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九十六 拜訪

(2023-08-26 08:35:19) 下一個

 

 

學書如畫沙,校外訪名家。

點撥兩三指,始知賞物華。

 

    自從在留園觀賞了長廊書法碑刻以後,史維華、戈華中便對書法發生了興趣。戈華中開始習練二王與鄧石如的篆書,史維華開始習練顏真卿的《多寶塔》和《東方畫讚》以及《曹全碑》。

    一天,史維華帶領溫故園小組部分同學去拜訪蘇州著名書法家蔣吟秋先生。蘇大“圖書館”三字即為他所題。據說滄浪亭中的蘇舜卿的《滄浪亭記》也為其書丹。而蔣先生的家距離滄浪亭也不遠。

    他們從中文係辦公室了解到蔣先生的住址,便一直找到了先生雅居。

    先生聽說有學生拜訪,便高興地出迎。史維華代表大家說明來意,欲請教老師如何習練書法。老師聽後,欣然同意。他拿出一本來訪日誌,讓幾個同學寫下姓名。而後便從筆架上取下一支毛筆,告訴他們執筆的方法,並親自演示了一遍。而後又蘸了墨在紙上一邊寫一邊解釋什麽叫點、橫、豎、鉤、折、啄、撇、捺。而後又以“永”字為例,解其八法。

    此後便拿出真、草、隸、篆幾種字帖,告訴他們各種書體的基本特點。老先生特別演示了篆書的寫法和隸書的寫法。強調篆書多用圓筆,轉筆,保持筆畫粗細均勻,線條要流暢。隸書則多用方筆,起筆藏鋒,收筆回鋒。做到蠶頭燕尾,注意波磔和隸無二挑。說著他又親自在紙上作了演示。同學們見了幡然大悟。他講得很細,很耐心,同學們聽得也很認真。

    而後,老師又對如何保護毛筆作了指導。他說筆用後一定要洗幹淨,然後將它倒掛在筆架上。這樣沒有甩淨的水可以向下流出,不致於爛筆管,傷筆毛。

    戈華中問:“老師,用什麽筆好?”

    蔣先生說:“筆毛不同,性質也不同。羊毫含墨多,但比較軟,用久了,彈性不足。狼豪硬,彈性強,有力,但含墨少,要不斷蘸墨。兼毫,即是羊毛、狼毛混合而成,軟硬兼備,最適合初學者使用。”

    沈之求問:“老師,練哪一種字帖好?”

    “根據各人的性格愛好選擇。你喜歡哪一家就選哪一家碑帖。最好先從真書開始。唐四大家都可以學。褚字秀拔,歐字俊美,顏字渾厚,柳字剛勁。人稱顏筋柳骨,各有所長。趙孟頫的字也很好,深得二王之法。

    學了真書以後,再學漢代隸書、篆書,這是源。溯源很重要。任何文化藝術都要求其根,根固才能枝繁葉茂。最後再學草書,草書更能顯出藝術美和書家的精神性格。但一定注意站穩了,才能跑。心有成竹,才可揮灑自如。

    字如其人,學書要和做人結合起來。顏真卿是忠君愛國之士,德高望眾,故其字端莊雄渾。嶽飛是民族英雄,其字有叱吒風雲,鐵馬冰河之姿。”

    先生的一席話深深地教育了同學們。

    最後先生說,你們可以到附近的滄浪亭觀賞一番,那裏有不少名人古跡,書畫碑石,觀之有益。

臨別之時同學們齊聲說:“謝謝老師耐心指導!”

出了蔣先生家,同學們便一起去往滄浪亭。路上,史維華說:“我從資料上看到,蔣先生畢業於江蘇師範學校,是我國著名的書法家、金石學家、圖書館學家。曾任南京高等師範、蘇州美專、東吳大學教授,蘇州圖書館館長。工詩善詞,通書畫、尤擅篆隸,筆法圓渾雄厚,蒼勁老健。抗戰時為保護中華典籍,與館員們將館中宋元精槧之本裝了八箱轉移至洞庭東山西山之處。這些書共計1518種,19874冊,均完好無損,其功大矣!”

    譚學珍說:“早知,我們在蔣老師家再多呆一會,多學一點。”

    史維華說:“這次我們是無約而來,有些冒昧,先生也未有準備。來日方長,改天再來拜訪。”

    同學們從北門進入園中,臨水處便有一亭,亭上立有一碑,碑上刻有宋蘇舜欽的《滄浪亭記》,為蔣吟秋先生所書的隸書。大家一齊觀賞,果然渾厚雄健,都嘖嘖嘖稱讚。

    據史料記載,滄浪亭原為五代吳越廣陵王錢元璙的池館。北宋慶曆年間為詩人蘇舜欽購得。經整修,築臨水亭。題名“滄浪亭”,並寫了《滄浪亭記》,自號滄浪翁,由此名聲大振。南宋初,又成為抗金名將韓世忠之宅第,故又稱“韓園”。

    滄浪亭麵水而居,但布局上卻以假山為主。而且滄浪水不是藏於園內,而是借助於園外的葑溪之水。自南園瀠回曲折而流經園前。所以滄浪門前有一灣清泓,未進園門,已覺綠水回環,垂柳迎風,猶如身置園中了。

    走過平橋,迎麵便見高阜叢林,修竹搖空,古木參天,富有山林野趣。著名的滄浪亭便立於假山東首最高處。飛簷翹角,上刻俞樾所書“滄浪亭”三字。兩旁亭柱上有一副楹聯:“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

    鬱琴說:“這兩句太好了,曠達有致,有陶謝之風。”

    史維華說:“這兩句是集歐陽修和蘇舜欽詩中的兩句。他們兩位是好朋友。”

    戈華中說:“我想起來了,這‘滄浪亭’是不是取自屈原的《漁父》之歌:‘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史維華說:“正是此意。這也是蘇舜欽罷官之後的心境。表示他‘跡與豺狼遠,心隨魚鳥閑。吾甘老此境,無暇事機關。’之心情。 

    滄浪亭之南有園內的主體建築--明道堂大廳,此為舊時講學之所。堂前瑤華境界,叢竹掩映,環境清幽。與明道堂東西相對的是五廳名賢祠,內部牆壁上嵌有594幅與蘇州曆史有關的名士石刻像,共有碑石125方,是吳中珍貴文獻資料。其中有泰伯、仲雍、闔閭、伍子胥、白居易、範仲淹、韓世忠、範成大、文天祥、顧炎武、林則徐及眾多蘇州古代著名文人學士。

    鬱琴是共產黨員,沈之求是爭取入黨的積極分子,他們對這些名人賢士尤為崇敬。

    遊園後,史維華吟詩道:

“牆外水清清,園中翠鳥鳴。賢人居聖殿,猛士請長纓。

號令林公在,詩文蘇子行。何須誇不朽,功過待民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