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百零八 遊石湖

(2023-09-01 04:09:18) 下一個

 

昔讀宋詩選,今尋範石湖。

君家何處是,投石問青魚。

 

    星期天,史維華、譚學珍相約一道遊石湖。

    石湖乃太湖的一個內灣,南連太湖,北通蘇州,距城區僅十二、三裏。依傍在上方山的山腳下。

    石湖南北長4500米,東西寬2000米,水域麵積256萬平方米。湖畔群山蜿蜒,崗彎起伏。湖西上方山上的七層寶塔始建於隋朝大業四年。湖東有一條古溪,名越來溪。據說越王勾踐率兵攻打吳國都城,即由此而來。湖北麵有座高高的越城橋。越城橋的西邊長堤上有一座建於宋代的九孔行春橋。在上方山上坐觀石湖,隻見碧玉銀波,山水相映,飛鳥翔空,漁舟撒網,形成一幅美麗畫卷。    

    史維華對身後的譚學珍說:“明代詩書畫家文征明有詩曰:‘落日淡煙消,平湖碧玉搖。秋生茶磨嶼,人在越城橋。樹色晴洲斷,鍾聲古寺遙。西風吹短鬢,還上木蘭橈。’對石湖作了精細地描寫。”

    譚學珍說:“我記得範成大有一首寫石湖的詩曰:‘鏡麵波光倒碧峰,半湖雲錦萬芙蓉。去年蕩槳香風裏,行傍石橋花正濃。’寫得多美啊!”

    史維華說:“範成大是蘇州人。他降生之年還是金人攻陷北宋都城開封之年,即所謂靖康之恥之年。範成大四歲時,金兵渡江南侵,將蘇州、杭州焚掠一空,大火五日不熄。他耳聞目睹了人民的災難,國家的恥辱,所以自幼便有複仇報國之誌。後來在29歲時中進士,從做徽州司戶參軍起,到官至中大夫參知政事,即副宰相,從政三十多年,為國為民做了不少好事,興水利,除弊政,建良法。尤其在1170年奉命出使金國,他不畏強暴,敢與金主力爭國權,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受到了人民的稱頌。他在出使金國時,目睹北方淪陷區人民的苦難,寫下了《州橋》一詩雲:‘南望朱雀門,北望宣德樓,皆舊禦路也。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其愛國之心昭昭然。”

    “這些史實我不知道,你是從哪裏得來的?”譚學珍問。

    “我是從史書中知道的。文史不分家,學文必須學史。你看曆史係的紀教授,我們係的錢教授,給我們授過課的複旦大學的郭教授、劉教授、朱教授、王教授,莫不如此,他們都精通文史。”史維華說。

    譚學珍嫣然一笑說:“難怪同學們稱呼你為‘老夫子’”。

    史維華接著說:“範成大又是南宋著名詩人,和陸遊,楊萬裏被稱為南宋三大詩人。他的愛民愛國詩作和田園詩最為有名。“

    譚學珍說:“我最喜歡他的田園詩,如:高田二麥接山青,傍水低田綠未耕。桃杏滿村春似錦,踏歌椎鼓過清明。又如: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優美的畫麵中也藏著農民的苦辛。”

    “這後麵一首詩,我在上小學時就在《千家詩》中見過,確實很好,生活氣息很濃。”史維華說。

    “範成大,怎麽又叫範石湖啊?”譚學珍問。

    史維華說:“範成大在57歲時告老回到家鄉蘇州。隱居於石湖之濱,在那裏建造了一座別墅,名為“石湖草堂”,後來宋孝宗親自題寫“石湖”二字贈給他,刻在上方山腳下的岩石上,他也自稱為“石湖居士”。範成大一生留下了1936首詩,有《石湖詩集》傳世。”

    他們一邊觀看石湖風景,一邊談論著範石湖。走累了,譚學珍提議到上方山的上方塔去看看。

    登上了上方山,石湖的全景便盡收眼底。

    維華說:“石湖在春秋時期,是吳越兩國爭霸時的古戰場,兩軍往往在此對陣。存有許多古跡。湖的東北岸的越城遺址,相傳是勾踐建築的城堡,故又稱越王城;在越王城對麵的茶磨嶼兩側是吳城,又名“魚城”。相傳越王勾踐滅吳後,大夫範蠡發覺越王隻能與共患難,不能與共享福,便攜帶心愛女人西施,泛舟太湖隱居而去。這一招,後來被漢初三傑中的張良學去了。這就是所謂的明哲保身。”

    譚學珍說:“這是逃避鬥爭,性格軟弱。”

    “也不能這麽說,臣子怎麽能和國王鬥。勢力相差太大,不在一個水平線上。看一看範蠡走後,文種的下場;張良走後,韓信的下場,就可以看到範、張兩人的明智了。”

    他們兩人走進上方寶塔,裏麵空空的,有兩塊可以坐人的石頭。大概也是遊人搬進去的。無塔梯,到不了上層。他們兩個便分別在兩塊石頭上坐了下來。

    譚學珍說:“這座古塔孤零零的。風吹日曬,一千多年還沒有倒,真奇怪。”

    “估計,這裏原來應該有個塔院。按一般道理來說,有塔就有寺院,有寺院就有和尚。傳說《水滸傳》中的武鬆,在征方臘之時,斷了臂,後來即到這座上方塔中修煉。如果沒有塔院,他住在哪裏?”維華說。

    譚學珍說:“我聽說武鬆在杭州六和塔修行過。”

    “那是魯智深吧?”維華問。

    “不清楚了,反正都是傳說。難免都有些附合。”學珍說。

    史維華從包裏拿出一罐從家裏帶來的炒麵,打開說:“有些餓了,我們吃一點東西吧!”說完便拿出一把勺子連同罐子遞給譚學珍。

    譚學珍接過罐子看一看,問:“這是什麽東西?”

    “這是炒麵。你聽說過抗美援朝時,誌願軍在戰場上一口炒麵一口雪的情況嗎?吃的就是這種炒麵。不過比我這炒麵要差些,我這裏放了一點糖,好吃的很。你嚐嚐看。“維華解釋說。

    譚學珍聽後便大著膽子吃了一口,覺得還真不錯,便又吃了幾口,而後將勺子和炒麵又遞給維華。維華也吃了幾口。

    正在這時,忽然槍聲大作,從山的南坡上爬上了一百多位解放軍戰士。原來他們是在搞演習。嚇得兩個學生不敢走出上方塔。待解放軍走後,他們兩個才走出塔來,忙順著山坡往北下山回校。這時太陽已經平西。兩個人一前一後走在山瘠上。影子落在東邊的山坡花草上。一隻又一隻的山鳥從他們身邊飛過。

眾山呼吸水揚波,唧唧石頭鶯唱歌。

忽聽槍聲秋草動,山坡人影慢婆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