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十四 漁鎮

(2023-06-01 02:11:20) 下一個

 

雖然漁鎮小,商品頗齊全。

理發澡堂店,羊毫製筆圓。

 

學校離漁鎮隻有百十米,閑暇時一抬腿就到。鎮雖不大,但生活必需品比較齊全。師生們理發、洗澡都在鎮上,誰要縫件衣服,做雙鞋,街上也有店鋪。街西頭還有一家毛筆店,史維華很感興趣。他站在筆店門口,靜靜地觀察著老師傅製毛筆的程序和方法。隻見師傅先將已經剪好的細短檾絲纏在一根線上,而後慢慢地卷成一個小圓錐形。而後把它放在嘴裏反複嗽吮,待妥貼收緊以後,外麵再圍上已經用線勒好的長短整齊的羊毛或者狼毛,然後再蘸了水,重新放在嘴裏嗽吮,仍舊保持圓錐形。這時再將粗的一頭緊緊塞進筆管裏,一支毛筆便初步形成。史維華想,毛筆製作原來是這麽複雜,這麽細致。老師傅見史維華站在櫃台前久久地認真地看著,便問:“小同學,你有興趣嗎?想學嗎?”

史維華說:“我有興趣,但沒時間學,我還得上學呢!平時,我隻知道買筆用筆,不知道製作毛筆是這麽複雜,這麽細致。”

“是啊,任何事情,要想幹好都不容易,都要認真,細心。製筆不同於做板凳拐杖,必須細致。”老師傅說。

“我看你幹得很細,隻是太慢了。一天能做多少支啊?”維華問。

師傅說:“一天最多能做5O支。是太慢,這是純手工製作,快了,就保證不了質量。筆是用來寫字的,筆不好就寫不出好字。再說,一支不好的筆,用了幾天就壞了,不僅影響工作,也讓人白花了錢,用戶會罵娘的,會影響聲譽的。”

“家裏還有人會做筆嗎?有幾個幫手就好了。”史維華竟關心人家的生意來了。

老師傅說:“家裏有幾個孩子,都不願學。他們說現在都用鋼筆了,誰還用毛筆啊!但我卻舍不得這門手藝,因此還在支撐著,其實也賺不了錢,不過想保持這門手藝罷了。”

維華說:“現在用毛筆的還有,我們學校老師批改作業都是用毛筆。”他似乎想鼓勵老師傅繼續幹下去。

師傅說:“我知道,他們經常到我這裏買毛筆。還有幾個愛搞書法的老師,讓我給他們專門製作幾支大筆。”

老師傅今天好像遇見知己,竟然停下手中的活和一個學生拉起話來。

喬貴灃已經站在筆店外看了好大一會,見史維華和筆店師傅談得有滋有味,覺得有點好笑,便走上前拉了維華一把說:“快回學校吧,到吃午飯時候了。”說著便把維華拉走了。

老師傅還在後麵說:“小同學,沒事來玩!”

好像這對一老一少都談出感情來了。

維華曾聽家鄉人傳說,汪集南有個伍集,原來很興旺,做生意的人很多。後來漁鎮人把伍集的土偷走了一塊,結果風水被破了,伍集衰敗了,漁鎮卻興旺起來了。維華現在仔細觀察一下漁鎮的地理位置,發現它南靠運河,北靠徐淮公路,東有淮陰,西有泗宿,是一個交通便利,物產豐富的地方,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自然會興旺起來。而伍集卻沒有這些條件,因此不能責怪漁鎮。

近年,又從運河向北,由漁鎮東側開挖了一條淮沭河,穿過五方塘,直到沂河,更增添了漁鎮的風光。二甲班的朱同學和蔣同學兩人經常在晚飯後到淮沭河邊散步,聽著樹上的鳥叫,水裏的蛙鳴,說著情話,憧憬著未來。不覺鬥轉星移,有時竟忘記了上晚自習。同學們在背後評論他們說:“女的鶯聲細語,麵如滿月,與林黛玉相比,缺的是嫻靜賢淑;男的麵如鵝卵,眉如倒八,如賈寶玉那樣不喜歡讀書。有時還學京劇裏的花旦,柔聲細語,搔首弄姿,舞袖揮巾,惹得同學大笑。”

喬貴灃最討厭他了,諷刺他為“朱寶玉”。 “書迷”和老古人”更覺無聊,每見此況,兩人便離開教室,到小溪邊吟詩作對去了。

新開淮沭河,鵝鴨漫婆娑。

不管閑人語,青枝纏紫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