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八十六 郭老

(2023-07-01 03:33:41) 下一個

 

複旦名師燦若星,請來蘇大說真經。

縱談古代文論史,概說千年語不停。

 

史欽航昨天聽了維桑關於養魚的建議,思考了一夜。覺得可行,但又害怕被說成搞資本主義,拿不定主意,便到公社向祝安請示。祝安聽了匯報後,認為這也屬集體所有,可以搞。

史欽航又問:“這事還要不要在公社黨委上討論討論?”

祝安說:“這又不是大事,不必討論。許多事本來很簡單,一討論,反而變得複雜。你們就那麽幹吧,有什麽事,我負責。”

《高教六條》和“雙百方針”重新公布後,高校學術交流活動逐漸頻繁起來。蘇大各係科不斷請外校專家學者到校講學。前幾天,聽中文係錢教授講,郭老要來蘇大。開始,史維華以為是郭沫若。後來又聽說是複旦大學的郭紹虞教授,方知此“郭老”非彼“郭老”也。

那天,郭教授來校講學,中文係全部師生都參加了。劉主任和錢教授坐在講台前親自陪同。

講課之前,錢教授對郭老作了簡要介紹:“郭老年近七十,是蘇州人,對蘇大情有獨鍾。他是複旦大學著名的資深教授,也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古典文學家,語言學家,書法家。今天來我校,給師生們主要講授《中國古典文學理論》,希望同學們仔細聽,認真記。”

錢教授話音剛落,課堂上立即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郭老緩慢地走到講台前,笑著說:“老師們,同學們,我隻是個教師,並不是什麽家。我和你們一樣,仍在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探索,雖然年紀大了,不敢須臾懈怠。今天我給同學們介紹的是中國古代文論。中國有五千多年文化曆史,因此文學理論也源遠流長,內容龐雜而豐富,在兩三個小時中很難全麵介紹,隻能分階段作簡要介紹。給同學們開個頭,如有興趣,今後自己可以多作鑽研。”

郭老說,春秋時孔子就提出“詩言誌”的觀點,指明詩歌是為了抒情言誌而作。他很重視詩歌的社會作用,對學生說,不學詩,無以言。又說詩可以“興、觀、群、怨”。他不僅提倡學詩,而且費了好大工夫,給學生編了一部講義,也就是那個時代的詩歌總集《詩經》。這部詩集,一直影響到當代。從這部詩集中,人們可以看到當時的曆史,當時的風俗民情,當時人們的思想感情,當時的社會動態。

到了漢朝,又出現辭賦。這種文體源自楚辭,適合於鋪陳描述,抒發汪洋恣肆的感情,這和當時的國家大統一,經濟文化的大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文化總是以經濟為基礎的。在兩漢時期,除了文賦以外,還出現漢樂府詩。漢代統治者,為了解民情,特地設立了采集民歌的機構,名為“樂府”。這些收集來的民歌,就稱為樂府詩,有很深的現實意義。在樂府詩的影響下,出現了由文人創作加工的《古詩十九首》以及後來的曹氏父子作品和建安七子之作。

兩漢時期的曆史散文也極有價值,如《史記》、《漢書》。魯迅先生讚美《史記》說:“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到了魏晉,由於受到社會上的浮靡之風影響,詩文多脫離社會,產生許多無病呻吟之作。此外,還有一些玄怪遊仙作品,則更無價值了。但其中也有些突出作者和著名作品,如陶淵明及其詩文,阮藉的詠史詩,二謝的山水詩。此時還出現一些文論,也彌足珍貴,如劉勰的《文心雕龍》,鍾嶸的《詩品》,曹丕的《典論》,陸機的《文賦》。

