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九十三 晚會

(2023-08-24 02:10:59) 下一個

 

    矚目中蘇論戰,浪推世界潮流。一少三和修馬列,一鬥三爭誓反修,龍熊戰不休。

    北極高揚熊爪,南州奮起貔貅。正義神鞭懸在手,真理明燈照大舟,逍遙萬裏遊。

——--調寄《破陣子·中蘇論戰》。

    中蘇交惡以後,昔日的兄弟,逐漸成了仇人。從私下爭論發展到媒體上公開互相指責,以至大張旗鼓地論戰。王民看了從政教係獲得的資料,十分氣憤。

    蘇聯原來借給中國的無息貸款,現在要限時本息全還,原來在抗美援朝時無償支援中國軍隊的武器彈藥,現在也全部作價算錢。並且規定在1965年全部還清債務。

    這樣各方麵算起來,中國欠蘇聯54億人民幣。

    蘇聯一方麵從中國撤走援建專家,造成停工停產,損失巨大;一方麵又在中國大災大荒之年乘機逼債。如同是火上澆油,落井下石。

    國家工業底子薄,又受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封鎖,進出口都受到嚴重阻礙。國家無奈,隻能以農產品和礦產品抵債。

    債主非常狠,千方百計想壓垮中國,讓中國屈服妥協。

    提供的農產品,雞蛋、蘋果要過篩,大了小了都不要,豬肉要卡膘,肥了瘦了都不行。在大饑荒年代,這無疑是從中國老百姓口中奪食,奪命。

    農產品的價格又被壓得很低。

    按當時情況,一噸普通礦砂,能抵幾噸農產品,而一噸稀有礦產,更是貴過幾十噸農產品,甚至上百噸農產品。

    國家被逼無奈,組織退伍複員軍人,開往新彊稀有礦井,開采礦石。一方麵為兩彈一星的研製提供原料,一方麵為歸還“老大哥”的欠款。據後來統計,僅“三號坑”的稀有礦產就承擔了償還蘇聯債務的47%。

    蘇聯獲得這批礦產,搞了高科技武器,有了和美國冷戰的本錢。中國出賣了這批礦產減輕了饑荒的壓力,挽救了一些生命,而付出的是一些礦工的健康和生命。

    中共領導,從主席到總理,到部長、到各級領導,都帶頭節衣縮食,勒緊褲帶,頂住壓力,艱苦奮鬥,自力更生,堅持走自己的路。

    就是在這樣極其艱難的情況下,國家還特地撥出食品,照顧知識分子和大學生。

    史維華聽完王二哥的介紹,感慨萬分。隨即寫了一首詩:

鄰人逼債狂,天又鬧災荒。工礦少原料,城鄉缺菜糧。

師生難飽肚,領袖有饑腸。念此心悲切,泫然淚沾裳。

    吃過晚飯,中文係乙班同學在班委主持下,召開了文藝晚會。

    首先登台的是南京的寧秀珍,她跳了一支新疆舞,史維華覺得十分新鮮。過去在農村,他隻見過人跳秧歌舞。本來,學校周未在體育館都有舞場,跳舞的同學很多,但他沒興趣,也不沾邊。一次,從體育館門前走過,聽裏麵舞曲十分悅耳,便伸頭看看,半分鍾便走開了。在上初中時,老師組織同學跳交誼舞,他都不願參加。所以在跳舞上,他是十足的孤陋寡聞。

    接著上台的是無錫的劉蘭蘭和過明生,他們倆男女搭配演唱錫劇《雙推磨》。曲調很好聽,但詞卻聽不懂。無錫話和蘇州話差不多,都屬吳方言。連愛好音樂的杜喜洲也隻懂曲調而不諳詞意。

    《雙推磨》之後,是幾個男女同學組成的表演唱《十送紅軍》。她們唱道:

“一送裏格紅軍,介支個下了山,

秋風裏格細雨,介支個纏綿綿。

山上裏格野鹿,聲聲哀號。

樹林裏格梧挏,葉呀葉落完。

問一聲親人紅軍啊!

幾時裏格人馬介支個再回山。----”

    這首歌抒情氣味特濃。把江西人民對紅軍的深厚感情都抒發出來了。難舍難分之情令人淚崩。

    表演唱之後,是南京同學高如久獨唱印度歌曲《流浪者之歌》。他對這首歌好像情有獨鍾,經常聽他在校園裏扯開嗓子唱。今天他又亮開嗓子高唱,歌聲灌滿了整個教室,從窗戶飛了出去,引得隔壁教室的同學都把頭伸出窗外聽。

    有知情的同學說:“高如久小時候失掉父母,在街上流浪,解放後才被收進孤兒院,並供他讀書。所以他對這首歌特別喜愛。”

    高如久唱完以後是淮陰杜喜洲的二胡獨奏,拉的是淮劇中的一支曲調。音調靡靡,不像吳曲綿軟,也沒有柳琴的剛強,完全是淮泗一帶音色。拉完以後,同學們沒有過癮,要求他再拉一曲。他沒有推辭,便又拉了一曲墜子。這在蘇北叫打蠻琴。本是一把二胡,一張琴,二人邊奏邊唱的。今天隻有一把二胡獨奏。不過同學們聽起來也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杜喜洲拉奏以後是蘇州同學,班長馬益升唱蘇州評彈《羅漢錢》當中一段。他學著蘇州話有板有眼的唱著,很有評彈味。

班長唱完以後,轉頭對史維華說:“老夫子你平時喜歡吟詩作對,今天不能一言不發。來一首給大家助助興。”

史維華不好推辭,便站起來吟道:

          “ 唱歌跳舞共登台,壯誌淩雲蜀道開。

自力更生強奮鬥,反修反帝淨塵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