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一十章 恢複

(2023-05-02 02:48:45) 下一個

拔除敵據點,安定眾民心。

握緊刀槍把,身家始得寧。

拔除史圩國民黨據點以後,史金玉把重點工作放在重建家園上麵。雖然國民黨還鄉團占領汪集、史圩等根據地時間不長,但破壞性很大。首先攪亂了人們思想,土改時農民擔心的事終於發生了,地主還鄉團的反攻倒算,瘋狂報複,令農民由內心惶恐。大軍北撤,國民黨勢力還這麽強大,敵人雖然遭了一次失敗,被逐出根據地,但這裏仍是國共兩黨拉鋸的地方,隔河相對,劍拔弩張。不得不令人提心吊膽,夜不安枕。

其次,生產受到破壞,不光影響了收割和耕種,而且許多人對土改時分得的土地不敢耕種。雖然這幾天地主把拔回的土地又交給農民,但心裏打不到底,說不定什麽時候還鄉團再回來,再拔田報複,老百姓實在受不了。這些問題不能解決,人心不穩,便很難恢複生產,恢複社會秩序。

麵對這些情況,鄉政府立即召開全鄉幹部會議,分析情況,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而後,各村又召開農會會議,打通農民思想,解決他們的種種顧慮,幫他們樹立信心。

幹部們以身作則,帶頭耕種分得的土地。幫助有困難的農民把莊稼種下去。

與此同時,各村又召集地主富農開會,敲敲警鍾,勸他們不要學史欽朝。要安分守己,不要再有什麽癡心妄想,不要再想著還鄉團能幫什麽忙,要認清形勢,農民當家做主,消滅封建壓迫剝削,這是大勢所趨,是共產黨的方針政策。這些道理,多數地富分子都表示接受,表示一定遵守政府法令。他們在前天公審大會上也看到了,民主政權的威力和農民的憤怒情緒,許多人不敢再有不切實際的想法。

為了保衛政權,保衛勝利果實,根據地動員廣大青年起來保衛家鄉,打擊敵人。祝本家維新擔任了史渡村財糧,管理土地、錢糧。祝養家維商參加了民兵組織,維業參加了縣獨立團。祝賢家維恕擔任了村委委員。

經過大軍北撤和還鄉團的禍害,人們認識到,隻有槍杆子才能建立政權,隻有槍杆子才能保衛政權,保衛人民。縣城和巴集仍被國民黨統治著,因此重巴區遊擊隊仍然無法回到家鄉。他們主要活動在六塘河北一帶,史渡、史莊是他們常住的地方,因此和老百姓互相之間都很熟識。他們住在莊上,和八路軍、新四軍一樣,經常幫人家挑水、打掃衛生、幹農活。

董英、沈華喜歡找張大娘、侉姑拉家常。也許是因為命運相同,有許多共同語言的緣故。

張大娘對董英說:“董姐,你年齡不小了,該托個媒人找個婆家了。”

董英笑著說:“革命不勝利,我是不嫁人的。再說我們共產黨提倡婦女解放,婚姻自由,我將來找對象也是自己找,不要媒人。”

“沒有媒人怎麽行,多不好意思!”張大娘心想,這是難為情的事。

董英說:“大娘,我看你家兩個閨女都不小了,有婆家嗎?”

“有啊,幾歲時候就訂親了。”張大娘毫不隱瞞地說。

“哎喲,幹嘛那麽急呀,他們長大了能願意嗎?”董英覺得此地人太守舊了。

張大娘說:“有什麽願意不願意,自古以來,兒女的婚姻都是由父母做主。隻要不疤不麻,不瘸不拐,不癡不傻就行。”

“不好,不好,買件衣服還要挑挑看看哩。婚姻是一輩子的事,哪能這樣隨隨便便。”沈華也覺得定娃娃親不好。

董英關心地問:“男孩子幹什麽的?”

“都是貧窮人家,你想有錢人能看得起窮人嗎?自古就是朱門對朱門,笆門對笆門。大女婿也是當兵的,聽說在八路二支隊。”

沈華說:“革命戰士,這還差不多。二女兒呢?”

張大娘說:“二女兒家是殺豬的,女婿讀過幾天書。”

“讀過書,識字也還可以,隻是殺豬不大好。”沈華有些不滿意。

“我看你幾個侄女也都不小了,也都說好親事了嗎?”董英很關心這些女孩子。

“都定好親了,大侄女訂好結婚日子了,二侄女婆家也提出要求,明年辦喜事。”

“實話說,都太急了。”

張大娘說:“閨女,你們不知道。這樣馬來兵往的社會,哪家有成人閨女在家能放心啊!不如送她們到婆家算了。”

“這叫不負責任啊,女孩兒真可憐,真可憐。”沈華說,而且表示:“董姐,將來我們若遇不到合心合意的人,一輩子也不要結婚。”

董英本想了解了解情況,想把她看中的這幾個閨女介紹給自己遊擊隊的幾個青年戰士。一聽這麽個情況,隻好打消這個念頭了。不過她還是想,得幫幫這些女孩,起碼提高提高她們思想覺悟,解放解放思想,免得出嫁以後挨打罵,常受罪。董英真的喜歡這幾個女孩。

此後,她一有空就向這幾個女孩講道理,教唱革命歌曲,學扭秧歌、踩高蹺。

革命一枝花,全心為國家。

真誠求解放,關愛女兒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