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百零一 大隊主任

(2023-08-29 02:22:26) 下一個

 

異地做官去,三餐自主張。

食衣皆簡樸,不比昔時強。

 

    史維華特地到史圩大隊去看望欽航大爹。史欽航住在大隊牛棚隔壁的一間草房裏。維華進門一看,裏麵光線很喑。隻見欽航大爹正坐在床上,端著碗吃早飯。他見維華從門外進來,便驚訝地問:“一大早,你怎麽跑到這裏來了?”

    “大爹,不早了,估計現在都有八、九點鍾了,你怎麽才吃飯啊?”維華問。

    “早晨起來,我到各個生產隊看了一遍。一圈下來就遲了。”大爹說。

    維華仔細看看屋裏麵。有一張桌子,上麵放著幾個不整齊的碗碟。桌子一頭支了一個土灶,灶上有一口鍋,裏麵煮的是南瓜稀飯。便問:“大爹,你就是這麽生活的啊?還得自己做飯啊?”

    “是啊,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大爹笑著說。

    “你這生活太簡單了,連個鹹菜也沒有啊?”維華問。

    “能有吃的就不錯了。大家都這樣,我能特殊嗎?鹹菜從家裏帶來的吃完了,下次回家再帶點來。”大爹淡然地說。

    “你最好請人幫忙做做飯,自己也少累些。吃飯也及時些。”維華建議說。

    “孩子你說哪裏話啊,我們這些貧下中農出身的人,什麽時候使用過人啊!千萬不能跟地主資本家學。”大爹笑著說。

    “ 這是工作需要,又不是壓迫剝削。不是什麽違反政策的事。生產隊派個人幫忙做飯,給點工分,也算勞有所得,誰也不欠誰的。”維華說。

    “那也不行。我還是自己做著吃,想怎麽吃就怎麽做,什麽時候做好,什麽時候吃。無所謂,反正沒有什麽大事,急事。農村就這樣,不像工廠、學校,得按時上下班。”大爹說得很坦然。

    正說著話的時侯,門口跑過一群小豬,後麵還慢慢地走著一頭老母豬。

    維華好奇地問:“這豬是私人的,還是大隊的?”

    “這是小莊生產隊的,大隊誰來養豬啊?”大爹說。

    “你們大隊也還準許人們養雞養鴨,養豬養羊啊?”維華問。

    “允許啊!”欽航大爹說。

    “你不怕上級再批評你搞資本主義啊!”維華知道大爹是因為在史渡搞養殖業被拿掉大隊書記職務,發配到史圩大隊當主任的。怎麽還不接受教訓,依然故我。所以替他捏一把汗。

“我不怕,我不相信,養幾頭豬,幾隻鴨子就變成了資本主義。老百姓沒油、沒鹽、怎麽生活啊!供應又跟不上,讓老百姓自己想法,搞點副業,換點錢。過年過節,生產隊宰頭豬,大家分一分,既不要國家負擔,老百姓又高興,為什麽不能搞了。我史欽航決不染指,不吃他們一個雞蛋,不分他們一兩豬肉。我怕什麽。共產黨是為老百姓著想的,當初革命,拋頭顱,灑熱血,不就是想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嗎?現在國家處在困難時期,就得幹群一條心,上上下下共同努力,想方設法渡過難關。我是為老百姓,我有什麽怕的。不讓我幹,就算。讓我幹這個主任,我就得考慮老百姓生活。農村幹部,一無工資,二無車馬,幹不幹無所謂。”欽航越說越激動了。

“右傾不行,左傾也是害人的。我最反對走極端。”他餘怒未消,又說了幾句。

    維華聽了,感到很震撼。大爹雖然年近半百了,但還像當年那個兒童團長,還像那個出生入死的遊擊隊員。俗話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啊!”

    維華和大爹說了一會話,看看天已不早,怕耽誤他的工作,便告辭回家。大爹說:“謝謝你,跑這麽遠的路來看我。”

    “大爹說哪裏話啊!我和維善、學祥、維營幾個人都是你一手送學校上學的,你是我們的引路人。”維華感激地說。他確實感激大爹有遠見,不的話他如何能上大學。

大爹笑笑說:“這不是我給你們引的路,是共產黨,沒有共產黨,窮人不能翻身,哪還能上學,哪還能做工人,當幹部。聽說維營現在都當上海軍排長了,我真高興。”

欽航大爹仍然顯得那麽年青,那麽有活力,那麽快樂。

    維華回到莊上,迎頭碰見寶銀老太奶手裏提著籃子。便問:“太奶奶,你到哪裏去啊?”

“我到你大爹那裏看看,幾天沒回來了。不知有沒有吃的,我送點東西過去。”

太奶奶一個閨女,一個兒子。從小到大都當作兩個寶貝看護著。她和寶銀老太是當下史圩鄉姓史中輩份最高的兩個人。所以到哪裏都被人稱呼“老太太”。

    “太奶奶,我剛從大爹那裏回來。”維華說。

    “他還有吃的嗎?”太奶奶最關心的就是這個。

    “有,南瓜煮稀飯。”維華不加思索地回答。

    “我就擔心呢,這樣窮湊合怎麽行,要把身體搞垮的。”老太太皺起愁眉。

    “太奶奶放心,隻是那裏沒人給做飯,早一頓,遲一頓,生活沒有規律。”維華的話又有安慰,又有擔心。

    “我正想怎麽辦呢!不的話,我去給他做飯。不過,家裏還有孫子要照看哩。真是愁人!”太奶奶一邊說,一邊往前走,“孩子,我不和你說了,我得看你大爹去。”

    維華回到家裏,想起假期快結束了,便拿起筆給喬貴灃寫了一封信,約定他提前兩天一同返校。他想順便一同到南京看看。寫完了這封信,他又給鎮江譚學珍寫了一封信,問問假期情況,有沒有閱讀《楚辭》。

兒是母親心上肉,出家幾裏亦懷思。

關心身上冷和熱,又怕缺糧餓肚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