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百三十一 文字學和音韻學

(2023-09-13 02:00:18) 下一個

 

師教文字學,新穎味香濃。

思路為開拓,古今相與融。

 

    中文係開設了文字學和音韻學課程,令同學們耳目為之一新。授課的是曆史係紀教授。

    學習先從文字的起源和演變開始。

    紀老師說,遠古人們沒有文字的時候,是用結繩,劃線或圈畫來記事。用聲音、動作、姿態表達需求和感情。後來在生產勞動中才慢慢地創造了文字。所謂“河圖”、“洛書”那是神話傳說。所謂“倉頡”造字也是傳言。

    文字的真正創造者是勞動人民,而且不是哪一個人創造的,也不是一個時代創造的。那是許許多人,許許多多地方,許許多多年代,一點一點,一種一種,慢慢匯集起來的。開始隻是一個兩個,七個八個,十個百個,發展到現在已經有了五萬六千多個單字。

    現在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所謂甲骨文,就是刻在龜甲或牛骨上麵的文字。這種文字的發現,也是很偶然的。

    清朝末年王懿榮一次在中藥店裏發現有許多甲骨,上麵有許多類似文字的東西,他很驚喜。問明來處,知是鄉下商人當作龜甲、虎骨等藥材賣到藥店來了。王懿榮說這些東西我都買了。結果一翻騰,竟然有幾麻袋。王懿榮運回去,經過反複研究、琢磨,發現是古文字。又進一步追蹤了解,發現是出自殷墟。

    目前看,已發現的最早文字應該是甲骨文,不過,我們中國有五千多年的文化曆史,說不定還有更早的文字,現在還沒有被發現罷了。譬如在內蒙古等地一些山上,還有少數民族的他方,已發現了一些岩畫、圖文。是否屬於文字,還有待研究確定。

    紀老師說:“中國文字的創造發展有自己的標準和規律。根據許慎的《說文解字》總結,漢字的構造方法有六種,即: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

    “指事,許慎說:‘視而可說,察而無意。上下是也。’上,古文作亠,下,古文即在一橫上加一點表示上;在一橫下加一點表示下。再如“刃”字,在刀的口上加一點,表示這裏就是刃。又如‘本’,指在木下加一橫,告訴你,這就是樹木之根本所在。”

    紀教師一邊講,一邊在黑板上書寫。

    “象形字是最早出現的。當時就是按物體的樣子畫下來,作為字的符號。如:日,就畫一個圓O,在中間加上一個黑點,便表示日,太陽。因為他們觀察到太陽裏有黑點。月,則畫個D,像月牙,加上兩橫,說明月裏也有東西。山字,則畫一個山的形狀,如M。舟字則畫一個舟的形狀。如此等等。

   “形聲字,這是比較後起的造字方法,這時人們已經學會用幾部分組成一個字,一部分像形,表意。一部分表聲音。這類字很多。在今天的漢字裏,占絕大多數。如搐,左邊的扌是手,表意,說明搐得用手。高,表聲音。依,左邊是人,右邊衣,是聲,說明依靠必須有人。河,左邊表水,右邊表聲,河一定與水有關。

    “會意字,如明字,日月相並,肯定很明亮。步字上下都是止,即腳,注明走路兩腳一前一後向前。炙,上麵是肉,下麵是火。說明炙就是用火烤肉。然字,上麵是肉和犬,下麵的四點,不是水是火,那麽然字就是烤狗肉。”

    紀老師這麽一解釋,既形象又生動。同學們聞之大笑。

    “轉注和假借實際是用字方法,它並未造出新字。如轉注:《說文解字》敘中說: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比如考和老,老就是考,可互相注解。一些同義字、異體字大都屬於此類,如視與相,見與現,現與顯,峯與峰,頂與巔,初和始。

    “假借字,是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也就是在語言中有聲無字,於是就借用同音字來代替。如隊字是墜字的借字,墜是本字。革與勒,革是勒的借字,勒是本字。還如原來作小麥講的來,後來作來往的“來”了。

    “文字的發展,在字形上,寫法上也在曆史的長河裏不斷地演變。

    “甲骨文多是象形字。原是人們在龜甲、頭骨上用艾火燃炙裂成紋,以之推測吉凶。逐漸約定俗成,形成文字。

    “金文,則是刻鑄在金屬器具上的文字,多是大篆。

    “篆書,由大篆變化而來。在春秋戰國時文字形狀寫法不統一,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才由李斯統一了文字,全用篆書,稱為小篆。篆書都用圓筆。

   “到了漢朝人們為了書寫簡便,對篆書進一步改變,先是出現竹簡,木簡等,其字體介於篆、隸之間。後來由程邈等進一步改造成為簡便的隸書。

   “由漢向魏晉,慢慢地又出現了楷書《正書》、行書、草書。這樣寫起字來又簡又快。

    “後來,書法家便以這六種書法,作為一種藝術去研究,去習練。出現了許多名家名作。

    “漢字多是表意字,有義符,有聲符。形體很美,變化多端。和西方的拉丁文大不相同。所以書法是中國一種特有的藝術形態。是中國的國粹。”

    紀老師一邊講,一邊在黑板上作著六種書體,使同學們有個觀感,有個體驗。

    紀老師講課,旁征博引,隨手拈來,風趣幽默。本來文字學有些枯燥,但經其一演化,一解說,便妙趣橫生。把同學們帶入文字的海洋。

    最後,紀老師說:“你們想了解更多的更詳細的可以到圖書館借閱有關古文字學的書籍,如《六書通》,《說文解字》。”

    紀老師說:“下麵要講授音韻學,同學們可早作準備,先閱讀有關著作,如《切韻》、《廣韻》、王引之,段玉裁,黃侃,朱駿聲等文字訓詁家的書。”。

上下五千年,中華一脈延。

眾人文字造,功德在先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