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十七 采購

(2023-06-25 03:38:20) 下一個

 

鄰人逼債狂,天又鬧災荒。工礦少原料,城鄉缺菜糧。

師生難飽肚,領導有饑腸。念此心悲切,泫然淚浸裳。

 

學校召開師生大會,貫徹落實八屆九中全會精神。號召師生們發揚艱苦奮鬥精神,提倡勤儉節約,響應國家號召,遵守黨紀國法,維護社會秩序。會上批評三年級一個學生在街上倒賣糧票,破壞國家統購統銷政策,宣布勒令其退學。這個事情震動了全校師生,大家紛紛議論。

曆史係張之倫說:“來個記過處分就行了,何必勒令退學。”

數學係應成友說:“太可惜了!還有一年就畢業了,勒令退學就等於被開除了。”

政教係王民說:“這有所不同,退學將來還可以找工作。開除,是行政處分,就業很難。看來,學校還是手下留情,給予照顧的。按規定,人到十八歲,就算成人了,就要負法律責任了。像這個同學,按法規該拘捕判刑了,學校對他已經是寬大處理了。”

劉偉賢說:“沒想到性質這麽嚴重,該處處小心了。”

中文係史維華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做事一定要多動頭腦,該不該做,能不能做,一定要想好。謹小慎微,還是有好處的。”

張之倫說:“老夫子,像你這樣前想一千,後想八百是不會犯錯誤的。”

史維華說:“不過像我這樣,也是辦不成大事的,機會往往是稍縱即逝。本人是深知自己的缺點的。”

主糧不足,副食品也很稀缺。同學們長期吃茭白、水芹,都吃膩了。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叫廚房的師傅們也無辦法。王偉身為總務處長,負責全校幾千師生員工的生活,常為柴米油鹽犯愁。一天,他去找書記校長商量,提出到蘇北采購副食品的意見。楊校長曾經在蘇北工作過,知道那裏情況,便說:“那裏是老解放區,群眾覺悟高,為黨為革命常常慷慨解囊,我看可以去試試。”

潘書記說:“蘇北本來就窮,估計現在日子也不好過,我們不能再給老區人民增加負擔。”

王偉說:“我們不是去收購主糧,違反政策的事絕不能做。我想去買一點蔬菜,客觀上也能增加他們一點經濟收入。”

潘書記說:“既是這樣,你就去吧!不過一定要注意政策,一定要給足價錢。有則買一點,沒有則罷。”

王偉回到淮泗,首先到縣裏去找史金玉,得知他已退休,心裏涼了一大截。但既然來了,總得見見老朋友啊。於是去找史金玉的兒子,得知 他已回巴集老家。問明了家庭住址,他便前去尋找。到了巴集史家莊,王偉問明史金玉住處,便徑直走去。隻見史金玉正在門前菜園裏給蔬菜澆水,便大聲叫道:“老史,南瓜多大了,黃瓜能吃嗎?”

史金玉聞聲直起腰來,循聲望去,有些發楞,陽光刺眼,他看不清來人,沒有立即回答。

王偉又喊:“老夥計,老同學,我來了!怎麽,不認識了?”

史金玉再仔細一瞅,把水瓢一扔,光著腳丫便跑了過去,大叫:“我的天啊!老同學,什麽風把你刮來了?”

“東南風啊,刮得我轉了一大圈才找到你。”王偉緊緊握著史金玉的手說。

史金玉牽著王偉的手進到屋裏,忙喊:“老婆子快出來,看看誰來了。”

老婆子聞聲從後屋走了出來,一見便驚訝地說:“老縣長,你怎麽摸到這裏來了?”

王偉說:“老嫂子,你以為和老王躲到鄉下,我就找不著了?”

史金玉笑說:“老兄,我哪裏能躲得了你啊!幾十年前,我躲到史祠堂教書,都被你抓出來了。這次我隱居鄉下,還又被你找著了。”

老嫂子說:“老史,你看你像什麽樣子,卷著褲腿,光著腳丫迎接老同學,一點禮貌都沒有,快去洗洗腳,穿上鞋,再來說話。”

史金玉看看自己雙腳,忙說:“對不起,不好意思,我洗腳去。”

王偉笑說:“有什麽不好意思的,誰還不知道誰啊!你要是不怕冷,我們就光著腳說話。”

老嫂子說:“老兄弟,好長時間不見了,瘦了不少,是不是太辛苦了?”

