有收獲。”

    “不過淮陰地區還有幾個縣情況好一些,也許能搞到一些。”劉偉賢說。     

      應成友說:“蘇州地區水資源豐富,照理多生產一些蔬菜是沒有問題的,多養一些雞鴨也是沒有問題的。但為什麽偏偏就供不應求,真奇怪。”

    “其實也不奇怪。你想蘇州機關學校這麽多,每天得消耗多少?我注意看了,郊外沒有大型的蔬菜產地。據說農民養雞鵝鴨都有限製。如何能滿足需求。”王二哥分析說。

      畢竟他是有老婆孩子的人了,看問題比較透徹。

劉偉賢說:“我們班有的同學吃過飯,用手指把碗裏的稀飯抹得幹幹淨淨,像刷過一樣,半個米粒都不剩,看著令人心酸。”

     “這有什麽,不怕你們笑話。每頓飯,菜碗裏的菜汁我都一滴不讓它浪費掉。有兩次我餓急了,沒有辦法,就衝醬油水喝。不要說,還真起作用。一碗醬油水能管一個半小時不餓。”

       應成友介紹經驗似的說著,大家的心更是酸溜溜的。

      王民說:“我們知道,你個子大,飯量大,同等的供應標準,對你確實委屈了。不過,不要氣餒,列寧說‘麵包總是會有的。狂風過後有平靜,大雨過後是天晴。希望是滿滿的,前途是光明的。’紫色的夢想一定能夠實現。”

      王民始終沒有忘記自己將是個政治教師,時時忘不了做思想工作。

      大家終於被王民的幾句亮麗的話解開了愁悶。於是各自回到自己的班級。

      元旦後,馮寶回到學校,交給史維華一方牛角刻的藏書章。上麵用小篆刻寫著“求是園藏書”五個字。線條流暢而健美。維華連忙表示謝謝,要給他費用,他堅決不要。說這是丁墨耕刻的。一聽這話,維華更連連說“謝謝,謝謝,勞你費心了。”再次要把錢給他。

       馮寶說:“這材料是我家的,不要錢。刻工是爸爸的麵子,他們是師徒,也不要錢。我們是同學、是朋友、更不該要錢。你想,有道理吧?”

發展提高是主流,險灘過後有芳洲。

紅軍昔日長征路,猶有鳥飛花點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