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百零七 係主任

(2023-09-01 04:08:32) 下一個

 

 主任童年多苦辛,父為革命獻青春。

全依師友相幫助,鳳鳥高飛羽色新。

 

作為中文係科代表,史維華要經常和任課教師聯係,詢問老師對學生們有何要求。聽說第二天中文係劉開榮主任要給同學們講授歐州文學,他便去劉主任住處拜問學生們需要作什麽準備。

劉主任說:“你回去問問,班級同學有多少人讀過但丁的作品,明天上課時告訴我。另外,告訴同學們,我講課暫時沒有講義,請做好筆記。”

    維華回去後,便按老師要求,作了通知。

    劉開榮主任生於1909年,湖南衡陽人。父親劉宏亮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犧牲。劉主任因家境貧寒,從小學、中學、大學直至研究生都在教會學校讀書。因為入教會學校可以免除學費,提供食宿。1935年秋考入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中文係,師從陳中凡教授。其時劉主任所著《唐人詩中所見當時婦女生活》一書,即在中凡先生指導下完成出版。抗戰時劉主任隨校西遷成都,1941年畢業,從事基督教古典文獻的翻譯工作,兼任華西大學文學院秘書,金陵文理學院英文係教師。1943年,先生考取成都燕京大學曆史係研究生,師從陳寅恪先生攻讀唐代文學,畢業論文《唐代小說研究》,1947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1948年秋劉先生留美,歸國後執教於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中文係,講授中西比較文學,並兼寫作教學課程。1952年院係調整後,任職於南京師範學院中文係,後調至江蘇師範學院中文係任主任。因不滿先前所譯的但丁《神曲》譯本,決定重譯。並撰寫了長達四萬字的《論但丁“神曲”》。劉先生在曆次政治運動中,屢遭不公正待遇。五十年代,先生創作的《睡醒了的蓮花》在《雨花》雜誌發表後,也遭到粗暴的挑刺。而個人生活亦不如意。

劉主任上課之前,史維華忙向主任匯報說,班上隻有少數同學讀過但丁的一些小詩,或者看過《新生》,但沒人看過《神曲》。

主任點點頭說:“知道了。”

劉主任在課堂上說:“意大利詩人但丁·阿利吉耶裏,生於1265年,去世於1321年,享年56歲。他是歐州文學從中世紀向近代過渡的標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的“序言”》中說:‘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誌的。這位大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這個評價十分精辟。”

    “在歐州,意大利是產生資本主義的最早的一個民族。十字軍東征後,資本主義的萌芽已在半島的北部一些城市中出現。威尼斯、熱那亞、佛羅倫薩、米蘭等城市都取得了獨立權,成立了城邦共和國,由新興資產階級掌握實權。但是四分五裂的狀況阻礙了意大利的進步。教皇與王權之間的爭權奪利和鬥爭,更加深了意大利的分崩離析。複雜的內部矛盾也反映在城邦內部的黨派鬥爭上。

    “但丁出生於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他曾積極參加佛羅倫薩的政治活動,維護城邦的資產階級利益,與封建皇權作鬥爭,顯然是進步的。但1302年在黨爭中受到排斥而遭放逐,長期過著流亡生活。在流亡中,他克服了狹隘的城邦觀念,把愛國主義思想和爭取意大利統一的思想結合起來。在這一思想的指引下,他創作了長詩《神曲》。《神曲》原名《喜劇》,後人為表示對其尊崇,而加上了‘神聖的’一詞。中文便譯為《神曲》。

    “《神曲》全詩共14233行,分“地獄”、“煉獄”、“天堂”三個部分。

    “《神曲》是中世紀文學的總結性作品。又是新思想,新文化的萌芽,有著承先啟後的作用,但它主要功用是在於啟後。

    “《神曲》是但丁從政治上,道德上探索意大利未來出路的寓言性的總結。但丁的創作目的是要使生活在這一時代的意大利人擺脫悲慘的遭遇,從而把他們引導到幸福的“天堂”。全詩的構思就是一篇象征性的寓言。強調了人類在理性和信仰的引導下,從迷惘和錯誤中,經過道德淨化的途徑,最後達到理想的境界。他為了意大利的統一與和平而上下求索,並對此抱有樂觀的信念。

    “但丁采取浪漫主義的表現方法,通過夢遊三界的許多見聞而反映現實社會,具有鮮明的愛憎分明的思想感情。詩篇具有明顯的政治傾向。他痛惜意大利的分裂,渴望祖國的統一。於是他在詩中忍不住與亡魂談論國家興亡。他通過烏哥利諾祖孫三代餓死塔中的故事揭露黨爭造成的慘局。他憤怒揭露教會僧侶的貪婪腐敗。把還活著的具有政治野心的教皇博尼法斯八世打入地獄。

    “《神曲》也表現了人文主義思想的萌芽。但丁接受宗教學說,主張苦修禁欲,但是不靠教會的引導而靠理性的指引和個人自身的修煉。這已是宗教改革的先聲。他讚揚敢於冒險,不斷追求知識的攸裏西斯,崇敬古希臘、羅馬的文化巨匠們。

    “《神曲》是中世紀文學中最早寫出的廣泛反映時代的社會生活,表現新的人文主義思想萌芽的偉大詩篇。在歐州文化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神曲》的結構嚴密而完整。全詩分三部分。共一百首歌。用三行一節的奇偶連鎖韻。三界各分九重。

    “詩篇中象征、寓意、夢幻故事等手法的運用,與現實主義因素結合在一起。詩中的材料實際都來自現實。詩人善於用簡潔的詩句勾勒形象,突出人物的精神麵貌,而且注意渲染環境,烘托氣氛。使作品富有生活氣息。民族語言的運用使但丁成為意大利第一個民族詩人。”

    “主任,聽說你在重譯《神曲》,什麽時候我們能夠拜讀?”沈之求站起來發問。

    “對不起,我現在剛譯完第一部分《地獄》。全部譯完,還得有些時日。建議你們先讀一讀,王維克先生譯的《神曲》,是195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譯的文筆蠻好的。值得一讀。”劉主任介紹說。

時代巨人誇但丁,繼承改革足雙贏。

催開文藝新時代,《神曲》光華日月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