“和大家一樣,也不是太辛苦,隻是操心事太多。”王偉說。

史金玉洗好了腳,穿好了鞋子,又走過來問:“老王,你還在省民政局嗎?怎麽得閑回來,是不是民政上又搞什麽救濟了?”

王偉說:“我不在民政局幹了,前年被調到蘇州大學去了。”

“哎喲,你真行啊!到高等學府去了,去當教授嗎?”史金玉驚奇地問。

“開玩笑,你看我這點文化家底,能當教授嗎?我是當了活受了。”王偉苦笑著說。

史金玉說:“我又不理解了,不教書,讓你去幹什麽?”

王偉說:“讓我幹後勤,管全校師生員工吃喝拉尿。你想,這年頭這活好幹嗎?這不是活受嗎?”

史金玉說:“你這次回來幹什麽?是探家嗎?還是另有所圖?”

王偉說:“我整天忙得焦頭爛額,哪裏還有工夫探家啊!至於所圖嘛,還真有一點。不過,肯定不是你所想的。”

“那是什麽?說說看,讓我高興高興。”史金玉說。

王偉說:“說了,怕你高興不起來。我原打算讓你幫我購買一點蔬菜,可是到縣裏一問,你卻退休了,這事我提也沒有提。當時就想立即返回,又一想,還是趁便看看老同學、老同事吧!於是風就把我刮到你這裏來了。”

史金玉說:“你說的這件事,我若沒有退休,還真不好幹。現在退了,反而好幹了。你在我這裏住兩天,找幾位老夥計幫幫忙,給你買點蔬菜還是可以的,不過你得給老百姓錢。”

王偉一聽高興地說:“錢嘛,你放心,保證給足價錢,不能讓老百姓吃虧。再說,這裏是我的故鄉,總不能吃裏扒外吧!”

史金玉到巴集鄉找到鄉長王鐵鎖,告訴他王偉來了。而後又從鄉裏打電話給史仰紹、史祝安、王忠幾個人,告訴他們王偉來了,讓他們都來聚聚。幾位老朋友見了麵,互相問候,笑聲不絕。

祝安對王偉說:“老縣長,我兒子在你學校中文係讀書,寒假回來,談到你,我讓他代我向你問好,不知你有沒有見到他?”

王偉一聽,高興地說:“好啊!貧下中農孩子都上大學了,文化也翻身了。這是大喜事,祝賀你。我還未見到他,你把他名字告訴我,回去我找他去。”

吃飯時,史金玉把王偉這次回來的任務說了一下,請大家幫忙。

王偉說:“我首先申明一下,我是代表學校來的。我們楊校長抗戰時也在我們淮海區工作過,他特別要求我不要違反政策,要公平買賣,不要難為老區人民。大家看,難辦的事就不要辦。”

史金玉說:“在政策允許下,我們幫助學校購買一些副食品,力爭做到雙方有利。剛才我聽老王講了,我們縣在蘇大上學的有幾十個學生,幫助學校也等於幫助我們的孩子。”

史仰紹說:“我們物資局賣給你幾噸黃花菜和兩千五百斤粉絲。祝安,你兒子在蘇大上學,你得多出一點力。”

祝安說:“我家喂養了一頭豬,有二百多斤,正好捐獻給學校。”

王偉連忙說:“所有東西我們都要付錢,而且一定給個好價錢,不接受任何捐獻。”

王忠說:“我回去讓我們鄉也搞兩頭豬,搞幾噸胡蘿卜、大白菜。”

祝安問:“老鞋匠鐵鎖鄉長,你有什麽打算?”

王鐵鎖說:“老首長千裏迢迢跑來,哪能讓他空手而回,我也搞兩頭豬,再搞幾千斤蔬菜。”

史金玉高興地說:“老王,你看怎麽樣,我們老解放區人就是覺悟高。我家有一頭二十多斤的小豬,菜地裏還有幾條黃瓜,你要的話也拿去。”

王忠說:“老王,你那小豬好好養著吧,養肥了,你再送到蘇大去。幾條黃瓜嘛,我看摘來下酒吧!”

大家聽了,一陣哈哈大笑。經過幾天努力,王偉共收購了五頭肥豬,十噸胡蘿卜,二十噸白菜、青菜,兩噸黃花菜,三千斤粉條。他從運河碼頭雇了一隻大船,順著大運河一直運到了蘇州學校的廚房東邊。師生們聽說學校采購了如此眾多的副食品,高興得一片歡呼。

楊校長感慨地說:“老區人民又在支援我們了!”

他隨即吟詩一首:

老區忙采購,載得滿船歸。

學子走相告,鍾樓旭日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