到了唐代,詩文又發生了巨大變化。這個變化不僅在內容上,而且也表現在形式上。尤其是詩歌,出現了各種體式,有五七言,有雜言,有古風歌行,有近體格律。特別是律詩、絕句,把詩歌打造到極致,成為文學中的精品。唐詩成為中國詩歌的第一座高峰,湧現了一大批傑出作家,真是燦若群星,其中尤以李白、杜甫、白居易成就最大,影響最為深遠。唐代文章也改變了魏晉之風,以韓愈、柳宗元為代表發起的古文運動,起了強大的變革作用。他們的所謂“複古”,不是恢複古代的腐朽東西,而是反對魏晉之浮風幻作,回歸到秦漢的反映現實上。韓愈就強調“文以載道”,“陳言之務去”。後來有人評價韓愈文起八代之衰。韓柳文風一直影響到宋代,在散文上有唐宋八大家之說。

宋代也是一個文化興盛時期,在散文、詩詞、書畫之上都有眾多作家,豐富作品。其中在詞上成就最大,前有柳蘇,後有李辛。詞為詩的別體,也謂詩餘。它的發展,得益於宋代商品經濟的發展,也是官商市民的需要。

元代在宋詞的影響下,產生了元曲,這又是一種新的文學形式。元曲有散曲和雜劇之別。著名作家有關漢卿、王實甫、馬致遠等。雜劇,這是中國成熟最早的戲劇,這種形式延續到現在的各種戲曲。

到了明代,文學作品主要是戲曲和小說。著名作家和作品,有洪升的《長生殿》、湯顯祖的《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長篇小說是施耐庵的《水滸傳》,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吳承恩的《西遊記》。到了清朝,雖然詩詞作品不少,但無法與唐宋作比,也少有佳作。能稱得上文學巨著的隻有曹雪芹的《紅樓夢》。其次是吳敬梓的《儒林外史》,蒲鬆齡的《聊齋誌異》也是優秀作品。

下午,吳老師通知史維華,讓他帶領溫故園小組同學到紅樓閱覽室聽郭老師講《莊子》。小組同學聽了,喜出望外,紛紛前往。

同學們坐下以後,郭老師說莊子這個人和《莊子》這部書都很奇特。莊子,名莊周。據說是老子學生,真假無從考證,但思想兩人大體相同。但莊子更為開放,他是一個典型的浪漫主義自由派。他的思想和作品天馬行空,汪洋恣肆。他的語言誇張比喻,諭物擬人,幽默風趣。其文寓含哲理,發人深省。是稀世寶文,不可不讀。

史維華問:“老師,莊子中的《逍遙遊》是什麽意思?”

郭老師說:“簡單的說,逍遙遊,就是遊啊遊,在宇宙中自由運動。你看,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你們看,誰有這樣的想象力,誰有這麽大的氣魄,誰敢作這麽大的誇張?隻有莊子。”

戈華中說:“老師,這篇文章還包括了幾個寓言故事,很有意思,但又不好理解。”

郭老說:“這篇文章把人類活動,放在自然萬物之間考慮,怎麽才能達到自由王國。也就是說:天地之間,事物有大小之不同,人類的修養認知也有高低深淺之別,然而各求‘物任其性,事稱其能,各當其分’。即是逍遙至樂,不宜用人為的方法勉強為之分出優劣勝負。那樣就無法逍遙的自由自在的遊了。”

沈之求問:“莊子裏的哲學思想有哪些,請老師試舉一二。”

郭老說:“比如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

舉例之後,老師又作了解釋,指出事物是互相轉化的。

接著老師又舉一例:“‘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太山為小;莫壽於殤子,而彭祖為夭;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這就是說事情往往是相對的,因此看事物,作評論,要相對而言,不要絕對的看。”

鬱琴說:“《莊子》裏講,他老婆死了,他不僅不悲哀,還在那裏敲著盆唱歌,惠子見到了,批評他,他卻不以為然,這真是個怪人。令人難以理解。”

郭老師說:“你聽聽他是怎麽回答惠子的。他說:方生方死,她本來就沒有生,也沒有形體,也沒有氣息。現在她去了,叫方死方生,本來也沒有死,死了也就是生了。我為什麽要哭?他的意思說事物是不斷轉化的。你看符合哲學觀念吧?”

同學聽了,恍然大悟,譚學珍說:“莊子竟然還是個哲學家。”

史維華想,對《莊子》這部奇書得好好研究研究。

郭師妙趣說莊周,道破人間自在遊。

天馬行空豪氣在,文風遠播水長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