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二十一章 議婚

(2023-05-09 02:02:28) 下一個

 

鄉村多陋習,喜訂娃娃親。

兒女無權問,無論富與貧。

差不多在東北野戰軍發起遼沈戰役的同時,華東野戰軍在陳毅、粟裕、譚震林指揮下,於1948年9月發動了濟南戰役,全殲國民黨王耀武全部守軍。接著揮師南下,在淮沭地方部隊的配合下,不斷地拔除各縣城的國民黨反動堡壘,消滅了大量國民黨守軍。

解放區人民見捷報頻傳,歡天喜地,積極生產,支援前線。不斷有過路部隊從史渡村經過,需要糧食,便從祝安家支領。隻需部隊開一張“領到條”,即可如數領取。祝安不識字,查看條子和發放糧食全由會計維新經辦。

糧食發完以後,一算賬,糧食不僅一斤未少,還多出五斤。維新問:“怎麽回事?”

小娘說:“我怕糧囤遭雨淋,撒出有了損失,便拿家中糧食補了幾斤。”

維新一聽,急了,說:“小娘你該早說啊,糧食全發出去了,怎麽辦?”

“發就發了,還想怎麽辦?反正給解放軍吃的。他們吃,我們吃都一樣。”小娘坦然說。

“小娘,存糧本來就有規定,允許有一定的自然損耗,你不必往裏麵加糧食。”維新解釋說。

“那不行,叫我們保存。我們得負責,一斤一兩也不能少,不能讓旁人說閑話。”小娘說。

“小娘說的對,我們貧下中農不能虧欠國家。”小爺祝安也在一旁說。

前麵講過,六塘河邊上人家有一種不好的習俗,叫娃娃親。大概因為窮的問題,怕長大了找不著對象,因此不管男孩女孩,有合適的,或者兩家關係好的,便都早早定下親來。

所以有的地方解放了,土改了,但這個習俗仍然存在,自由戀愛一說還沒有被人們接受,兒女婚姻仍是家長做主。

重巴遊擊隊的女英雄董英曾想改變這種風俗,但試了幾次都失敗了。家長們不同意,孩子們也沒有勇氣抗爭。

祝安家的秀環、秀玉,都在十來歲時便訂了婚,就連維華在三歲時也訂了親,現在他還是個讀書的頑童,似乎還未察覺是怎麽回事,以後會有什麽結果還很難預料。兩個小丫頭年齡又小,又遇到家鄉解放,父親當了幹部,便多少改變了思想,沒有再替他們張羅婆家了,但兩個大閨女卻已經是板上釘釘,很難改動了。

秀環婆家在西麵徐莊,雖然相距隻有一裏路,但兩個小孩從未見過麵。秀環長大了,聽人說對象長得黑,小名叫“小騷子”,就鬧著不願意。祝安說:“黑怕什麽,莊稼人天天曬太陽,有幾個不黑的?黑說明長得結實,證明這個人不懶。這個孩子不錯,還在二支隊當兵呢,打鬼子、打國民黨毫不含糊,這樣的人我喜歡。”

秀環聽了,既然父親喜歡,看來是不會差的,又聽說當了八路軍,便消除了顧慮,不再表示反對。

秀玉比秀環小三歲,也長大了,懂事了。聽說自己婆家姓劉,老公公是殺豬的,便幾次在母親麵前表示不願意。

母親說:“殺豬怕什麽,家裏有個手藝人,就能混到飯吃,不會挨餓。”

“不行,殺豬的人心狠手辣,不好相處。”秀玉噘著嘴說。

“哎喲,我的小二姐。人家是殺豬,又不是殺人。再說沒有殺豬的,我們吃混毛豬嗎?”老母親說。

“殺豬人沒有好下場,連豬都會恨的!”二姐還是反對。

母親耐心說:“傻孩子,豬、牛、羊生來就是為人服務的。老天早就安排好了,它們不會有意見的。所謂早死早托生,這是幹了好事。有修行了,下輩子就會轉世為人了。你聽人講過殺牛的事嗎?牛被拉去宰殺,流著眼淚望著牛屠夫。屠夫見了,連忙彎腰鞠躬,嘴裏說,對不起,老黃牛,冤有頭,債有主。人不吃,我不圖。你有功,人記取,天皇地皇為超度。”

“什麽亂七八糟的,都是日本鬼子,國民黨騙子。”二姐憤憤地說。

母親見勸不通二姐,便說:“你不要生氣,聽說劉家這個孩子還讀過幾年書呢,識文斷字的有幾個啊?你不要不知好歹,好好想想。”

二姐本來已經離開,聽說姓劉的還讀過書,便停下腳步,向母親望了望,她不知母親說的是真是假,她得了解一下再說。秀玉心想,老子殺豬,兒子念書,這差距也太大了,好像佛祖和惡魔一樣。

二姐走後,母親歎了口氣說:“真是兒大不由娘了。”不過她想起自己幾十年的悲苦生活,也能理解女兒的心情,人往高處想,水往低處流,誰不想過個好日子?

周圍環境逐漸平靜下來,秀環公婆一邊催兒子從部隊回家結婚,一邊托媒人找祝安商議兒女婚事。要看女方生辰八字,好選個好日子。

這個消息被維華知道了,他第一個站出來反對:“我不讓大姐出嫁,我的姐姐哪裏也不能去。”

母親說:“你胡鬧,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難道讓姐姐在家過一輩子?”

“我不管,你們養活不了姐姐,我養活!” 維華第一次顯出了暴脾氣。

母親知道維華是兩個姐姐帶大的,舍不得讓她姐姐走也是情理中事。

聞言要出嫁,方始細探詢。

可惜為時晚,徒勞舌與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