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十九 遊園

(2023-06-26 06:21:17) 下一個

 

身居鬧市境幽深,飛鳥常來塵不侵。

夏日蛙鳴如擊鼓,秋風蟲語若彈琴。

見山樓上觀山月,倚玉軒中品玉霖。

人在香洲思作畫,海棠春塢動詩心。

 

上麵這首詩是當代某詩人遊蘇州拙政園所作。蘇州園林是蘇州市一張靚麗的名片。人家說,到蘇州不遊園林,等於入故宮而未見珍寶。遊園不遊拙政園,如同遺漏了夜明珠。拙政園是蘇州園林中麵積最大的,占地六十餘畝。是江南園林的優秀代表,它是明代正德年間禦史王獻臣棄官還鄉後所建。取晉代文學家潘安《閑居賦》中“灌園鬻蔬,是亦拙者之為政”的句意。明代書畫家文征明曾為此園作記,並繪《拙政園》三十一處圖景。園分東、中、西三個部分,各具特色。

史維華和班上幾個同學來此遊園,從東門進入便是東園。東園門內有一株紫藤,高丈餘,滿身花穂,盤繞向上,婀娜多姿,昂首牆外,探望市景。邊上有一小牌,上寫“文征明手栽”。

譚學珍問:“這文征明是什麽時候人?”

史維華說:“是明朝人,當時著名的詩文書畫家,人稱‘四絕’。在畫史上與唐寅、沈周、仇英合稱明四家。在文學上與祝枝山、唐寅、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

“這園子是他家的嗎?”徐靜如問。

史維華說:“不是,他是蘇州人,和園主人是朋友,又為這個園寫了不少詩文,所以主人請他栽了這棵紫藤。因為是名人,紫藤與園並存至今。這叫物以人傳。”

東園以平崗草坪為主,並配以山池亭閣。草坪之西隔水有一土山,四周有水曲折縈繞。山池之間點綴著天泉亭、蘭雪堂、秣香館等亭榭建築,給人以開朗舒暢之感。看完東園,向西進入中園。這裏是全園的主體部分,也是精華之所在。此處有眾多景點,遠香堂位於中園的中心地帶,站在這裏可觀賞周圍景色。堂前的水池假山旁,有玉蘭臨池,古榆倚石,幽竹傍岩。堂北有寬敞的平台,緊連荷花池。夏日荷花盛開,清香滿堂。“遠香堂”三個字的匾額是文征明所書。意思取自宋代周敦頤的《愛蓮說》“香遠益清,亭亭淨植”。遠香堂的東麵有小山一座,古木蔭處有繡綺亭、枇杷園、聽雨軒、海棠春塢、依紅亭等眾多景點。如果站在梧竹幽居處向西遠望,可遙見蘇州北門附近的北寺塔。亭中有“爽借清風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對聯一副,對此處景物作了維妙維肖的概括。遠香堂北麵有寬闊的水池,中間是兩座小假山。兩山之間隔一小溪,上有小橋,下有潺潺流水。山上則遍植楓、柳、鬆、竹、桔等樹,四時景色宜人,極富山林野趣。文征明手書“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詩句,懸掛於“雪香雲蔚亭”中。

尤文英問:“史維華,這好像是古代哪位詩人的詩句,記不清了。”

史維華說:“這原來是南北朝時梁代王藉《入若耶溪》詩中的句子。全詩寫作者泛舟若耶溪的所見所聞,並蘊含長久羈留他鄉的思歸之情。這是五、六兩句,用以動顯靜的手法來渲染山林的幽靜,構思巧妙。”

徐靜如一聽,驚訝地說:“你真是老夫子啊!怎麽知道得這樣詳細?”

“我隻是在課外閱讀中讀過它罷了,沒有什麽驚奇的。”史維華輕描淡寫的說。

他們幾個人一邊說話,一邊繼續往前觀看。荷風四麵亭則位於水池中央,三麵環水,四麵皆荷。此處又有一副對聯:“四壁荷花三麵柳,半塘秋水一房山。”

尤文英問:“老夫子,這又是誰的詩?”

“這不是詩,隻是一副對聯。”史維華說。

在亭的西麵和南麵有曲橋兩座,南橋與倚玉軒連接;西橋則通過曲廊中“柳蔭曲路”,轉而向北至見山樓,登樓俯視,園中景物則一覽無遺。若遠眺園外,則城廓青山隱約可見,天平、靈岩諸峰列嶂如屏,故名“見山樓”。同學們說,這裏真是個好去處,據說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曾在此辦過公。

章梅說:“老夫子,有沒有這回事?你考證考證。”

史維華說:“這事不要考證,肯定有。你看,忠王府緊靠這裏,到這裏辦公不是極有可能嘛!”

遠香堂西有短廊連接倚玉軒,廊橋小飛虹和水閣小滄浪橫跨水麵,東西兩側廊亭棋布,組成雅靜幽致的水院。與倚玉軒隔水相對的香洲,是一座畫舫。香洲西南的玉蘭堂傳說是文征明當年的畫室。柳蔭曲路南端有“別有洞天”,進入洞門,便到了西園。這裏布局也以池水為中心。主廳是一座“鴛鴦廳”,當時因池中養有眾多鴛鴦,故又稱“三十六鴛鴦館”。南半廳因館南小院裏植有山茶花,故又稱“十八曼陀羅花館”。池東沿牆築有一條臨水遊廊,俗稱水廊,是蘇州園林中的又一典型形式。西園中還有留聽閣、浮翠閣、笠亭、扇亭等亭榭。此處明淨幽雅,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別有意境,頗富詩情畫意。整個拙政園山水相間,亭台樓軒,花草碧樹,遍布園內,像多幅山水圖畫,形成山水之間的城市,城市中的山水。據說,電影《追魚》即在此取景拍攝。拙政園的西側便是太平天國李秀成的忠王府。同學們遊興未盡,便又轉入忠王府去。史維華仍然想著拙政園東門內那株紫藤,便吟成一絕:

征明手引到人寰,上逼雲霄九道彎。

飛鳥不來空自睡,春風無視鐵門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