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十一 治沙

(2023-06-10 06:04:38) 下一個

 

憶昔徐洪一片沙,風吹茅草夕陽斜。

今來學子栽蘋果,他日遙看十裏花。

 

兩年多來,史維華與湯守福等二十幾個六塘河北的縣中學生,來去都要從徐大洪穿過。

這裏一片黃沙,很少有農作物,樹木也稀少。隻是長一些東一撮,西一叢的茅草。平時連鳥都看不到,有時會看到一兩隻野兔從荒沙中跑過。

行人從這裏走過,晴天則日光刺眼,風天則沙塵迷目。日曬無樹蔭乘涼,口渴無人家討水。偌大地方,多少年來,竟無人問津,任其荒蕪下去。

二十多年前,史祝安和矛頭兩人曾替矮爺家到縣城賣油。路過此處,險遭搶劫,幸虧矛頭力氣大,硬將二百斤重的油車從淹沒車輪的沙土中推到村莊藏起來,才得以幸免。

抗日戰爭時,日本鬼子從河北汪集逃往縣城,路過此處,被重巴遊擊隊預先埋下的地雷炸死了二十幾人。

現在縣政府為了改變土壞,擴大耕地麵積,研究決定下大力改造徐大洪。把這塊沉寂多年的荒地開墾改造成良田,為人民造福。第一步是開渠引水,植樹造林。

縣政府分派給縣中的任務是在顧集北麵,六塘河以南地段栽種五百畝蘋果樹。學校領導帶著師生,扛著鐵鍁,浩浩蕩蕩地開進徐大洪。按照上級規定,丈量好行距,畫定好株距。一部分人挖坑,一部分人栽苗,一部分人澆水,分工合作,各司其責。兩千多人忙碌在荒灘上,引得過往行人駐足觀看,他們迷惑不解,怎麽忽然冒出這樣多的青少年在植樹?

果樹苗是縣政府從外地購買來的,校長反複強調,栽時一定要細心認真,做到栽一棵活一棵。教生物的劉老師在工地上不停的跑來跑去指導,不斷地糾正錯誤。教導處方主任帶領幾個學生全麵檢查栽種質量,發現問題,立即解決。班長田林說:“這比平時做作業還認真,什麽時候才能栽完?”

班主任呂老師說:“做作業,是個人小事;栽蘋果樹,是公社大事。作業是臨時工作,錯了重新改正;植樹是百年大業,錯了難於更改。所以,一定要認真對待,要對公社負責。”

休息時,喬貴灃問教地理的陳老師:“這裏南近運河,北靠六塘河,不應該缺水啊!怎麽會形成一大片沙荒地?”

陳老師說:“聽曆史老師講,200年前,淮河泛濫,洪水湧入運河,造成運河決口,大水灌入六塘河,結果把這裏的村莊農田都淹沒了。水退了以後,泥沙沉積下來,人煙少了,地也荒了。逐漸變成了飛鳥不歇腳,兔子不拉屎的地方。舊社會,政府無人過問,因此一荒就是二百年。現在政府決定開發,變荒沙為良田,必將增加不少收入。我們師生出點力氣,完成植樹任務,也算是為社會主義建設作點貢獻。”

方主任接著說:“同學們,十年後,這裏就是一片繁花似錦,果樹飄香,林鳥飛鳴,果農歡笑的地方。那時,你們從這裏過,可以驕傲地說:我曾在這裏栽過蘋果,流過汗,澆過水。說不定果園裏的人還笑著請你坐下來,喝一杯茶,吃幾個蘋果,說幾句感謝你們的話。”

方主任的一席話,把同學們帶到了十年後那片香飄十裏,果墜枝頭,蝶飛鶯舞,鳥飛人語的果園中。於是半天的勞累一掃而光。

呂老師說:“同學們起來繼續幹,為了明天的花香果甜,我們要栽好每一棵樹。”

經過一個上午的勞動,師生們勝利地完成了植樹任務。回到學校已是十二點半鍾,廚房的師傅們仍未下班,都在等師生們歸來。

晚飯後,同學們在議論廬山會議的消息。史維華說:“這是怎麽回事啊!元帥和總參謀長怎麽都變成了右傾分子?不理解,不理解!”

喬貴灃說:“我們都感到愕然。什麽原因不知道。”

“聽說,彭帥在廬山會議上寫了什麽萬言書,對三麵紅旗中存在的一些缺點提出了批評意見,結果翻了跟頭,黃、張、周等人因附和彭總意見,因此跟著一起翻車。”

史維華說:“在會議上公開提意見也不行嗎?看法不同不可以討論嗎?這樣誰還敢說話啊!”史維華向來好說直話,想什麽就說什麽。

喬貴灃說:“這事我們不清楚,也不便議論,但總是想不通。別人我不認識,我小時候隻見過黃克誠,當時他是新四軍三師師長,在我們家西邊的愛園住過,我看見過他。長得很高大,顯得很威武,說話聲如洪鍾。抗戰後,在我們蘇北根據地組建了反攻團,帶到東北,編入了東北野戰軍。當時我年齡小,如果再大兩歲,我也參軍了。”

湯守福說:“老喬,當時你要真參加就好了,說不定現在已經是軍官了。”

“世事難料,說不定在朝鮮光榮了,說不定這次牽連上了。”老喬撓撓頭說。

史維華問:“老喬,你們那裏張文源還在部隊吧,現在提幹了嗎?”

喬貴灃說:“他才入伍幾年,恐怕還沒有資格提幹。不過他當了炮兵炮手,也不錯。”

史維華說:“孫世彪前天給我來了一封信,他在空軍地勤,已經是排長了。但他遺憾的是沒能當飛行員,沒能駕著飛機上天。”

維華幾年來一直和孫世彪有書信往來。

“事情哪裏能處處如意,幹後勤也不錯。喂,你知道嗎,他和楊主任千金的關係怎麽樣了,結婚了嗎?”老喬還沒有忘記他們的浪漫史。

史維華說:“這事,我倒忘記問了。我這人平時不喜歡查問別人的私事,下次寫信一定問一問。”

夏日雲層似疊山,時時變化色斑斑。

行船不識真和假,誤把峰巒作水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