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十一 升學

(2023-05-24 22:58:58) 下一個

 

農家窮小子,今日上初中。

父母滿心喜,全莊展笑容。

 

維華大伯父祝善被評為鄉勞動模範,其最典型的事跡是:身影不離田,糞箕不離肩。有一次他趕集回來,路上見到一垛牛糞,他想撿回家,可惜未帶糞箕;不撿吧,又太可惜。估計一下,足可長三十棵玉米。想了想,最後他從路邊摘了幾片大荷葉,將牛糞一包,連捧帶抱的弄回家裏。小孫子見了,以為爺爺在街上買了什麽好吃的東西回來了,連忙迎著跑過去,一看卻是一大包臭牛屎,把嘴一撇說:“我還以為是什麽好東西哩,原來是包臭牛屎。”說完轉頭便走。

祝善在後麵說:“臭小子,你知道什麽,有了它,才會有好吃的。”

這件事傳遍了全村,大家都作為笑談。這次被評上模範,鄉政府獎給他一塊肥皂,一條毛巾,一雙襪子。

張大娘笑著說:“老大,以後有肥皂洗手了,你可以再捧幾包牛糞回來了。”

祝安二閨女秀玉說:“大伯還舍不得用它洗手呢,那塊肥皂還要留給左大娘洗衣服呢!”

“說的好,還是閨女了解我。我這手一天到晚刨地種莊稼,哪裏有那麽多肥皂洗,水衝衝就行了。”

晚上,祝安還特地拿了酒到祝善家表示祝賀,老哥倆喝上兩杯,聊聊天。

維華到漁鎮中學考試後半個多月,一天下午,欽航大爹拿著一封信走來,到了莊頭就大聲喊:“維華,維華,你考上中學了!”

這喊聲驚動了小圩子裏所有人,都跑到祝安家看喜報。他們以為會像戲裏演的那樣,喜報來了,會有打鼓的敲鑼的、吹喇叭的、掛紅綢的,誰知到維華家一看,隻有欽航大爹手中拿著一封巴掌大的信,還不知裏麵什麽內容。

維桑說:“大爹,你快念念,看裏麵說的什麽?”

“我不識字,請大叔說說裏麵是怎麽講的。”維華母親聽說兒子考上中學了,心裏十分高興,但又不知真假,不知信裏是怎麽說的,她想再證實一下。

史欽航拆開信,一字一句地念道:“史維華同學:你考試合格,已被我校錄取為1954屆初中一年級新生。希望你於8月29日到學校報到,9月1日正式上課。報到時帶好衣物用品,交書本費2元。吃飯,住宿全部由學校負擔,不收其他任何費用。淮陰縣漁鎮中學。1954年8月15日”。

維桑說:“就這麽幾句話,沒有了?”他好像還沒有聽過癮。

欽航大爹說:“簡單明了,把事情說明白就行了。哪裏會像你那樣,廢話連篇。”

祝本說:“大喜事啊!這是我們家第一個上中學的人。又不要學費,還管吃管住,太好了!大毛,好好讀書,為我們祖上爭光。”

欽航大爹說:“維華,這是共產黨辦的學校,免費教育,努力學習,學好本領,將來好好為國家為人民服務。你是我們全莊的光榮,我們都為你高興。”

維桑見學校通知讀完了,便又叫道:“小娘,小娘,快拿報喜錢給大老爹!”

小娘信以為真,轉身就去拿錢。

欽航大爹笑著說:“張二姐,你不要相信維桑那個臭小子胡說八道。現在哪還有舊社會那套。”說完,便笑著走開了。

祝善說:“維桑,你這膽子太大了,連你小娘也欺騙,等你小爺回來,撥你的皮。”

“大伯,你也當真啊!我哪敢騙小娘,我是和航大爹開玩笑。”維桑連忙解釋。

薑大娘,左大娘,趙二娘他們聽說維華考上中學都很高興,催著張大娘給兒子做兩件好衣服。晚上祝安從鄉裏回來,聽說兒子考上了,高興地說:“有出息,書沒有白讀。好好學,爭取再大進步!”

維華問:“不知維憲他們幾個人有沒有考上?”

