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九十 小妹

(2023-08-22 08:50:23) 下一個

 

如此良宵眠不得,倚窗仰頭望月色。

郊外青蛙合唱高,北望故鄉船渡塞。

 

    史維華一直在上學,家中農活都落在母親和兩個妹妹身上,父親也不斷地擠時間參加勞動。

    維華的三妹秀珍沒有上過一天學,隻是在掃肓時認識幾個字。現在整天在生產隊幹活,而且十分積極,幹起活來從不知道省力氣。被大隊團委發展為共青團員。

四妹秀華,正在史圩小學上四年級。全是走讀,常是半饑半飽,生活很是艱苦。

大姐秀環的兒子小聰六歲,也在史圩小學讀書。因為離舅奶家近,中午就到舅舅家吃飯。有時走累了,小姨秀華就把他背著。

秀華每天放學回家,便幫著母親提水,洗衣,喂雞喂豬。有時還到田裏挑點野菜。母親見了,常叫她不要幹。但她見到母親年紀大,整天忙裏忙外,總想幫幫她。

有一天,秀華說:“媽,我不上學了。和三姐一起到生產隊幹活,還能多得一點工分,還能幫你多幹點家務活。”

母親說:“不要犯糊塗,還是讀書好。你兩個大姐姐因解放前家裏窮,又是兵荒馬亂,不能上學,解放了,又都年紀大了,隻好算了。你三姐也失去了上學機會。隻有你哥從小上學,沒有中斷過。你得向你哥學習,考不上大學,也該考上中學。家裏活不要你幹,再說工分也不值錢。幹一天,滿勞力也就是十分,最多值一角錢。現在你隻有十二歲,幹活也得不了滿分。所以不要亂想,還是一心一意讀書去。等你哥大學畢業了,有工作了,家裏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困難了。”

秀華聽了母親的話隻好繼續上學。但艱難的生活,始終不能讓她安心學習。

中午,秀珍幹活回來,要幫母親做飯,母親說:“不要你幫,飯我來做。你到大馬家看看,他姐弟兩個做飯了嗎?沒做的話,你去幫幫忙。”

秀珍按母親吩咐,到大馬家一看,大馬上學還沒有回來。隻有他姐小娃在門口坐著,便問:“小娃,你家飯做好了嗎?” 

    小娃見問,站起來說:“三姑,家中沒有麵了。整糧食怎麽做啊!”

    “傻丫頭,沒有麵,早說啊!姑姑幫你磨啊,還能不吃飯嗎?”秀珍說。

    “你們都很忙,我不好意思請你們幫忙。”小娃說。

    “再忙,也得吃飯啊!快,拿碗糧食到我們家,幫你磨。先把午飯做了,晚上我下田回來,再幫你磨麵。”

    小娃從小缸裏拿了一碗玉米,跟著到了三姑家。三姑把磨刷了刷,舀了一盆水,站在前麵盤磨喂糧食,讓小娃在後麵幫著拉磨擔子。在前麵的人,一麵扶著磨擔盤磨,一麵往磨眼裏喂糧食,磨飯糊子,還得不時用勺子向磨眼裏喂水。沒有力氣,沒有技巧是不行的。小娃年齡小,沒有力氣,也沒有經驗,所以幹不了。隻能在後麵搭把手拉磨擔。

飯糊子磨好了。秀珍先把飯糊盛好,再將磨用清水刷了一下,糊漿水放到另一個盆裏,端著送回小娃家。

小娃說:“姑,你歇著吧,燒飯我會。”

    秀珍伸頭到屋裏看看,一顆菜也沒有。便轉身回去,在自家地裏拔了幾顆菜,摘了兩條小黃瓜,對小娃說:“你把這菜洗一洗,放到鍋裏做菜稀飯。這黃瓜,洗幹淨,切成片,放點鹽,就可以當鹹菜下飯。”

    “ 姑,我知道了,幹了一上午活,快回去歇歇吧!”小娃感激地說。

    秀珍往家走了幾步,又回頭說:“小娃,你把糧食準備好,晚上我和你奶奶幫你磨麵,沒有吃的怎麽行。”

    母親常對兩個女兒講:“小娃姐弟兩個沒爸沒娘,年齡又小,很可憐。我們能幫的盡量幫。當年我和你爸十來歲時也是靠三老爹照顧才活下來的。想不到今天他的重孫、重孫女又碰上和我們一樣的遭遇,老天爺讓我們回報來了。做人要知恩回報。”

    母親的話,孩子們都牢牢地記在心裏。

    秀華放學了,背著小聰回到家裏。到門口她轉頭一看,見西邊二大娘手裏拿著一根木棍,正探著路往南走,便叫小聰回家。自己跑到二大娘跟前問:“二大娘你要到哪裏去?”

    “誰啊,是秀珍還是秀華?”二大娘眼睛看不見,聽聲音搞不清是誰。

    “我是秀華,你要幹什麽啊?”

    “我想回家啊!”二大娘回答。

    秀華說:“你走錯了,這是往生產隊去了。快,我領你回家。”

    秀華說著,便拉了二大娘的手,一直把她送到院子裏,又搬了個板凳讓她坐下,說:“二大娘,你在這裏坐著,不要動,等大哥大嫂下田回來給你做飯。”

    二大娘的眼是前年壞的。眼珠上長了一層白翳,把瞳仁都遮住了,看不見。走到外麵,常會摸不著回家的路。

一雙小妹在鄉村,日夜辛勞糠菜吞。

饑餓猶知幫鄰裏,善良純正史家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