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六 母教

(2023-05-21 01:41:47) 下一個

 

耳濡目染性情真,父母為師第一人。

懂得做人忠孝義,知恩圖報自修身。

 

學校門前的籃球場上每天下午熱鬧非凡。有幾個熱愛籃球的同學,天天活躍在球場上。六年級學生中有程營生、程玉生、沈習武、劉傳禹,五年級中有史仰熙,教師中有皮老師、李老師、徐老師,他們與幾個愛好籃球的學生經常一起打球,人手不夠的時候,便臨時拉上兩個充數。日久天長,沈黃小學的籃球便在周圍出了名,甚至引來縣城球隊到校切磋球藝。縣城球隊中有譚氏兩兄弟特別引人注目,老大叫譚哲,個子不高。老二叫譚家哲,個子比老大高出一個頭。一矮一高,球藝都很出眾。兩人在球場上跑起來像兩匹駿馬,快捷靈活,投球準確。看得師生們不斷喝彩。一場比賽下來,學校參賽的幾個球員們都累得滿頭大汗,皮徐二位老師大口大口的喝水,累得氣喘籲籲,三個參賽的學生也哈哧哈哧的喘粗氣,感到和縣職業球隊相比,不僅球藝比不上,而且體力也趕不上人家。這場球賽以後,對籃球感興趣的學生大增。一次史莊維憲等四個學生早晨起得早,到學校時校門還未開,他們便把帽子拿下來,當球練習投籃,玩得不亦樂乎。

維華母親喜歡講些坊間小故事。一天晚飯後,坐在院子裏乘涼。她對幾個孩子說:“俗話說:世上三個狂,學生、猴子、小綿羊。學生狂,學習不認真,整天瞎胡鬧。小羊狂,啃樹皮,亂蹦跳。猴子狂,上躥下跳,爬樹摘桃。有一次,一個賣桃子的商人,推著一車桃子從山下過,坐下休息,在車上拿了一個桃子吃,不料被山上猴子們看到了,一個個跳下山,紛紛搶桃子吃,商人攔不住,趕不走,轉眼間,一車桃子全光了。商人回家左思右想,終於想出一個報複猴子的辦法。他販了一車剃頭刀,又推著車子從山下過,又在那兒坐下休息,從車上拿了一把剃刀先在臉上刮,後在脖子上刮,又被猴子看見了,它們又紛紛跳下山來,各自搶了一把剃刀,學著商人的辦法,不知輕重的在臉上和脖子上刮了起來,結果搞得猴子個個血頭血腦。”

秀珍聽了氣憤地說:“這個商人也太狠毒了,不應該去欺騙猴子,不就是吃你幾個桃子嗎?犯得著這樣報複嗎?”

母親又說:“這事也告訴人們,凡事要多動頭腦,不能什麽事都跟人學。死搬硬套,瞎模仿,都是要不得的。”

維華奇怪,母親的話,怎麽和老師說的差不多。

母親又說:“羊的狂沒有猴子那樣過分,它的性情是溫和的。它雖說吃的是草,但生出的奶,可以喂小孩;羊皮可以抵抗寒冷。對人的貢獻大,是人的好朋友。”

母親又說:“學生狂一點有利健康,但過分就不好。前天,你們學校有幾個學生,就是東北史圩的幾個孩子,走到我們東南角土地廟跟前,幾個大的學生把一個小學生褲子扒下來套在他的頭上,弄得小學生嚎啕大哭。這事正巧被你薑二舅看見,把他們狠狠訓了一頓,揚言要告訴他們老師,把一群孩子都嚇跑了。所以狂,要有個分寸。學生要像學生樣,孔夫子的學生應該溫文爾雅,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

維華聽到這裏,忽然想到幾天前,與學祥維營一起上學,走到陳莊門前,學祥到池塘邊洗手,他在岸上拿著一塊瓦片向水裏打水漂,不料失手打到了學祥的頭上,把頭都打破了。學祥雖然沒有怪他,但他很內疚,好幾天不好意思到學祥家去。他心想,要是母親早幾天講這些道理就好了,也不至於打傷了學祥。

母親談興未盡,接著又說:“一個人對別人做了好事可以忘掉,別人對你做了好事,千萬要記住,要知恩圖報。別人忘了你,不要生氣;你忘了別人,那是沒良心。”

秀華說:“媽,這樣做不是吃虧了嗎?”

“不,這樣吃虧心情舒暢,是福氣。”母親說,接著她又說了一個故事:“古時候有個皇帝,逃難時在深山裏餓了兩天,找不著吃的,後來在一棵大桑樹上發現許多黑紅的桑棗子。隨從見許多鳥在爭吃,也摘了幾個給皇帝,一吃覺得甜甜的,便連吃了幾大把,士兵見了,也紛紛釆食。他們很快就把樹上的桑棗子吃完了。吃完桑棗,皇帝的臉色變好了,精神也足了。回到宮中以後,過了幾天他忽然想到那棵大桑樹,便派人捧著公雞、鯉魚、豬頭、羊腿前去感謝,並下了聖旨,封桑樹為救駕大夫。結果派去的人太粗心,沒有搞清楚,封了山上的大槐樹,還給槐樹掛了大紅綢。而附近那棵大桑樹連一塊肉,一滴酒都沒有嚐到。桑樹看在眼裏,氣在心裏。它想,當初你們吃光我的棗子,還扳斷幾根樹枝,今天卻忘記了我。有功的不得賞,無功的卻得了封,真是昏君。它越想越氣,越氣越淌眼淚。結果成了風火眼,見風就流淚。”

秀珍說:“不封就算了,哭幹什麽?哭壞了眼多不好!”

母親說:“我認為也不該哭,人做好事,不問前程。忘了就忘了唄!”

維華說:“媽,你這個故事我從來未聽說過,這是假的。”

母親說:“古今故事千千萬,你哪裏全知道?我這故事是你大舅爹講的,千真萬確。不信,你看看各地的桑樹沒有不流黃水的。你再看看槐樹長得多麽漂亮,枝幹都青青綠綠,光光滑滑。”

維華想一想,還真是這麽回事,他家門前兩棵大桑樹,還有寶老太家那幾棵桑樹都有一個個眼子,不斷流黃水。不過他又想,那是生蟲了吧,是蟲子造成的吧?但槐樹為什麽不生蟲呢!他想這事還得問問老師。

錯封槐樹惹桑悲,何必傷心把淚垂。

隻要自身無愧怍,他人評說任隨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