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百一十一 水利

(2023-09-03 05:48:21) 下一個

 

幹旱洪災數十年,六塘河畔冒塵煙。

學祥治水一番話,撥動村民數根弦。

 

    史莊隊社員集體送走了薑二舅以後,又照常生活著。每天早晨的鈴聲仍然像往常一樣響著,隊長史維桑的聲音仍然那麽大。沒有缺斤少兩的感覺。

    史學祥從無錫工廠回鄉以後,便踏踏實實參加生產隊勞動。大隊想讓他當民兵隊長,他不幹。還在工廠時,他娶了個媳婦,姓馬,史圩後麵的馬莊人。人很活潑,長得也俊。生了孩子,起名定山,本意是讓孩子健康成長,德如山石。但族中長輩珠二爺說:“不好,有犯上一輩的名號,得改一改。”

    當地史姓中,在學字輩上都有一些名叫XX山的,與維字班相當。如維騰、維鬆、維憲、銀山、東山、如山等。

    不能冒犯長輩,這肯定得改。於是便將定山改成磐石。石雖比山小,但一樣的堅硬剛強。倒也有軍人的風格,學祥兩口子也感到滿意。原來媳婦一人帶著孩子在生產隊幹活,有些寂寞。現在學祥回鄉了,兩人在一起,互幫互助,倒也很好。所以女人也很高興,沒有吵鬧。

於是有人便說:“學祥回鄉是英雄氣短,兒女情長,是為了老婆孩子熱炕頭。”

他們全然不知道,學祥回鄉的真正意義,是響應黨的號召,上山下鄉,支援農業。真是無知比愚昧更可笑。

    學祥在軍隊裏擔任過衛生員,有一點醫藥知識。他回家後,找祝本大老爹給他釘了一個木箱子,裏麵放著一些傷風感冒,跌打損傷的藥物,像部隊裏的保健箱。下田勞動時,他經常背著,遇有社員碰傷了,他便替掃掃藥酒,包紮包紮。這成了史莊生產隊的一景。所以人們又誇讚隊長史維桑點子多,頭腦活,盡幹些人家想不到的事。

    不過,這次他們誇錯了。這個點子不是隊長想的,是學祥想的,也是學祥幹的。隻是學祥老實,他秉承部隊良好的風氣,在為人民服務,並未感到自己做的好事被別人冒名頂替。

    學祥對大隊副主任史維憲說:“二爺,我在江南看到那裏溝渠河網縱橫,水量充足,旱不了,也淹不了。你看我們這裏,不是旱了,就是淹了。明明靠著六塘河,天旱了,水卻上不了岸,眼睜睜看著禾苗枯死。我們不能這樣一代一代傻等著,得自己動手,改變麵貌。”

維憲聽著聽著來了興趣。他問:“學祥,你的思路很好,把你想法全說出來。”

他和學祥住一個莊上,從小一起上學,按輩分屬於叔侄關糸。維憲僅比學祥大一歲。兩人一直關係很好。

    學祥說:“如果開一條南北渠把六塘河的水引上岸來,不就解決了灌溉問題嗎?不僅如此,還可以解決吃水困難問題。你看我們幾個莊子,離六塘河太遠,無法到河裏挑水。又沒有水井,經常吃汪塘裏的水。那水又黑又髒。一下大雨,到處的水都往裏麵淌,很不衛生,人吃了能不生病嗎?我們得自己改變一下生活環境。不能什麽事都靠政府,得自己動手。如有一個引水渠,問題都可以解決了。另外一點,我建議大隊從我們莊後開挖一條通往西小劉河的溝渠,下大雨時,南北方向和東邊的水都可以順著這條大溝流進小劉河,可以消除水災。”

“老三,你這想法太好了。隻是這個工程不小,怕一時兩時完不成。”

學祥小時候沒有名字,排在大哥、二哥之後,於是人們便習慣地稱呼他為“小三”,維憲聽得高興,聽得激動,便忘記他已經是有老婆孩子的人了,便又喊小名來,隻是把“小”字換成了“老”字。

“二爺,我已用步子丈量過了,南北的引水渠也就是一千米,東西的泄水溝也就是一千五百米。全部在我們大隊自己的地麵上,開挖起來也不會發生什麽矛盾,隻要集中全大隊的勞力,統一指揮,統一行動,完成是不難的。你看行不行?”學祥把自己的想法全部說完。

最後又補充說:“即使一年完不成,兩年肯定完成。”

    維憲聽了以後,心中忽然大亮,多年困惑的問題,被學祥這麽一說,好像馬上就可以解決了。他高興地說:“我立刻把你的意見拿到大隊黨委會上去討論研究。”

    第二天,維憲便把這個建議告訴了書記。書記也表示同意,便立即召開黨委會研究討論。委員們聽了都表示讚同。接下來他們便研究如何劃線,如何分配任務,如何開挖。

    大家建議,南北引水渠從梨園隊、史渡隊、史莊隊之間通過;東西泄水大溝從李園隊、史莊隊、徐莊隊後麵通過。這樣就要影響到五個生產隊的農田。而受損失比較多的則是李園隊和史莊隊。

    書記說:“有害也有利,雖然這兩個隊的土地受一些損失,但近水樓台先得月,有水他們先用,泄洪他們先泄,估計他們不會反對的。不過,我們還得把工作做細一些。憲主任,你先召集這幾個生產隊隊長商議一下,看他們有沒有意見。我再去向公社匯報請示一下。”

    緊鑼密鼓,事不宜遲。史維憲連忙召集了五個生產隊的隊長,把大隊研究的意見向他們作了說明。他們聽後說:“這是件大好事,多年的困難,馬上能解決了,我們高興,沒意見。再說小家服從大家,局部服從大局,我們同意大隊的部署。到時我們將盡全力興修我們自己的水利。”

    在大隊黨委會上,書記介紹了向公社請示的情況:“公社讚同了我們的做法,並且說這是一個創造。”

    史維憲也將五個生產隊的態度匯報給了黨委。黨委又作了一番討論,決定秋收以後立即開工,爭取在明年開春之時完成這兩項工程。

    維憲又建議讓史學祥參與這兩項工程的組織指揮工作。書記表示讚同說:“這個同誌是轉業軍人,當過兵,幹過工。是黨員,覺悟高,愛動腦,敢建議,好樣的。讓他參加,將來提拔他為大隊幹部。”

引水良方足可珍,幹群合計共艱辛。

一朝旱澇解除掉,既利農田又健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