“我也不知道。讓他們不要急,慢慢等通知。”

吃過晚飯,維新也走過來向小爺小娘祝賀,說:“我早說過,大毛愛學習,是讀書料,上完初中,再上高中,再上大學,眼光放遠些,高些。”

維新和維華雖是堂兄弟,但年齡相差三十多歲,所以平時習慣叫維華昵稱。維華比伯伯們家中的幾個哥哥姐姐們都小,他們都愛“大毛,大毛”的喊著,現在小學畢業了,他們還習慣地這麽稱呼。

維華上學之前,祝本家送來了洗臉盆。祝善家送來了一條毛巾,一塊肥皂,估計是善大伯的那份獎品。二大娘家送來一條被單。

維華對維新說:“大哥,我還想跟你學習詩詞,行嗎?”

維新說:“行啊!放假了我們一起學。”說完,他便立即念了一首朱熹的《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謂有源頭活水來。”

念完以後,老大哥又作了一番解釋。

維華領悟道:“大哥,我知道了。這是叫人好好讀書,多積累知識,用的時候可以源源不斷地來到跟前。”

維新高興地說:“真聰明,完全正確。好好去上學,多讀書,多積累。”

史莊幾個小學畢業生,除了維華,其他三人都未考上。維華為他們深感遺憾。他們三人說:“你就代表我們去讀書吧,我們在家建設新農村,都一樣,我們不遺憾。”

維華上學前又到史大莊見了史仰熙、史觀山。詢問了報到時的要求,需要帶哪些生活用品,約好上學的時間。而後又到史圩、湯莊找到一起考上漁鎮中學的史誌升、湯守福,約定一同上學的時間。上學那天,母親對維華交待又交待,讓他注意冷暖,管好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尤其關照他“在學校要尊敬老師,聽老師的話。要團結好同學,互相幫助,不要鬧意見。同學如兄弟,聚到一起不容易。”維華聽著母親的話,不住點頭答應。

史莊離漁鎮四十多裏路,還隔條六塘河,所以維華等人便早早吃過午飯起程。父親、母親見維華背著行李上路,站在門前大桑樹下,望著兒子的背影,一直望到上了六塘河大堤。維華站在大堤上,見父母還站在桑樹下,向他們揮了三次手,才下了大堤,走向渡船。此時,史仰熙等四個人已經先行到達,正在等著維華。五個人乘船過了河,走過巴集,經過吳集,直到天黑才到了漁鎮。由於前兩天下了大雨,漁鎮北門一片汪洋。史仰熙個子高,他找了一根棍,走在前麵探路。四個人緊跟其後。到了學校,史仰熙又帶他們到食堂吃了飯,而後便帶他們去學生宿舍休息。

史維華害怕地說:“仰熙叔,我不敢睡,這裏臭蟲太多。”

於是就把報考時被臭蟲咬的慘狀述說一遍,史誌升、湯守福也談了同樣的遭遇。

史觀山說:“假期裏沒人問,所以臭蟲多起來。現在開學了,醫務室肯定打了藥,作了清除,不信的話,你們聞聞,還有藥味呢!”幾個人用鼻子嗅一嗅,果然有藥味。

史仰熙說:“學生還未到齊,這裏空床多,你們各自找一張暫時住下,明天報到後,分了班,你們就有自己的寢室了。這裏每張床上都有一張葦子席,你們擦一擦就可睡了。”

聽了史觀山、史仰熙兩人一番話,他們才放心住下。

維華說:“熙大叔,你們也休息去吧。”

史仰熙走了幾步,忽又回過頭說:“小維華你要注意,在學校一律喊名字,不準按輩份稱呼。”

維華說:“知道了。”

因為維華比史仰熙低了一輩,按族規該稱叔,所以叫慣了,在小學開玩笑時還喊過他“馬桶蓋大叔”。

湯守福說:“史仰熙說得對,學校是學習地方,得嚴肅些。如果按輩份稱呼,史誌升得稱史維華為爺爺,稱史仰熙為老太太,老師同學聽了像什麽話。”

史誌升說:“我在姓史中是小晚輩,在村裏見誰都得喊大叔大爺,大嬸大奶,實在直不起腰。喂,湯守福,你們姓湯和姓史的也是老表親,算起輩份,該叫史維華為表叔,叫史仰熙為表老爺。”

“算了,算了!都喊名字,都是同學,一律平等。快睡吧,不要胡扯了。”湯守福看自己也占不到便宜,連忙收場。

打起背包上學堂,母親望到六塘旁。

議論輩份開玩笑,莫引陳風進學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