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百零五 創作談

(2023-08-31 03:49:47) 下一個

 

作家談創作,曉霧眼前開。

現實為基礎,雲中花木栽。

 

    史維華的課外小組接到中文係辦公室通知,市文聯邀請他們到觀前街會議室聽陸文夫作報告。

    陸文夫是當代有名的短篇小說家。生於1928年,江蘇泰興人。1948年畢業於蘇州中學,赴蘇北解放區。第二年隨軍南下到蘇州,任新華社蘇州支社采訪員,《新蘇州報》記者。1955年開始發表作品。1965年發表成名作,短篇小說《小巷深處》。1957年調到江蘇省文聯從事專業創作。1958年下放工廠、農村勞動。陸文夫的小說常寫街巷中的凡人小事,蘊含著時代和曆史的內涵,清雋秀逸,含蓄幽深,淳樸自然,展現了濃鬱的姑蘇地方色彩。贏得了“小巷文學”和“蘇州文學”的美稱。

    陸文夫在下放工廠、農村的時間裏,深入生活,了解了工人、農民的工作和思想情況。1961年發表了短篇小說《葛師傅》。蘇大中文係教授研究現代文學的王老師在介紹當代寫工人作品的時候提到了這篇小說,並予以高度讚揚。作者在平凡的事件中發現矛盾,挖掘隱藏在表麵平靜的生活波流下麵的曲折和波瀾。在人物塑造上,采取層層深入,抽絲撥繭,隨著情節的發展逐步顯露出人物思想境界的辦法。

    思考著老師在課堂上對陸文夫的介紹和分析,史維華、沈之求、譚學珍、鬱琴、戈華中等人懷著極大興趣,去聽陸文夫報告。

    會堂裏坐無虛席。看來蘇州市熱愛文學的人很多。名不虛傳,畢竟是曆史文化名城,曆代文人薈萃的地方。

    同學們找了座位各自坐下,靜等作家登場。陸文夫走上講台,果然很年輕,顯得十分精神,看上去也就在三十多歲。他開頭便說:“我算不上作家,不過是個文學愛好者。小時候就是如此,現在也和在坐的差不多。不,你們當中肯定還有我的老師。三人行,必有我師嘛!你看,這幾百個人中肯定有不少人可作我的老師。所以今天,我的講話,還請諸位多多批評指教。今天,我是閑談,說不上是什麽創作經驗。隻談談感受,與大家一起探索。”

    沈之求對史維華說:“你看畢竟是作家。多會說,談話中帶著謙虛,謙虛中帶著親切。一下子拉近了與會者的關係。平易近人,樸實而真誠。”

    史維華說:“謙虛使人進步,此人必有成就。”

陸文夫說:“文學作品來自於生活,生活愈豐富,體會愈深,作品則愈深刻。”

他說:“我這幾年下工廠,上農村,就有深刻體會。你要寫工人,寫農民,必須要熟悉他們的生活。知道他們想什麽,喜歡什麽,需要什麽。了解他們的性格、品質。”

    談到小說《葛師傅》的創作,他說:“這是我深入工廠,跟工人一起生活,一起幹活,一起摸爬滾打後寫的。葛師傅這個形象,是工人中的先進代表,是許多工人的縮影。葛師傅的美,主要不是他技術上的高超,而是他對待生活和勞動的高度主人翁的責任感。隻要你到工廠親身體驗一下,和工人打成一片,你就會知道,什麽叫工人階級。你會感受到他們那種當家作主的自豪感。他們真是把工廠當作自己的家,把國家的事業當作自己的事業。會真正體會到《我們工人有力量》那首歌的真正含義。”

陸文夫談得很激動,譚學珍對鬱琴說:“他是真正體會到工人階級的生活和感情了。”

“還是毛主席說得對,文藝必須為工農兵服務,你要為他們服務好,就得懂他們,愛他們,熟悉他們。”鬱琴也動情地說。

    在談到小說虛構時,作家陸文夫說:“文藝創作中不免有虛構,尤其是小說創作。虛構也必須有所本,幻想也必須有所根據。吳承恩寫《西遊記》,背景是唐朝,這是真實的,唐三藏也是真有其人。孫悟空出生地在花果山,這山也是有的,就是在江蘇連雲港。孫悟空的動作形態,就是摸仿猴子寫的, 豬八戒的懶惰、貪嘴,完全是按著豬的習性描寫的。等等,皆有所本,並非全是捕風捉影。”

他說:“我曾問蘇州一位老作家,我說你寫的那些妖魔鬼怪,是根據什麽描寫的?他笑笑說:‘我閑著沒事的時候,便拿著放大鏡,在土牆根,在爛草堆邊,翻呀,挖呀,能發現許多蟲子,我用放大鏡一看,嗨,奇形怪狀,豐富多彩。有頭上長角的,有全身長毛的,有長尾巴的,有尖嘴巴的,有大眼睛的,有沒有眼睛的,有兩條腿的,有幾十條腿的,還有沒有腿的。於是我就根據這些形象,進行誇張描寫,居然吸引了不少作者。’不過,現在這類脫離現實的作品少了,也不被人所喜歡了。我介紹這些是想說明文藝作品虛構是允許的,也是必須的,但虛構也得有所本,也得符合生活,就像《西遊記》所寫的那些九妖十八洞,不管是怪,是魔,是神、是鬼,他們實際都有人的思想,人的習性。有什麽樣的人,也就有什麽樣的怪。知道這些,也就見怪不怪了。”

戈華中感慨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聽完了報告,史維華等五個人並未立即回校,聽說電影院放映《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便一起買了票進去看電影。

觀看之中,同學們想起剛學過的毛澤東在觀看“三打白骨精”之後所寫的七律《和郭沫若同誌》。沈之求低聲吟道:“一從大地起風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猶可訓,妖為鬼蜮必成災。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裏埃。今日歡呼孫大聖,隻緣妖霧又重來。”

    鬱琴說:“和郭老比,還是主席站的高,看得遠,詩意深刻。”

    “你們暫且不要議論,先看電影。”維華怕影響其他觀眾特意提醒他們。

看完電影,同學們正準備出門回家。忽然廣播裏傳出話來:“請蘇大同學們不要走,一個小時後請陪同外賓看戲。”

史維華等蘇大同學隻好留下。連忙到外麵吃點飯,飯後便進了影院。打聽一下,才知道是陪法國外賓看戲。外賓身份沒有介紹。隻是要求觀眾在座位上不要隨便走動。

    戲開演時,才知道是昆曲《白兔記》。該劇講述五代時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的故事。劉知遠年輕時落魄多難,被財主李文奎收留。一天財主見劉知遠熟睡時有小龍從鼻孔出入,知其以後必大貴,便將女兒李三娘許配他。但哥嫂不同意,待李文奎死後,哥嫂便百般想加害劉知遠。三娘勸其離家投軍。而三娘在家備遭迫害。兒子長大後,三娘令其尋訪父親。一天三娘在井邊打水,一隻白兔跑來,一少年從後追來,正是其子。兒子回報劉知遠,此時劉知遠已是九州安撫使,便親自迎回三娘。

    同學們在聽王老師講授古代戲曲時,提到過這部戲,為元朝無名氏所作,後被南戲、昆曲、越劇等改編搬上舞台。但同學們多數未看過,今天一看劇情,方了然於胸。看完戲,待外賓走後,觀眾才離開劇場。蘇大同學也才算完成任務,紛紛回校。

陪同外賓聽昆曲,《白兔記》中觀世情。

社會離奇多變化,是非恩怨要分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